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次看到“拖延癥”這幾個字的時候,都忍不住想往自己身上攬,好像都和我有關。像病毒一樣,好像沒什么大礙,但時時存在于我的體內。
其實小學時候的我,格外嚴謹認真。每天放學一定要認真做完作業,才會出去玩,做很多事情都是專心致志的。后來我將這種認真專注弄丟了,進入成年的世界之后,沾染上大眾的風氣,大學時拖延開始慢慢形成,并且固執地追隨于我。寫作業、期末考試都是在一兩周之內,才開始緊張地準備。
寫研究生畢業論文時,雖然每天也保持著進步,但拖延時常拉扯著我,寫之前先看一部電影,或者去打下羽毛球,和同學聊聊天,看看網頁瀏覽下娛樂新聞,看看其他朋友最近的動態什么的,有時快到凌晨需要睡覺時,才意識到今日的輸出內容還沒有做,于是那個大家都要睡去的時間里,開始加足馬力開始全力投入到寫作之中。寫作速度緊張加速,心情也跟著加速。
很多事情都是在deadline到來之前完成,而且完成得都還不錯,以致于被表面的現象蒙蔽了,覺得自己還不錯。其實只有自己最清楚,每次的拖延,都沒有使自己從容優雅地提前完成,過程總是慌亂的。拖延癥是病,一定得治,不然很痛苦。
2
拖延的主要心理大多是因為很多事情不愿意去做,所以就不會主動去完成,即便有些事很想去做,但追求完美,于是拖著不行動。有時心里意識到立馬去做,但是身體根本不聽從大腦的指令,這都是缺乏動力所致。拖延的后果,大多都會承受著拖內心的自責。
每次的自責,都像一巴掌打向自己,嚴重的拖延癥還會讓自己錯過很多重要的東西。所以,吃過很多虧之后,迫切地希望自己戒掉拖延癥。
到現在,我突然發現很多事情被我悄悄地改變了,我身上也在發生著變化,我喜歡現在慢慢完善的自己。完善孤獨,完善缺點,現在完善拖延。
我最完美的治愈拖延癥,是從工作上的拖延開始告別的。
隨時都可以調課、換課去上課,因為在開學的第一個月我已經把整個學期的課文都備課完畢了;
要改的作業,我當天就會改完,一般不會留到第二天;
要交的各種材料,要向學生們傳達的事,會在那個當下立馬就去做;
……
班主任的工作雜而亂,就像身兼數職的領頭者,每天都像打仗一樣,日理萬機,有時忙得連泡杯茶的功夫都沒有。然而其他人都只看到我們的寒暑假,只有身處其中最能體會,但工作是我選擇與堅持的,所以只想做好它,平衡好它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工作帶給我成就感和幸福感,因為堅決不讓工作成為我的負擔,所以才倍加珍惜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做好更多的事。
有天早晨,我改完作業是九點,突然覺得一身輕,好像一天里一下子完成了重要的任務。然后可以慢慢地喝上一杯茶,看看想看的書,或者寫寫日記。
我開始慢慢享用到改掉拖延癥后的成果了。
3
但誰曾想到,我其實以前根本不是這樣的。
剛開始工作時,早自習我常常踩著點進教室,被年級主任盯過幾次;備課不積極,明天要上的課,今天才備;交材料不積極,感覺浪費時間就放在很后面才交……但現在我明白了,有些東西總歸要完成,還不如早點將不喜歡的事情完成,進一寸得一寸的歡喜。
當我不再拖延時,當我開始專注時,很多事情都提前做,有些事也會提前未雨綢繆。從懶散到高效,這是一種什么體驗呢?就是感覺整個人像開了外掛一樣,非常喜歡這種干脆利落不拖沓的狀態。
我理解的高效率,不是內心很急躁的瞎忙碌,而是從容不迫地完成每一件需要完成的任務,很自律地做好每件小事,有底氣也有能力地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是慌張,也不焦慮,而是平日的自律與得心應手。
4
工作上的拖延癥,好像真的被我徹底治愈了。生活上,我也開始自律起來。所以我很想理清楚,以前連工作上的事都那么愛拖延的我,是如何與拖延揮手告別的?
我想到的,大致有以下的幾種原因:
(1)工作上的忙碌,讓我學會了今日事今日畢的重要性
自從當上班主任,才發現原來是可以有這么多事情的,完全不像以前只當主科老師的感覺。現在上課對我來說是一天里最簡單的,難的是一天的守候,從早到晚處理班級各種“政事”,總有事情在發生。
每天就像打仗一樣,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我處理,我必須得一件一件事處理好。絕對不能像之前那樣,于是開始慢慢提前準備,未雨綢繆。一天要改的作業必須得完成,無論如何不能拖太久,因為等到明天我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不能堆積。我開始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不能明日復明日。這么簡單的道理,卻因為忙碌使我真正地實踐了。
這是一個最不值得提,但卻最實際的原因,讓我開始了告別拖延的第一步。所以有時工作忙碌一點也好,這會讓你更珍惜自己的個人時間。不希望放學后的個人時間被工作占據,可以完全投身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興趣愛好之中。
(2)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需要有時間去完成
我一直在追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有工作也有生活,這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一個人如果能平衡好工作與生活,其實也是很大的成功。
工作可以給我成就感,而生活給我以創造。給予與創造,思想的輸出,也需要個人時間去學習更多想學的東西,獲得更多的輸入。
我并不喜歡加班,但是如果之前的主動加班可以讓我之后過得輕松一點,我很情愿地這樣去做。那些事放著也不會消失,它始終躺在那里等著我去完成,逃脫不掉需要完成的東西,早日完成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解脫。
當我高效率地完成一天的工作時,不過多留給明天,盡量今日事今日畢。
這樣,每個日暮降臨時,我就可以坦然地坐在自己的房間里,拿起吉他或者拿起書,或者去騎騎自行車、看看電影,認認真真地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這樣才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這樣我也就擁有了兩個世界,一個工作的世界,一個是興趣的世界。不是工作的奴隸,而是生活的主人。
我的愛好都很積極健康,這些愛好都是我為枯燥生活打開的幾個窗子,需要時間的修養。了無牽掛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將工作外的時間也過得有聲有色,生命才不至于像一片荒涼的沙漠。
(3)年紀愈大,愈加意識到時間對自己的重要性
與我同齡的同學朋友,甚至比我還小的人大多數已經完成了結婚、生子的使命,過著看起來很完整的生活。相比較他們而言,我擁有的個人時間比他們要多,這是很多人羨艷不來,而我的確真實擁有的,我更不能隨意拿來浪擲。
時間對我來說越來越貴重,它一直像個老朋友般看著我的成長,我希望能夠利用好它,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心愿。因為真實做過的這些事,使我可以不羨慕別人,更不會顧影自憐。
時間的逼迫沒有讓我感到特別焦慮,而是學會更加正確有效地使用好時間,與時間成為很好的朋友。即使我沒結婚,但我從沒虛度,反而在一個人的時光里創造了那么多真實而深刻的美好,為自己的每一個夢想認真地實踐過。
時間會悄悄地偷走很多重要的東西,包括年輕的容貌,健康的體魄,但是時間也并非那般無情,它也會送給我們很多珍貴的禮物,比如與日俱增的才華,積累的錢財,從容不迫的內心和高貴的靈魂。
不同的是,有些人沒有好好對待時間,也沒有勇氣做自己想做的事,以致于蹉跎歲月,留下滿臉遺憾和感嘆。我不要成為那樣的人,我想帶著豐盛走進每一個相遇的人的眼里。
(4)深深地懂得了:“自由即自律”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一句話:“自由即自律”,這是我最應該放入心底,并且化為行動的一句話。簡單的幾個字,卻啟示給我的道理非比尋常。
之前看哲學家的故事,雖然康德的理論書很難讀懂,但他的生活習慣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德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起床,每天的下午三點是他出門散步的時間,他的這一習慣從未間斷,以至于他的鄰居們都以他出門時間當作鐘點。當時覺得他的生活就像一本教科書規律又平整,現在才了解原來他擁有著那么令人羨慕的自律生活。
當我們自由地玩樂時,常常心中裝著還未完成的任務,帶著憂慮與負罪感在游玩,這根本不是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從自律開始的。
現在,當我深深地感到自由即是自律時,我才更珍惜時間里的事物,做好該做的任務,節省下來的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這樣一來,自由的時間便多了,可以埋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慢慢豐盛就不言而遇。
(5)和我喜愛列夢想清單的習慣息息相關
年少讀書的時候,老師常常要求我們在開學時寫好新學期的計劃清單。每次我也會很認真地寫下新學期對自己的期許,但是現在看來那些清單很多其實到期末的時候都沒有做到,對自己的要求過高,有時也顯得不切實際。
后來,當我的意識覺醒,當我意識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我開始更有行動性地寫自己的夢想清單。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寫在夢想清單上面的事項,我一般會逐步有效率地去完成,然后很有成就感地劃掉。
每個月也會細化成很多條想要完成的事情,要看幾本書,去哪里旅行,開始學習什么新的知識等。每一個或大或小的愿望,從我的手上播散下去,然后開花、結果,隨著能力的慢慢提高,心想事成的能力也變得越來越快。
雖有的事情我還有點拖延,但對于完成夢想,我很少會拖延或者猶豫良久,很多時候夢想的啟程是從一個行動開始。如果沒有行動,寫再多的夢想清單,說再多的愿望,也都只是幻想而已。
經過這些改變,我越來越發現,我不喜歡懶懶散散的自由,我要自律后真正的自由。
接受自己的拖延,然后去改善它。內心早已意識到自己身上哪些拖延需要改正,也已經走在改正的路上。
我的變化也被很多親人朋友感受到,但我生活上還有一些拖延的習慣需要改變,我相信自己會慢慢改正過來,只要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去做。一個人只要決心想要改變,他是可以改變的。
有拖延習慣的人,其實真的有那么好的機會,站在以前認為你很懶的人面前變得讓他們刮目相看,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啊。愿我們都能將那些看起來不切實際的夢,通過自律,默默將其化為自己具體的行動與成就,這將是我們帶給自己和世界最好的驚喜。
【給不完美世界的情書】
第八十四封,再寫給自律。
新換了頭像。這篇文章曾經入選趁早的第一本書,但沒堅持到最后。:)
關于拖延,你有什么辦法呢?
大家一起討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