Change is hard, but is possible
我們的大腦,在1998年被證明是具有可塑性的。學習一個新事物的時候,大腦會建立新的神經通路,隨著不斷地鍛煉, 神經通路會逐漸拓寬,而大腦傾向于走已有的寬的神經通道,并不斷鞏固。所以聯想記憶更快捷。
大腦有其消極思維通道和,積極思維通道。使用左側前額皮質的人比使用右側前額皮質的人更快樂。
相同的刺激對于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反應。
改變的方式:
- 漸進改變,就像用水不斷地沖擊石塊,就像學習一項新樂器。
- 每天進行感恩練習,訓練新的神經通道。
- 某些情況下你不是真的想改變:
- 你想改變的性格可能和你一些內心認為是優秀的品質有關聯,導致你潛意識不想拋棄它。如言行一致和古板,完美主義與內心的雄心or對細節的追求。罪惡感與不想對別人冷漠無情,尋求過錯與現實主義。
- 關鍵是你要認清這些品格與品格之間的區別。
- "We first make our habit and then our habits make us."
- 快樂的三要素:基因占50%,外部環境占10%,意向活動占40%。
- 專注冥想
- 深呼吸,專注呼吸,從內部掃描全身,若某個部分覺得很緊,把氣吸到該部位,再呼出來,繼續深呼吸...
- 這是一個終身療法
- 劇烈改變,像一個大錘掄向石頭,但是你要有舉起大錘的力氣。
- 就像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它改變了大腦,破壞了原有的通路,建立了新的通道,不斷地積壓在心里,不斷拓寬,發生在一些越戰老兵的身上。但同時也是有創傷后成長PTSG.
- Maslow提出peak experience,一種假設性理論,包括一些美好的體驗,創作,閱讀,音樂,性體驗。以此產生Post peak experience order(PPEO)(高峰體驗后通路)。
- 能獲得更多的高峰體驗嗎?
- 接受所有的情緒,允許痛苦也允許快樂,因為阻礙痛苦也是在阻礙快樂,二者共用一個情緒通道。
- 專注
- 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 拒絕焦慮,焦慮是獲得高峰體驗的殺手
- 如何在體驗后獲得PPEO?
- 將其寫下來,注意是描述而不要分析,或者在腦中重播
- 立刻采取行動!
attitude affect behavior, behavior also affect attitude. 大腦會努力維持內外一致性,消解cognitive distance.
-
關鍵的一點是,行動比言語更有利,大腦會將你的認知與行為相符。
- 表情回饋:面部表情會在體內產生化學物質。同樣也有身體回饋。
- 積極是可以傳遞的,自我認知傳遞給自己,同時可以通過行為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如昂首挺胸,有力的握手。
- "Fake till we make it"
-
如何行動?
- 接受情緒,思考最適當的應對行為,find opportunity in difficulty.
- cope with it. 離開舒適區,進入stretch zone(學習區),體驗最適度的不適,找到optimal discomfort zone. stretch yourself but not too much. not panic zone.
- 偶爾需要panic zone. 例如戒毒,需要外界的幫助。
- 行動前可以想象情境讓自己feel better.
- 能獲得更多的高峰體驗嗎?
除非你做出實質的行動,否則什么都不會變。
你有兩個方法來改變人生:
- balabalabala... ... ...
- or you can 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