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2018.9.10)中對心理健康教育及教師的啟示:
1.教師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心理教師既是守護學生成長底線、又是拓展學生成長上限,更要敬畏生命、呵護成長,去尊重每一個靈魂,培育時代新人。把對生命的尊重作為底線,把靈魂的塑造作為目標,把時代新人培育作為任務。
2.教育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教育更是具有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心理健康事關學生的最基本發展,維護心理健康和培育積極的心理素質,就是關系學生成長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做好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學生“完整”成長,在生命長存、心理健康基礎上做教育、促成長,向未來。
3.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心理健康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基于人的培養而展開工作,需要心理老師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去影響和培育學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這是先決條件和基本要求。要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必須有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心理健康工作是專業的,扎實的學識確保按照科學的規律和方法展開學生心理建設,仁愛之心確保心理老師甘于奉獻、默默無聞的堅守“弱勢”學生的成長,要陽光背后總有陰影,在陰影里的人群總需要被看見、被關注、被支持,當走出“陰影”之時,需要心理老師漂亮的轉身, 不需要被記住,也不需要被大眾知曉,沒有仁愛之心是難于潛心守候和持續。
4.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四個引路人”。心理困境學生之所以陷入困境,既有家庭的、社會的原因,更有內心品格之因素,在心理工作中既有當前困境現狀的引導,更是長遠的品格錘煉,培育積極的心理素質,用堅強的意志品格反芻心理健康。知識的貧乏、導致見識的短視,見“一時”而忽“一世”、見“一點”而略“一面”,通過知識的引領,開闊視野,跳出現在看自己,站在未來望自己,用知識填充內心的恐慌,學習促進人的成長。心理困境之所以為困境,困難困難關鍵不是難而是困,當下的窘況,不是被難住了,是被困住了,通過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換個角度看問題,接納當下,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創新和多維的看待和處理當下,成長就會發生。心理困境之困,還在于“大我”與“小我”的畸形糾纏,放在更大層面基于社會和國家的角度,也許現實問題就不是什么大問題,心理健康工作站位更高、引領會增強,同時不能無病呻吟和喊口號,而是切實的走進學生內心,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不同的人生,站在未來的角度陪伴向前。
5.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人,永遠是最關鍵的因素,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必須立足人,把學生當人看,說起來容易,要真正做到,很難。看見人,而不僅僅是看到人。人心-人格-人力-人才-人民,層層遞進,相互促進,培育完整的人,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必須為、有所為,能為。
6.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滋潤學生的心田,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愛是心理健康工作和家庭教育的底線,愛的是人本身,而非其他任何附加的一切。家庭教育中,用愛主導一切,拋開功利的攀比和當孩子為自己未了夙愿的再生。家,永遠是講情不講理的地方,家里就是情緒的凈化地和能量加油站,家里是處理情緒,激發、培育和拓展愛,讓愛陪伴成長。
7.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發生,學生身邊的所有人、成長的所有過程、身處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很好的育人載體,更是真實的育人契機,人是綜合性的成長,無法割裂成“條-點-塊”狀,只能求同存異追求最大公約數,攜起手來共同推進。
讓教育真實發生,讓教育靜心浸潤,讓教育持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