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最近魯豫對樸樹的采訪,節目中的樸樹蒼老卻純真,能看到他內心的真實與矛盾,曾陷入抑郁漩渦難以掙脫的痕跡可以從他的一言一語中分辨出來。
他坦言,仍然沒有想清楚該走怎樣的道路,在純粹的藝術與現實之間,他仍然希望用理想對抗現實,不管最后的結果可能怎樣。
他與今天商業驅動唱片業的時代實在是格格不入,偶爾的妥協之后帶給他的是難以愈合的傷痛,他希望去合作制作更好的作品,但是鮮有商業會有耐心去等待他的堅持,根本是聽都不愿意去聽他的想法。
有一次上了一個商業節目,被問到為何來節目時,他直言缺少錢,輿論便開始了各種評論,許多人就此認為他怎么淪落到了如此窮困的地步。其實,假若他為自己生計根本不需被迫上商業節目,為了樂隊才逼迫著自己去妥協換取一些金錢來補貼他的樂隊。
多年來,他在音樂之路上執著且純粹地追求,對音樂作品的嚴苛要求令他的樂隊在一個細節上可能要無數次修改完善。
他說自己已經三四年都沒有回家看父母了,自己其實在住處都是很少出去的,除了去往錄音的場所。妻子與他似乎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妻子拍戲工作很少回來,性格與樸樹也是不同的。與樸樹相伴的是保姆和狗,對于陪伴他的兩條狗,他是無比珍視的,在他的內心世界,狗是比復雜的人類更適合成為好朋友的。
狗不會有人類那么多的復雜心思,他們不會說話,只會忠誠地陪伴著主人,不管他的主人是落魄還是騰達。
正如魯豫所言,樸樹在訪談中呈現的是一個真實的樣子,還是那么矛盾那么焦慮,同時又是如此執著和堅持,在世俗強大的力量壓迫下,他仍可以如此堅持地做自己。
當然,他的妻子也成就了他今天的生活,妻子給予他足夠的自由空間,她自己也常年忙于自己的演藝事業,兩人聚少離多,甚至因此被外界傳言兩人不和。
我忽然想起,王小波先生當年教育他的外甥的那篇文章,搞音樂這件事即便在一個條件較為優越的家庭也不被鼓勵甚至是被強烈反對,他的外甥后來上了清華,后來還是搞了一段時間音樂,天賦也是不錯的,再后來放棄了純粹的搞音樂。算是小波先生教育成功吧!
過著依靠創作生活的人難以避開焦慮的包圍,創作不是機械可以復制,尤其是一次好的創作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單純地苦思冥想或者日日夜夜地思索也不能一定生發出美妙的創作,反而可能獲得一個極其差的評價。
樸樹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徹底地平復了,他也坦誠并不確定自己完全處于正常的生活狀態,但他確信自己會越來越好,在熱愛的音樂世界里執著去創造自己滿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