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動
在剛剛落幕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電影《寄生蟲》成了最大的贏家,電影成功地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重磅獎項全部收入囊中,也創造了歷史——奧斯卡第一次將最佳影片頒給了一部亞洲電影。
這部韓國電影《寄生蟲》被認為是韓國導演奉俊昊所有作品中現實性最為強烈的一部。《寄生蟲》是一部張揚、強反轉,且表現欲旺盛的現實題材作品。
影片講述了住在半地下室的無業游民金基澤一家四口靠蹭網、折披薩盒維持生計。直到長子基宇在朋友的引薦下進入樸社長家做了家教,隨后妹妹基婷、爸爸金基澤、媽媽張慧珍也分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鳩占鵲巢,“入侵”富人樸家。
看似共處同一屋檐的金家與樸家卻在貧富的兩極,并且緊張的階級矛盾也在這種境況下愈演愈烈,最終引發一系列意外事件。
很多人對于這屆奧斯卡得主表示懷疑,但我認為,除了電影背后映射的韓國貧富差距和階級固化的矛盾。導演奉俊昊以他敏銳的洞察力與杰出的藝術創造力,構造出富含隱喻的畫面空間,激發了觀眾無限的想象,這亦是電影相當成功的地方。
同時,在拍攝手法帶來的隱喻的背后,揭示出了反應人性的主題和道理,除了表層的階級固化、貧富差距。個人認為,透過寄生蟲家庭的背后,我看到了貧窮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甘現狀、渴望跨越階層的他們,既認不清自己,又不愿腳踏實地的去努力。依靠偽裝和欺騙,以寄生的方式覬覦富人樸家的財富和生活環境,最終幻想破滅,他們又回歸到了地下室的生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家庭悲劇。
妹妹被殺害,父親成殺人犯,在地下室暗無天日、毫無尊嚴的生活著,造成基宇的家庭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他們不敢直視貧窮的現狀,不愿面對真實的自己,揭開偽裝的面具,其實一無所有。原本,他們根本就不屬于富人的階層。
他們以為有錢就是善良、單純和體面,但他們不明白,其實,接納真實的自己,腳踏實地地去努力,才是人生最大的體面。
01 石頭隱喻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電影《寄生蟲》通過視覺上的空間設置,使空間成為電影中所表達的主題的載體,激發觀眾想象力的無限延伸,從而超越其空間的隱喻性,呈現出一種寓言式的表達空間。通過其高度隱喻性與符號化的畫面空間呈現,構建出影片假定性的封閉的情境,從而使影片形成一種寓言式的表達樣貌。
而其中導演通過多重隱喻,比如石頭、自畫像、氣味、地下室等等,都推動了電影情節的發展,短短兩個小時,導演巧妙地詮釋出了巨大的信息量,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基宇的大學生朋友敏赫送來的“極具象征意義”的山水石。
山水石的內涵和隱喻當然有很多種解讀,從表面上看,“山水石”只是一種具有文化特質的幸運符,但它與電影情節和主體結構之間的聯系卻異常深刻。在雯光丈夫用來把基宇打暈之前,這塊“山水石”主要起到了支撐作用。
然而,正如電影細節所揭示的那樣,金家的房子被水淹沒,基宇發現“山水石”漂浮在水里,被放回到河里的石頭與竟與河水毫無違和感。
顯然,這塊石頭是假的,有人只看到了石頭是假的表象。而我卻認為,石頭不僅是假的,它原本就屬于“河里”,并非基宇認為的那般具有象征意義,價值非凡。也就是,石頭它就是石頭,再怎么偽裝,它也無法改變它作為石頭的本質內涵。
石頭的偽裝,映射了基宇一家人的偽裝。基宇一家在樸家人面前表現的體面形象,都是假的。
基宇偽裝成大學生,妹妹偽裝成留過學的高級美術老師,父親偽裝成高級司機,母親偽裝成會員制的高級管家。
可惜好景不長,一家人寄生在富人家,被前管家雯光發現,一場廝殺之后,妹妹不幸離世,一場看似意外實則必然會發生的悲劇,終于將基宇一家一夜之間打回到了解放前。
所有的不屬于自己不勞而獲的美好,最終都像夢一樣被無情打破。男主終于幡然醒悟,只有踏實賺錢,才有可能擁有他理想的一切。
說到底,所謂社會身份,所謂階層高低,其實不正是這樣的一個個包裹石頭的底座,一個個木盒,貼著或有或無的標簽。而最終在一場污水倒灌的事故中,這塊石頭的木底座與箱子都漂流不見了。同一個晚上,男主角一家的偽裝也消失了。
整部影片里最讓我難忘的場景,不是那些笑料,不是最后的殺戮。而是在那個大雨的夜里,當主人一家外出后,一前一后兩個“寄生蟲”家族先后在這從來不屬于他們的豪華別墅里“平靜”地享受他們理想生活的那一幕。
作為一個石頭不丟人,作為一個想要成為璞玉的石頭才丟人。貧窮不丟人,依靠偽裝的方式獲取的富人體面才丟人。
02 可以偽裝外在,卻偽裝不了靈魂
關于男主一家人的偽裝,以基宇和妹妹基婷為典型。
原本住在地下室的基宇一家迎來了新的機會,即將出國留學的朋友敏赫給他介紹了一份給富家女當英文家庭教師的工作。
但基宇沒有大學文憑,于是在敏赫的建議下,基宇開啟了他的偽裝大學生之路:沒有大學證書,妹妹PS了一個,拿著偽造的證書“體面”地去富人樸社長家報到。
索性富人家的女主人蓮喬單純簡單,基宇輕而易舉就蒙混過關了,嘗到了甜頭之后,又借機把妹妹包裝成芝加哥伊利諾伊州立大學應用美術學院上過學的精英美術老師,成功將基婷安排到樸家擔任小兒子的美術老師。接二連三地將父母也以偽裝的身份混進了樸家,開始了美好的寄生生活。
計劃總是美好的,更具諷刺性的是,偽裝的過程都被基宇輕松地以“劇本”的方式安排著,投機取巧地過了關,可他們怎么也料想不到,大房子的地下室,暗藏著巨大的危機。
外在可以偽裝,靈魂卻無法替代。其實是基宇的內心其實是沒有底氣的,因為他本就不是大學生,他眼前看似擁有的一切,也本不屬于他。和他熱戀的富家女原本是朋友敏赫喜歡的女孩,這個看似可能成為他岳父岳母的富裕家庭,仿佛即將擁有富裕生活的他,再怎么偽裝,他的靈魂深處,也不過是那個住地下室的高中畢業生而已。
所以東窗事發的時候,他才會心不在焉的問富家女樸多惠:我和這里搭嗎?他的內心深處就覺得自己和這個富裕家庭格格不入。
他能偽裝大學生的表面外在,卻終究沒有大學生的靈魂內核。
03 接納真實的現狀,才是人生最大的體面
體面,不是財富堆砌而成的,虛榮,也從來不是體面的真正內核。窮人不代表不體面,窮而不腳踏實地努力,不思進取,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透過電影寄生蟲家庭基宇的一家可以發現,他們費盡心思想要的體面、富裕的生活,對于他們的實際情況而言,其實是虛無渺茫的存在。他們追求的體面的背后,是欲望與不切實際的幻想在作祟。
他們習慣了通過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而讓自己變得體面,當前管家的出現,撕掉了他們一家人的遮羞布,他們也只能乖乖就地投降,最終被慘淡的打回到了原點。樸家的大房子,本就不屬于他們,階層跨越,本就不是寄生就可以草草獲得。
張愛玲曾說過:“人生是一件華美的袍,里面長滿了虱子。人生華麗的外表下,有多少骯臟和丑陋,有多少貧窮和卑賤,有多少心酸和無奈,有多少煩惱和痛苦;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人要活下去,總要把自己真實的內心藏起來,把那些不如意的掩蓋,裝作活得很幸福,這就是人生。”
寄生的生活,表面上看起來很幸福美好,實則內心潛藏著巨大的不安。為了不被發現,他們需要時刻小心翼翼地提防著。就像影片中的細節氣味,無論他們怎么偽裝,也改變不了家人同住在地下室的現狀,也掩蓋不了他們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的“地下室”的味道。
《體面的普通人》中有一句話:“體面這兩個字,從來都與物質無關,而是接受平凡的坦誠,以及面對波折的堅韌。”
真正的體面,是敢于接納自己的真實現狀,并腳踏實地的去努力,卸下偽裝后的坦誠,才是體面的靈魂所在。
寄生蟲一家窮其一生追求的物質財富,卻無法掩蓋貧窮的內心,即使住在了富人的大房子之下,內心依舊是虛無的存在。如果他們能夠早一點悟到努力賺錢而非通過偽裝和寄生的方式擁有富人的生活,也不至于落得家破人亡的慘劇。
基宇一家雖然貧窮、普通,但拿到依靠全家的雙手折披薩紙盒賺到的工資的那一刻,他們開心地喝著啤酒聚著餐,幻想著美好未來,才是他們本就擁有的平凡卻又體面的生活。接納平凡,直視自己的真實內心,才是人生最好的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