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在說時間稀缺,從而導致的各種恐慌焦慮。那假如我們都可以活一百年呢?你還會因為時間的不夠用而焦慮發愁不知所措嗎?
不要說不可能,最近很有幸聽到了一本新書《The 100-Year Life: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直譯過來是《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國內還沒有翻譯成中文,不過書中的大致意思倒是讓我感觸頗深。
書中主要就是圍繞現代人的壽命將不斷延長而衍生出的一系列社會形態、個人發展問題的改變而展開的。
首先書中就介紹了說,人類已經進入長壽時代,我們這代人活到100歲將是大概率事件。根據加利福尼亞大學等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從1840年開始,人類壽命就在以平均每年大約3個月的速度遞增;每過十年,人類就可以多活兩到三歲。在進入21世紀之后這個趨勢還在加速:從2001年到2015年,15年時間人類壽命增加超過5歲。并且,這個增加不僅是針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同樣如此,甚至表現得更加突出。中國建國初期平均壽命不到40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報告,截至2016年,中國人均壽命已突破了76——整整多了36年的時間。也就是說現代人不僅壽命時間在延長,其健康時間也在隨之延長,發病期被推后并且壓縮。百歲人生里,我們年輕健康的日子比例將非常大。
突然多了二三十年的陽壽,是不是聽著就很興奮?!先別著急,凡事總有利弊,突然多了這么些日子,你想好了怎么過了么?!
書中就說了,原來我們的人生是傳統的“三段式人生”,就是人生分成了邊界非常明顯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出生到二十幾歲在學校度過,第二個階段二十幾歲上班到六十退休,在單位工作,第三個階段六十歲退休回家養老。三段式人生幾乎是過去幾十年里大多數人的基本節奏,其實是特定時代下的特定產物——如果人類只能活6、70,這個節奏還是可以的;但當大家都能活到100歲的時候,三段式就不可避免地要崩盤,根本無法再繼續下去。
這里面最根本的一個問題,是財務、工作和生活的問題。
先說工作,現在時代變遷的速度之快,讓我們很難相信還有什么工作可以像原來一樣可以養老終生,沒有什么行業是永恒的一成不變的。原來我們可以從參加工作一直干到退休,而將來呢?很有可能干著干著,我們原來所在的這個行業就砰然倒塌了,然后我們就要重新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去到另一個全新的行業開始新的工作。別以為這是天方夜譚。只要仔細想想,就可以發現其實我們身邊就已經經歷了一些行業從出生到衰敗、直至滅亡的經歷,比如當年的bb機尋呼臺,它的轟然倒塌和當初的一夜爆紅一樣的速度……
即使我們有幸進入了一個可以終身養老的行業,從入職到七十退休(也許等到我們那時就是七十歲退休)。那我們怎么保證自己在第二段人生里積累的財富,可以足夠支撐自己突然多了三十年的的養老生活?!稍微想想,我們往回看三四十年,中國那時候的萬元戶有多少,如果當時有個萬元戶存了一萬在銀行,現在能值十萬嗎?即使值十萬,那這中間如果有什么金融危機或者通貨膨脹的,夠那個萬元戶養老嗎?!
即使我們有幸到時候可以攢上很多很多的錢或者說是政府的養老保障健全完善。那我們怎么用自己逐漸衰退的生理身體,去面對將來那三十年的超音速式時代進步發展的速度?!這從現在就不難看出,想想我們身邊有多少父輩們玩兒不轉的智能手機智能電視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給他們解釋具體用法就知道了,我就見過小區里老太太拿著手機解不開鎖而去求教自己幼兒園的孫子的。那感覺就像一塊鋼板壓在胸口一樣,令我一直不斷的深呼吸,那種壓抑久久不能釋懷。因為我仿佛看到了將來不久后的自己,雖然身體上還是健康的,可是大腦的無知、愚鈍,可以說是物質文化、精神社會與世隔絕的狀態是我所不能夠接受的。那感覺就好像我現在就看不了《中國有嘻哈》一樣,其實不是他們太另類,只是我已經跟不上新一代人的節奏了……
如何應對新變化,書中就給出了“多段式人生”的方向。所謂多段式,就是一輩子被分割成4段、5段,甚至7、8段,乃至更多小階段。每一小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題,各段之間穿插進行,不會再有明確邊界。我們可以二十歲創業當老總,三十歲環游世界,然后三十五歲進入大學修再一個學位,從而在四十歲時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打拼,五十歲結婚生子,六十歲又進大學搞一個新的學位證書,七十歲時再創業……
傳統的三段式人生就像一場時間不長的音樂會,聽眾聽完三個樂章,音樂會就散場。而多段式人生就好比是一場跨年聯歡晚會,必須有很長的節目單,且每個節目時間都不能太長,中間還要安排一些觀眾休息時間——只有這樣,整臺晚會才能撐得起來。
最終,自我更新,自我革命,擁抱新事物,是未來人生格局對我們的必然要求。
多段式人生的快速變化節奏,就要求我們必須時刻做好準備,隨時擁抱新鮮事物。學會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習慣于經常跟過去的自己說再見。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把自己清理一遍,敢于放棄已擁有的東西——包括經驗、學歷、知識,甚至還有你的三觀。這長達一百歲的人生里,三觀被來回顛覆,重建,再顛覆,再重建,將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敢或不想面對新事物,想吃老本,固步自封,只會被這個時代徹底拋棄。終身制學習、碎片化學習,也是多段式人生節奏帶來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