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就像偉大先導泰戈爾大師的心靈之歌《飛鳥集》一般,展現了似大海一般生命的震撼,和那最純粹的愛——南來間,北往間,此地之間,此刻之間,在時間里,在空間里,真理經得起考驗,古老的誓言,愛爾蘭的傳說,海豹精靈,是愛的精靈。
《海洋之歌》創作歷時九年,以繪本畫風格描述了奇幻富于想象力的愛爾蘭神話故事,加之空靈悠遠的愛爾蘭民謠貫穿始終,全程融入了濃濃的獨特的愛爾蘭文化。
《海洋之歌》講述了一個有著半人半海豹精靈的小女孩西爾莎,因一次意外險些溺亡大海后,與哥哥被奶奶強制接到城里后無法適應后,兩人尋找回家路后遇上了三個奇怪的小精靈后展開了一段神奇的冒險之旅。
該影片的靈感來源自導演湯姆·摩爾與兒子一次旅行,因在海灘上看見有人捕殺海豹而深感痛心,聯想到愛爾蘭傳說中海豹象征逝者的靈魂,并結合愛爾蘭民間傳說塞爾奇精靈改編而成的。
電影的風格雖然充滿異域風情,但是卻是講述了一個迷失與回家的故事。在淡淡的悲傷中卻以一種美好的方式呈現出來,就像荷花那般出淤泥而不染。
影片主要改編愛爾蘭神話,而愛爾蘭神話又屬于凱爾特神話的一部分,關于哭泣的麥克利爾,貓頭鷹瑪查和海豹女等都是神話故事中代表不同寓意的角色。麥克利爾的哭泣源自于其心愛的妻子的背叛,但作為一個血性的男人來說,痛哭并不能代表軟弱。而貓頭鷹瑪查在神話中代表命運與戰爭的三女神之一,她的名字象征著“戰斗”與“憤怒”,并有著“紅發的瑪查”的別名。
導演改編這個故事,顯然感嘆人類為什么不能與海豹精靈共存亡,這是對殘酷人類的諷刺,同時對被工業化污染的自然世界充滿憐惜和哀嘆。就如同現在,大規模高強度的不當海洋開發加速了我國海洋環境和生態的惡化,加劇了海洋環境災害發生的頻度,直接威脅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海洋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也威脅到人民的身體健康。我國沿海生態環境已遭受一定破壞,我們應對沿海海域應進行保護和整治,使海洋生態環境得以恢復。其次是加大海洋開發力度,讓海洋為人類提供更多的資源,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質量,將我國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洋強國。而這些開發的前提是,不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
一種文明如果是為了獲得無窮欲望的滿足,而毫無顧忌地掠奪和征服自然,那么環境污染與生態危機就不可避免,發展的健康性和持續性就失去了根基。保護生態環境是經濟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保證。科學發展觀要求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統籌兼顧,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發展是第一要務,但必須是全面的,協調的和可持續發展的。海洋資源開發必須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資源利用,,減少環境損害,海洋經濟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若如此,我想我國的綜合國力在穩步提升的同時,我們的這片海將會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