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鋪天蓋地的育兒經無法解答某些疑惑的時候,當這些疑惑如哽在喉的時候,竟遇到它。《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阿德勒 著 。? ?
與這本書的緣份,是注定的。
它有點兒不同:
它不是泛泛而談的育兒經。
它細致的討論人性和人格初成。
它尊重個體心理。
它關注人的社會感情。
它堅持兒童的一切行為都符合邏輯。
它告訴你教育者可能決定孩子的一生。
走進它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它都說些什么?
1. 精神成長的動力
? ? 人類日常行為的動機是什么?自立自強、庸常懶散、固執一隅、博愛通達。。。每個人的追求看似不同,而它說:
人的精神心理追求的目標是:優越。
它主宰了人的一生中每一個具體的行為。
2.心靈地圖的初成
? ? 為什么“三歲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我一直懷疑,直到看到“心靈地圖”。
? ? 每個人都有一張屬于自己的心靈地圖,很多人的地圖卻與事實相差甚遠。聽它說:
對事實的主觀看法構成人格的基礎。
3. 自卑感與雄心
? ? 為什么我不能安于平凡的生活? 如果你能力平平,卻有無法撲滅的野心,一定自問過這個問題吧。有野心不是件好事嘛,它卻說:
過度的自卑感刺激孩子形成膨脹的野心, 大得不成比例的野心會毒害孩子的心靈。
4. 教育者的資格
? ? 帶娃這事,是不是也得搞個資格認證?孩子怕生很正常,母親應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這些道理已廣為接受,它卻說:
母親的作用是把孩子的興趣和信任擴展到其他人身上; 堅信孩子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人,沒有資格教育孩子。
? ? 壞孩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左撇子小孩會遭遇更多的困難嗎?二胎出生了,大寶不再可愛?
? ? 愿它亦能解你們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