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和老鼠》這部神作想必大家不會陌生。不過你不一定了解的是,這部家喻戶曉的動畫其實只有185集,而在制作上卻耗費了78年的時間。
《貓和老鼠》中收錄了百余首古典歌曲,根據(jù)樂句而不斷變換的劇情總能讓我們欲罷不能,因而這也是一部古典音樂的啟蒙動畫。
說到《貓和老鼠》中對音樂的運用,就不得不提到其中對于鋼琴與樂譜的處理。細心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這部動畫之中,所有出現(xiàn)鋼琴與樂譜的細節(jié),都非常真實。
小到樂譜中的音符位置,大到演奏時按下的琴鍵,都能看出是經(jīng)過制作者細心校對過的。所以這部作品能被稱為「神作」,絕非無憑無據(jù)。
1947年,《貓和老鼠》的第29集「貓的協(xié)奏曲 The Cat Concerto」中 Tom 演奏的曲目為李斯特的《匈牙利第二狂想曲》。
看完這一集,相信大家對其中一個畫面印象深刻。Tom 在中音區(qū)演奏的過程中,需要觸擊高音區(qū)的一個琴鍵,在動畫中我們看到 Tom 的手指無限延長,觸擊琴鍵并完成演奏。
沒學(xué)過鋼琴的朋友們也許對這里并沒有多在意,可第一次看到這一集《貓和老鼠》時,我感受到了深層次的恐懼,這是一種靈魂的拷問,讓我久久難以釋懷。
李斯特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這么反人類的樂句?
李斯特的手到底有多大?
正常人類要怎么演奏這部分?
英國媒體曾經(jīng)發(fā)布過這樣一張圖片,通過演示幾位鋼琴家的正常演奏跨度,來對比幾位他們手的大小。
所謂跨度,就是手在自然狀態(tài)下能夠在鋼琴上演奏的最低琴鍵與最高琴鍵間的距離。比如,中央Do(C4)與高音Do(C5)間的距離為八度。
在圖中我們看到,最小的是巴倫博伊姆,正常演奏跨度為九度,最大的是拉赫瑪尼諾夫和李斯特,正常演奏跨度為十三度。
我的手在身邊的人中算是很粗大了,極限狀態(tài)下的跨度為十二度,但是完全不能進行正常演奏。而李斯特的正常演奏跨度就已經(jīng)到十三度了,一陣絕望涌上心頭。而且據(jù)說,李斯特可以單手輕松演奏兩個八度,也就是十六度的跨度。
為了展現(xiàn)本人自取其辱的作死功力,我偷偷地去量了量鋼琴鍵,每個白鍵的寬度大約 23mm ,那么十六度就是 23mm × 16=368mm ,也就是36.8厘米。在古典音樂時期的鋼琴鍵會比現(xiàn)在的鋼琴鍵寬度短 1mm 左右,那么 22mm × 16=352mm ,也有35.2厘米。
在下不自量力地量了一下自己的手,原來比音樂家短這么多,怪不得耐久力不夠,難以持續(xù)高潮......看來這就是李斯特為什么能寫出這么反人類的樂句。
其實這只是看起來反人類,對李斯特來說這就是他自己啊。相比同時期其他的音樂家,或窮或矬或丑,李斯特簡直就是開掛玩家了。
那么,這首曲目對于正常人類組該怎樣進行演奏呢?
其實演奏這一部分只需要借助延音踏板即可。不過,這對于演奏技巧有著一定的要求。對于手殘患者來說,此作品內(nèi)容極度不適,建議主動繞行。
在「貓的協(xié)奏曲 The Cat Concerto」的結(jié)尾,Tom 被 Jerry 干得精疲力盡,癱倒在鋼琴邊。
其實,演奏這首作品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更需要有強大的體力支持,如果想要 Have A Try ,少年,鍛煉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