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界,有一句被大家普遍認同的話,就是言傳身教。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和父母在一起的,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如毛毛細雨,悄悄地影響著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咱們就這段時間熱播的《羋月傳》,來好好看一看,仔細分析一下:
一,孩子只要不被欺負就行?
羋姝的孩子調皮又霸道,今天打了這個哥哥,明天打了那個弟弟。對此,羋姝從來不以為意,甚至有些洋洋得意,自己的孩子孔武有力,不會被人欺負,這多好啊。因此,當一個又一個家長找上門,告訴她蕩兒又欺負人了,她總是板著臉,語帶嘲諷地把別人打發走。
在羋姝看來,我的孩兒欺負誰都沒關系,只要他不被欺負就行。這一點跟很多爺爺奶奶輩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家長,總是教導孩子,別的小朋友打你一下,你一定要還十下,說什么都不能認慫,不能吃虧,很多“霸王龍”就是這樣誕生的。
羋姝的孩子也是如此,欺負慣了人,爭強好勝,覺得這世界上沒有武力解決不了的問題。結果,不但人人痛恨,躲鬼一樣躲著他,還因為太尚武,舉鼎把自己壓死了,可謂是史上死得最荒唐的皇帝。
而羋月在這個問題上格局就高多了。知道蕩兒打了人,她的第一反應是,這孩子戾氣如此重,可不太好啊,要提醒一下姐姐好好管教才是。
她不覺得孩子欺負人是件值得得意的事兒,反而覺得應該警醒,應該教導孩子去戾氣,學會跟人和睦相處。因為她有這樣的格局,所以她的孩子稷兒總是謙遜有禮,人見人愛。
二,你的眼里是不是只有孩子?
羋姝一直覺得,母國是靠不住的,夫君也是靠不住的,她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孩子,孩子就是她的命,就是她的天。所以,她對孩子寵溺有加,不但關注的目光從來不曾離開,還一天到晚叮囑這叮囑那,生怕孩子有個閃失。并且,為了孩子,她可以鋌而走險去做一切不該做的事。
她經常對孩子說的話就是:“蕩兒,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潛臺詞就是,我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一定要懂得感恩啊,你一定不要讓媽媽失望啊。
當關愛太過,就成了一種束縛,所以蕩兒總是沒耐心聽她把話說完,總是會出言頂撞她,總是特別叛逆。你不讓我出門,我偏要偷偷跑出去,你不讓我娶魏國公主,我偏要娶。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我干嗎非要聽你安排?
羋姝的人生目標就是做賢妻良母,而羋月不同,她除了孩子,還要幫大王看策論,討論國事,她的眼光看得很高很遠,人也很忙,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孩子知道媽媽并不會時刻陪在自己身邊,所以反而對和媽媽相處的時光特別珍惜,媽媽說的話,他也愿意聽。而且,因為媽媽的眼光跳出了家庭的圈子,海闊天空,說的話自然有趣有道理,而且每天都有新內容,讓孩子覺得,跟媽媽聊天是一件很開心很受益的事。
三,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享受嗎?
羋姝是嫡公主,從小就萬千寵愛于一身,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成親后,又是秦國的王后,一切用度自然也是最好的。所以,她的孩子也不例外,不管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最好的。
現在很多父母都崇尚孩子要富養,從孩子出生起,什么都挑最好最貴的買,只要孩子開口要,就一定要滿足他。除了疼愛孩子,不舍得他們受委屈,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覺得孩子好東西看多了,以后不容易被誘惑。
事實恰恰相反,因為從小要什么有什么,所以蕩兒覺得世間一切自己都應該得到,給他什么他都不會感激,也不會珍惜,看到自己喜歡的姑娘,更是死纏濫打,一定要據為己有才肯罷休。
而羋月小時候過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窮日子,所以對錢財反而不怎么在意,這種灑脫自然也會影響到她的孩子。跟蕩兒相比,稷兒吃穿用度都要遜色很多,這樣的他,就一定眼皮子淺經不起誘惑嗎?
在四方館里,張儀給他買了豆子吃,起初,他吃得津津有味,當張儀試圖用豆子收買他,左右他的投注時,他立即就把豆子吐出來了。根本就沒有那么容易被誘惑嘛。
如果你的觀念還停留在不讓孩子在物質上受委屈的階段,那真要改一改了。給孩子的東西是不是最好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樹立他正確的金錢觀,不要本末倒置。
四,你的見識能給孩子最好的指引嗎?
秦王讓蕩兒和稷兒到四方館投注,看他們是同意攻韓還是伐蜀。兩個孩子能有什么主意啊,所以,無一例外地回家問媽媽。
羋姝說,你先不要投,站那里看一會兒,看投哪個的多,你就投哪個。
典型的跟著大眾走,人云亦云。
羋月說,你不要看別人,而是要跟隨你的心下注。
典型的讓孩子自己思考,不要被別人左右。
高低立現。
因為羋姝本來就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對于任何事情,她都沒有獨到的見解。所以,就算她一心想幫孩子,一心想把孩子教育好,結果也是把孩子教得和自己一樣毫無主見毫無特色。
羋月本身就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對朝局對人世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她不用很刻意,只是像聊家常一樣,灌輸給孩子的思想也會高人一籌。羋姝那樣沒有技術含量的話,閉著眼睛她也不可能說出來。
看看我們身邊,平時臟話連篇的父母,孩子早早就學會罵人;很注重細節的父母,孩子也心思縝密;情商高的父母,孩子說話也特別討喜。
所以你看,父母的格局多么重要,你有什么樣的格局,你有什么樣的知識體系,你對這個世界有什么樣的認識,你教出的孩子就是什么樣。這是個拼父母的時代,如果想教育好孩子,先提高你的人生格局吧,這比看一百本育兒書更管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從你提升你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