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
“二閨女,起來了沒有?”電話那頭老爸大聲的說
“爸,有什么事?”看看時間才清晨6點
“沒有事兒啊!就是給你打個電話”
“我暈,咱能不能別大清早打電話呀!這多嚇人啊,我還以為你們出了什么狀況!”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能有什么事兒?大驚小怪的……”老爸在那頭振振有詞的責怪。
這就是我老爸,年輕的時候從來都是不茍言笑,老了卻變的頑皮起來,我想那時候可能是生活壓力造成的吧。
自從退了休以后整個人就像個老小孩,這樣的劇情不定什么時候就會上演一次,全看老頭兒的心情。
由于身在千里之外工作,電話成了我與父母溝通的橋梁,父母最開心的就是接我們的電話。
有時事情多忙的幾天都忘記打電話,他們就會打過來詢問是不是有什么事兒啊?身體有沒有不舒服啊?總之接不到子女的電話就犯嘀咕。
父母退休多年,閑暇的時間一多爭吵便多了起來,很長一段時間每次通電話,老媽都會在電話里喋喋不休的數落老爸的不是。
其實細聽起來也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事兒,不是你嫌他脾氣急了,就是他嫌你沒好氣兒了,爭爭吵吵成了每日必修課,從不間斷樂此不疲。
起初我還為此事經常煩惱,總是想辦法勸說讓他們不要總吵架,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老吵什么架呀!
直到有一天我不經意間跟朋友聊起這事兒,朋友的一番話點醒了我,他說“你沒有弄明白為什么你爸媽要吵架,其實他們不是真正的吵架,是因為無聊才以拌嘴的形式度日,只是為打發時間而已!”
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我們幾個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只有小弟在身邊也是早出晚歸,很少有時間陪他們拉家常。
無聊又寂寞的父母,是在以吵架的方式進行交流溝通,這是父母的一種生活方式,每次吵完架該干啥干啥,誰也不會真生氣更不會計較輸贏,并且雙方會更加互相關照。
以至于后來有一段時間,我每次打電話都會調侃“今天你們吵架了沒有啊?我來給你們斷官司……”電話那頭便會傳來朗朗的笑罵聲。
原來,人還會有另一種生存方式——在吵架中幸福著、生活著,從心理學角度講吵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進感情添加樂趣,但前提是掌握好分寸,感情是甜吵架是鹽這句話不無道理。
?旅游
幾年前的一個春節,我們帶著父母去海南旅游,一路上走走停停二老很開心,海南的冬天溫度也很高,比起北方來更像是夏天。
我們去的那幾日,溫度一直在30多度,熱的要穿短袖衫,爹娘因為歲數大了自然穿的多,可到了海南就受不了了,能脫的全都脫掉還是很熱。
精明的當地土著人很會做生意,他們知道很多來自北方的人在這里會熱,家家商鋪里都出售有椰島風情圖案的短褲褂,色彩紛呈讓人眼花繚亂。
于是我們也起哄要給爸媽買,老爹老娘一聽頭搖的像撥浪鼓,一個勁兒逃命似得往前走,留下我們幾個在后面壞壞的大笑。
老爸反應過來上了當,邊走邊回頭笑著看我們,嘴里念念有詞活像翹課的學生要拼命尋找理由。
瞬而走到一家賣小吃的地方,我們見老兩口走近了,就又逗他們“爸,給我買好吃的我要吃好吃的”還專門略帶發嗲。
“行!給你買你要吃幾個?”說著還真把手伸向衣服口袋拿錢,老媽在旁邊笑的前仰后合。
孝順可以有很多種形式,使老人開心快樂心情愉悅,我認為是最為重要的一種,這比給他們買多少東西要強百倍。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著老人出去旅旅游看看景兒,開闊了眼界活泛了思維,回去后還能在老哥們跟前吹一陣子牛,足夠支撐一段日子的談資。
?龍門陣
經常看到身邊的老年人,聚在一起談論各自的子女,這個說女兒給買個啥啥啥,那個說兒子給買了啥啥啥,其實就是在變相的各種炫耀。
我老媽也不例外,經常會聽到她說那個誰,老是夸自家孩子今天買個這明天買個那,“有啥了不起的?跟誰沒有似得”說話的腔調充滿不屑。
電話這頭的我聽出了劇情,放下手機便一頭扎進淘寶,精挑細選了老媽喜歡的小吃,以最快的速度下單,八百里加急速遞到她手中……
我甚至能夠想象,當老媽拿到東西的那一刻起,心里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閨女給寄東西來了。
她的注意力不是所寄的東西,而是借此向世人宣告“我是有子女的,而且子女一個個都很孝順”,甚至比任何子女都好,人老了就是活子女咧。
看著他們略顯幼稚的行為,有時會想多年以后步入老年的我,會不會也是這樣子呢?會不會連他們現在的樣子都不如呢?真是細思極恐啊!
當我們漸漸長大遠赴他鄉,沖鋒陷陣般向社會討要生活時,年老體邁的父母孤獨的待在家中,他們已經過了能夠幫襯子女的時期。
這種時候跟老伙伴們一起,炫炫各自的孩子以填充遠離子女的空虛和思念,精神上得到滿足更宣泄了孤獨寂寞。
這種時候我們做子女的,配合他們把劇情演下去,既盡了孝心也安撫了自己的愧疚之心。
我們的父母已經老了,他們肩不再有力臂不再粗壯,現在的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靜靜的守護好曾經兒女繞膝的那個老地方——家。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父母在家就在——眼中的我們依然是當年讀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