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桃花大約是從崔護的那首詩開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個才子佳人純真的愛情故事,賦予了桃花鮮活的美感??嘧x不知春已濃的詩人為春景所感,決定郊游。一次命中注定的遇見,讓大詩人崔護看到了可愛的農家姑娘,暖暖春風拂過姑娘的面頰,燦若桃花。詩人抱著熱忱來年再尋姑娘時,尋而不得,憂思傷心。唯有桃花依舊明媚,笑迎春風。可是桃花亦有情,在桃花底下遇見的愛情怎能輕易抹殺,詩人最終找尋到了亦為詩人憂思成災、處在生命彌留之際的姑娘,成為桃花眷侶。
用桃花比愛情,再貼切不過。愛情是多么粉紅的顏色,像桃花一樣,粉的鮮嫩生動。真正遇見愛情的人,無論什么年紀,都有一顆少女心,燦若桃花的少女心。愛情也像桃花一樣艷,粉棱棱的花,青綠綠的葉,一眼看上去就喜歡的不得了。誰不喜歡愛情呀,在愛情里所有的歡喜都放大了無數倍,可以任性自由的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到處洋溢著青春的光輝,從來不老態。
青春的年紀,也只有桃花這樣明艷艷的粉能夠配上遇見愛情的喜悅心情。遇見初戀時,十七歲,正是鮮活張揚的年紀,喜歡上了,就拼命對對方好,那時桃花般的少女心啊,藏也藏不住。初戀第一次送的花,也是桃花。在春天的校園里,桃花一點都不稀罕,初戀也是隨手一折,然后放在我桌子,沒有什么浪漫密語,但還是歡喜的不得了,畢竟是第一次收到的花啊。一片一片地夾在美文本里,多年后,還可以翻得到。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也真是美,女孩子的青春就像桃花一樣鮮亮。而這樣青春的女孩子在先秦時正當結婚的年齡,結婚是一件多么歡喜的事情,何況是在桃花盛開的季節,仿佛天地都洋溢著喜慶,在出嫁的這一刻,在這一場盛景里,是多么幸福。從此桃花也成了我表達心情的寄托,昂揚時,桃花與我笑春風;低落時,花落水流紅,無語怨東風。因為深切的以桃花為念,所以以為只有桃花才能充分的表達心情,極致的情緒極致的表達,非桃花不可。一樹一樹的桃花開,便有極大地歡喜,春風十里,桃花滿枝,春意盎然不過如此。當然,也有別的花美的不可忽視。一樹一樹的白玉蘭如此壯觀;櫻花滿天,是粉紅色的浪漫;梨花開遍,景象勝雪……但這些都不夠,不夠表達心底的歡喜與寂寥,因為沒有自己在意的故事承載著啊,景因情生,物因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