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倆娃,雞飛狗跳是經常的事!一會兒妹妹打擾姐姐搞的姐姐大叫,一會姐姐逗妹妹逗的妹妹哇哇大哭!有時候還打架,輕微的流血事件也是發生過的。
學過PD的我當然會及時的跟娃共情啊,“我知道毛毛現在很生氣,是因為姐姐剛剛拿走你在玩的玩具,你希望姐姐讓你再玩一會兒,對嗎?”
久而久之,毛毛學會了“我句式”來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在外面不想走路了她會說“媽媽我好累啊,因為我太小走太多太多了,我想要媽媽抱抱”,被姐姐吃掉所有零食時她會哭著說“媽媽我好傷心,因為姐姐把所有餅餅都吃完了,我想姐姐跟我分享~”,當然也有正面感受表達“媽媽我好開心啊,因為爸爸媽媽姐姐陪著我玩,我喜歡全部人一起玩。”
我發現身邊很多3歲左右的小朋友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很經常用“我討厭你”或者“我不喜歡你”之類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包括Rita3歲左右也是這樣。可是這一點毛毛是比較少的,而且我神奇的發現,她把“人”和“事”給分開了。
毛毛沉醉在自我幻想的角色中時,姐姐逗她“你不是小馬BB,你是毛毛!”,這個時候她會很生氣,跟姐姐對喊,斗不過姐姐時她會說“媽媽,我討厭姐姐這樣說我!”我故意問她“你是說你討厭姐姐嗎?”她說“我不是討厭姐姐,我是討厭姐姐這樣說我,我要姐姐不要這樣說我!” 這類表達經常會有“我不喜歡姐姐拿我的玩具!”“我討厭姐姐把我的零食吃掉!”反正,沒聽她說討厭誰,而且跟她確認時,她都會明確的說她討厭發生的那件事情,她不是討厭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