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好評如潮。受口碑效應的影響,今年春節期間我和姐姐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藥店店主在幾位病友的幫助下從印度代購開始販藥斂財之道后良心發現的故事。一開始,程勇的前妻想帶走兒子,認為她自己可以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環境。同時他的父親住院需要做手術急需用錢。在種種因素之下,他走上了偷賣印度仿制藥的道路。在他賺夠了錢,被人威脅索要貨源,并且警方強力打壓的時候,他決定交出貨源洗手不干,而經過一位幫他販藥的病友由于藥價瘋漲吃不起藥自殺這件事,于是開始無償幫助病人,以進價出售藥品。
? 在如今的社會,“活著”不應該成為一件奢侈品。黃毛一個人遠離家鄉,獨自打工多年,只因自己身染重病,不想成為家人的累贅,在運輸藥品過程中,為了保護藥品和程勇出車禍而身亡。就如程勇后來對逮捕他的警察所說“他才二十歲,他想要活命有什么罪?!闭l都有生病的時候,誰都不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不能因為人為使藥品價格瘋漲來牟利,讓無數人傾家蕩產也看不到生的希望。而程勇的行為為病友重新點燃了活著的希望,因此大家稱之為“藥神”。但他卻因販賣印度仿制藥而被捕入獄。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風雪;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于荊棘。程勇的善良和無私給他帶來的卻是牢獄之災。慶幸的是,通過大家的努力,程勇最終被提前釋放,此類藥品的價格也得到了合理的設置。
這個電影著實令人感動。但這只是一例案例,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許許多的人像程勇一樣,他們冒著危險為那些孤立無援處于絕境的人們努力著,卻常常陷入法與情的矛盾之中,常常因此為自己帶來困難。那么要怎樣才能讓好人放心的做好事呢?我想,這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應該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和相應的機制,真正從大家的利益出發,減少此類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對于出好心做好事造福大家者, 也應建立一些保護制度。其次,當我們身處泥沼之時,對于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應報以拳拳感恩之心,就像寫聯名信,摘下口罩為程勇送行的千千病友一樣,你投之以李,我報之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