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課堂間歡聲笑言,有同學提議,下星期下課后不如去吃夜宵。我舉雙手雙腳贊成。起哄之間,另外一個同學說,邀請老師一起去吧!他今年二十五,和我們幾乎同輩。我有預感,下星期一定會盡興而歸!
02
通常,我會在上課翌日重溫內容,趁著快樂的星星忽閃忽滅之際,立馬完成今天的分享!
從書柜取出昨晚的活頁紙筆記,三頁,不多。
活頁紙很輕便,只需要帶上幾張薄薄的紙去上課,整理完后就可以夾到本子。有任何內容上的增補,只需要拿張新的紙,寫完后夾到適當的位置。
七月十四號,主題是出入境,快討論了四節課。
我把這些基本信息寫在每課開始之前。當學習一段時間后,我對于什么時候學習到哪里,可以說是毫無概念。大概只能說,應該是很久以前學的吧。指尖翻過一頁又一頁的筆記,眼睛忙碌著辨識眼前的詞語,到底是屬于哪課……窗外,陽光逐漸微弱,太陽挪移到西山后,群雁飛過,月華在后臺整理衣裝,準備上臺。
開課首二十分鐘,老師會和我們幾乎每一位同學聊天。Wie geht's? 你好嗎?今天如何?
接下來,我的筆記會出現一堆零星孤單的詞語。我把它分類成「熱身」。可以直接寫下這個標題,隨后跟著「-」、「*」或者「A、B」的編號方式。
按照你個人的需要設置個人化的筆記格式。
給你們一瞥我的筆記,它是很個人化的,多些去寫,會自然形成個人的風格,和自己的格式。這樣,翻看起來時會比較容易跟蹤自己的思路,上課的流程,和方便記憶。
03
課堂上學到的新單字是不完整的。我在《撲通!攪定了三個坑,你就能掌握基礎德語!》提到,學習德語要注意的第一點是名詞的性別。除外,每學一個動詞,最好同時記憶時態變化。
所以,今天的復習非常重要。查閱字典后,我會一個一個為新學的詞語作補充。
這樣,今天的任務就完成了,可以夾到本子里。
順帶說,我用鉛筆作課堂上的筆記,因為改正很容易。非不得已,要突出重點時,我才會用上三種顏色的原子筆或者螢光筆。
04
最近聚焦在考試上,還沒來得及寫電子筆記。
有人問,有必要整理如此多筆記嗎?這不是花很多時間嗎?
筆記的多寡和內容視乎個人需要。電子筆記對我的意義是清晰統一的排版,和再度復習。
打印出來之后,我打算按程度(A1、A2、B1)存放到多層文件夾里,以后若想回看某個主題,也就一目瞭然了。
手寫筆記紀錄的是學習過程,不完整,卻留有空白,讓思路自由飛翔;電子筆記是河床,滔滔流水中沉淀了學習的結果。
05
有看過我以往文章的伙伴會知道,我有每天聽廣播,和偶爾看德語紀錄片的習慣,我都是如何處理呢?
如前文所說,擬定格式。
可見,這是按日期分類的。有時候,想用到某個字,要先經過一番漫長的搜尋。好像是上星期的新聞,仿佛是和什么什么有關,應該是在本子左頁,誒,還是右頁……
最近,在用附遮板的單詞本,發現異常好用。
小小的單詞本,我會比較愿意拿出來翻看,并考核自己。而且,由于每一格的空間有限,我一般會記主要的意思和例句,讓我有個錯覺,其實沒有很多內容要背誦。另外,也能更快掃瞄查找我所需要的字。
結語︰筆記是學習的輔助工具,它揭示了個人的思路。反過來說,透過人為的筆記設定,你可以建構起個人化學習語言的框架。
對了,我已經收到德漢雙語的小說,期望看完后和大家分享!
下星期六冬冬德語分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