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語言,是生物行為進化的產物,是生物同類之間為了溝通而產生的具有統(tǒng)一編碼和解碼體系的聲音/圖像指令系統(tǒng)。雖然動物之間也能通過聲音或其他方式進行溝通交流,但人類是唯一具有隨機應變的完整語言邏輯體系的生物。
? ? ? 語言對于人類而言,不是生來就會表達的,而是一個后天習得的過程。語言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人們?yōu)榱松畹男枰a生的言語能力,所以特定的環(huán)境必然會在語言上打上特定的烙印。這就決定了在語言的編碼和解碼過程中,我們都必然帶有曾經所受環(huán)境的影響。
? ? ? ? 所謂感同身受,其實是無限趨近和追求的美好愿景,有時候,因為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成長環(huán)境和思想體系,所以對語言的表達和理解上必然有所出入和偏差,也正是這些出入和偏差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才會出現誤解,從而因誤解產生矛盾、沖突甚至戰(zhàn)爭。
? ? ? ? 所以,要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就要從學會好好說話和聽話開始,盡可能在對方的語言體系中去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而不是僅僅站在自己的語言體系里去猜測或評判對方。這也是為什么優(yōu)秀的心理咨詢師更擅長以同理心的狀態(tài)來理解來訪者,而來訪者也更愿意與這樣優(yōu)秀的心理咨詢師更多地吐露心聲。
? ? ? ? 我們可能都聽過這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總愛發(fā)脾氣說狠話,父親讓他每次發(fā)脾氣時在圍欄上釘一顆釘子,第一天他釘了37顆,慢慢他釘下的數量越來越少。后來父親又告訴他,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時,就去拔出一顆釘子,終于有一天他把所有釘子拔出來了。父親指著圍欄上的洞說:人生氣時說的話就像釘子,即使后來拔去了,也會在心里留下疤痕。”
? ? ? 而每天,在我們的生活中,特別是最親密的家庭關系里,這樣有話不能好好說,以愛的名義在家人心里扎上釘子的情景非常多。
? ? ? ? 網上流傳過一段“因為有愛,所以,每一句話都要好好說”的視頻。拍攝者以參與者及其家人拍攝家庭寫真照片為由組織活動,然后安排參與者以各種理由不能準時出現到場實則在隔壁攝影棚。然后紀錄下其家人給參與者打電話時詢問其為何還沒趕到現場,聽到參與者以平時“有情緒沒有好好說話”的口吻后的情緒表現。然后再讓參與者觀看家人接聽完電話后的視頻記錄,了解無意中“不好好說話”后給家人帶來的心理傷害。每名參與者幾乎在看到視頻后都淚流滿面,且深刻體驗到了“因為有愛,所以,每一句話都要好好說”的道理。
? ? ? ? 聽說過很多道理,我們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也許恰恰是因為這個道理背后的真實生活體驗,我們還沒有經歷過,或經歷過卻沒有那種感同身受的體悟,因而沒有身體力行的改變與一以貫之的堅持。
? ? ? ? 語言本就是一種工具。我們是用這個工具傷害他人還是回歸其溝通交流的本來作用,全在于我們自己的選擇。前一種選擇種下的是惡果,惡言相向或搬弄是非者只會讓語言攜帶著惡性情緒的子彈射向他人,最后在語言的戰(zhàn)爭中兩敗具傷。而后一種選擇卻可以開出幸福的花來,讓語言回歸溝通本身,在不斷反復確認與多次溝通中,認清事情的本來根源,協(xié)調澄清雙方的真實本意。
? ? ? ? 對于心中無愛之人,我們不必墮入其有話不好好說的惡意之淵中去,因為他們不懂語言的美好,更不值得為不愛之人浪費口舌與心力。而對于所愛之人,我們盡量做到,因為愛,所以,每一句話都好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