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首熟悉的清明詩,一幅活靈活現的清明節畫面。每年家家戶戶都要過這個節。給祖宗燒香燒紙錢,送吃送喝的。我自打結婚后就很少再經歷那個上墳燒紙的場景了。因為遠嫁她鄉,路途遙遠。那幅畫面里已經沒有了我。可我還是非常懷念以前過清明節的那些日子。
? ? ? ? ?因為我是家中長女,每年清明節爸爸都會帶我去上墳燒紙錢。清明節前要做好多準備工作。媽媽要做一些好吃的菜、點心、湯。還要準備時令水果和茶水,有時還帶點酒。爸爸需要到街上買紙錢和燒的黃紙。我還記得家里有幾年清明節的紙錢是我用爸爸買的模具拓的,拓紙錢感覺很好玩。什么都準備停當,爸爸帶著我就出發了,因為比較遠,墳地一般都建在離村舍比較遠的地方,我們騎著自行車,帶的東西掛在車把前哐里哐啷地晃著,一路前行。
? ? ? ? ?那個墳場很大,周圍七里八村的人沒了都埋那兒,真是過節,路上人很多,三三兩兩的,前的前后的后,開車的、趕毛驢車的、騎摩托車的、騎自行車的,還有走路去的可能離得比較近吧。一段一年四季貧寂的馬路,此刻變的熙熙壤壤,不同尋常。
? ? ? ? ? 快到墳場遠遠就見到處青煙裊裊,有的新墳上還飄著白幡。有哭的、有碎碎念的、有跪拜的、有磕頭的也有笑鬧的小孩子。我和爸爸找到祖宗的墳頭時,族里的人也都陸陸續續到齊了。長輩們先在祖宗碑前的地面上鏟平一塊地方,然后開始擺好各自帶來的黃紙,紙里事先已經夾好了紙錢,有人用火柴點燃了一張黃燒紙引著了其它的紙張,火苗上躥蔓延,有的人就把紙抖開讓紙錢充分燃燒,其他人就開始把各自帶的食物全擺開來,往其他沒立碑的亡靈墳前都撒一點,嘴里都念著吃點什么什么喝點什么什么,收錢了怎么怎么的的,我們小孩子就有樣學樣的跟著做跟著說,我心里卻在想難道人沒了真得到另一個世界去了,那個世界也需要錢?
? ? ? ? ?對于小孩子來說喜歡過清明上墳,歸根結底是因為有好吃的,還有那種過節的儀式感。紙燒成灰了,還有燒黑的紙屑在風中飛舞。長輩們發話了:“先人們都吃過了,大家先磕頭,磕完了就開始吃東西。”話音一落,我們這些孩子都呼啦啦跟著長輩磕頭,三個頭都磕的參差不齊的。完了就都開始忙吃的了,你嘗嘗我家的我嘗嘗你家的感覺像家族聚會野餐,其樂融融。吃完東西,有的人還在墳場挖野蒜吃。
? ? ? ? ?隨著我們的長大,成家的成家,遠嫁的遠嫁,兒時清明節的那種其樂融融的氛圍,已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小家庭,三三兩兩的去上墳,燒的燒,走的走,像盤散沙。老墳依舊新墳倒添了不少。現在每每清明打電話回家,都是媽媽絮絮叨叨的說:“你爸帶你弟都上過墳了,路上碰到誰誰誰的都上完墳回來了。”
? ? ? ? ? 今年弟弟也成家有了孩子。家里人也多了起來,爸爸上墳可以多帶個人了,想想也覺得蠻開心的。希望祖宗地下有知,清明節沒到的兒孫們太遠不能到墳頭燒紙,但心里惦記著他們,希望他們保佑兒孫們健康平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