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的名義》這部劇各種刷屏,公子我也沒抵住誘惑看了幾集,這種題材的劇拍出來確實很牛逼,值得一看。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類似段子的新聞:
《人民的名義》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拍攝,耗資一億左右。
拍攝完畢后包括央視在內的N個省臺擬購買播放權,錢不是問題,最終卡在腦袋問題。
湖南人敢為天下先,以2億2千萬購買了5年全國獨家播放權,該劇播到18集的時候,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同時點贊發聲。
此時,N個省臺競相向湖南衛視購買播放權,湖南衛視本著既弘揚正能量,又助力全省經濟發展,以每個省臺5億元對外開放播放權。
湖南衛視又開先河,用2億敲動100億,靠的是腦袋,拼的是風控!
這家伙,真會賺錢。
大家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要么說賺錢這回事兒沒點生意頭腦是沒戲的,當然,還得有機遇。
最重要的,是你的產品足夠好!
沒用好產品再吆喝也沒用。
秉承一句話叫做:
好的產品勝過一切的營銷手段!
說回一點這幾天一直在討論的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創業的話題。
傳統企業主要做的不是微電商,而是先把你的產品做成“新一代”消費者有可能喜歡的產品,再去考慮用哪種方式去銷售。
如果你覺得微電商的渠道夠好,那就根據這個渠道的特性做一些微調,讓產品更加適合這個渠道特性。
然后,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產品,并且愿意跟你一起做好產品。
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競爭的就很少了。
我們正處在一個復雜的時代。
在資本杠桿下,富者更富,窮者更窮。有人訂個小目標就是賺1億,更多人的小目標是有一份能解決生存的工作,一個可以安身的居所。
而這也是機會最多的時代:
只要你找到自身的價值,你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在于一個人的格局。
而當你把越多的世界裝進腦袋,你的格局就會越大。
真正把事情做起來的人,考慮的問題的過程其實是這樣:這件事我一定要做,缺什么東西我去想辦法去爭取;
而什么做不起來的人,永遠在等待時機成熟。
看到一個笑話,
很多人說我不敢做微電商,怕別人屏蔽我;
說的好像你不做微商,別人就很關注你一樣。
找到好的產品,大可放手一搏。
想干的事就沒在怕的,就像你想賺更多錢,卻一點也不愿意先投資自己,那你就還是先看著別人怎么賺錢吧。
不愿意投資,想要學免費的,請百度!
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
學那些沒用的東西花費的時間成本,與你一無所獲的收獲成本。
是你最錯誤的選擇。
不要只想著如何去賺錢,而是想著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值錢。
這才是最要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