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愛他,他不愛她。
女孩很優秀,各個方面的,學識、外貌、品德、家庭無一不是最棒的。圍在她身邊的,不光有愛慕的男子,也有敬仰的 女子,她是如此的璀璨。男孩是她的學弟,初次見面是在風暴襲擊中的海岸邊上,他救了她,他們在那幾日里暢快的聊開了、玩開了。他不知她是誰,只知她很美。后來,他知道了她的身份,xx總長的女兒,他對她敬而遠之,因為他的驕傲,他不許女孩的“施舍”,他不認為女孩對他是真正的愛,也許吧。畢業了,女孩等他太久,她決定出國了,她問他,跟我一起走吧,男孩拒絕了,前面說過,他不許她的“施舍”,他說他要先工作攢錢再出國。就在女孩走之前,他中毒了,在工廠里,他住進了醫院。她又待在了他的身邊,悉心照顧他。也許是女孩的真誠,或者是她的于危難之際“救”他的舉動一如他于波濤中救她一般,他決定愛上她了。他改變了,不再對女孩冷漠,而是如初次見面那般贊美著她的美。女孩察覺到了,她不知是好是壞,她這么想:這不是愛,他只是在回報我罷了,這樣下去,對誰都不好,我不能再繼續拴著、求著他愛我了。于是,女孩還是出國了,離開了他,只留下了一封信給男孩。男孩讀罷,愣愣的想著:我愛她,且覺得真愛了她。
原故事是插敘的,上面這些算是大部分的情節了,其中還有我的一些對人物心里的剖析(非常簡陋)。寫完上面這些,我覺得以我的文學素養,夠了,但是還是得扯些東西的。原文中,我沒說的,有個一重要的內容,講了為什么女孩不愛那些非常優秀的男子,卻如此癡迷于男孩。因為其他人因為愛她“把自己靈魂,感情,言語,行為,某種定型弄走了樣子”。她希望的是“在她面前昂然的立定,不至于為她那點美麗所征服”。讀完這一段,我算是懂了兩個身份差異巨大的人之間的愛情了,女性希望的是那與眾不同的人,即使他是如此的貧窮。這是沈從文寫的,別罵我= =,原文中也提到了左拉的某篇小說,寫女子拒絕了所有的青年才俊,而是在逃到了某個鄉村后,坦然盡一個粗魯的農夫。“驕傲的婦人厭倦輕視一切的柔情,卻能在強暴中得到快感”。好了,言歸正傳,講講我讀完的感受吧。這算是一個有著淡淡憂傷的故事吧,他們對愛的不同解讀,導致了他們最終的分離,不知是想多了還是象少了,或者是都可以歸結于經驗之談吧。
Ps0:寫不下去了,覺得還能寫很多,但是文筆也就這樣了,如果覺得沒看懂我寫的話,可以先去看看《如蕤》歡迎來糾正我。
Ps1:感覺還是去寫小白技術文啊!這樣寫耗費腦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