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十月節。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今日上午,跟一個在讀大一的表弟聊天,詢問他在大學讀得怎么樣。
他說,感覺大學就是沒有事做,課上完了就是回寢室里耍手機。有次,跟室友去工廠里打了一次臨時工,做了一天,就10元、10元一個小時呀,再也不想去了。一聲嘆氣。
他的嘆,并不讓我覺得驚訝。當前,不也是很多大學生跟他一樣嗎。
沒事做,又不知該去做什么事。迷茫、失措,又焦慮。曾經,我也一樣。
而另外一個學生,也是大一,我曾經在涼山支教的學生。基礎很差,初中數學只能考到二三十分的人。說真的,我從來沒有認為過她能考上大學。
然而,她去考上了。這段時間,讓我還教她初級會計。
初中畢業,她沒考上高中,而是去讀了中專,選了一個不怎么熱門的專業酒店管理,一年的理論,兩年去珠海的一個學校實踐操作。后兩年,她選把一個酒店里實習,有工資,低,學生學習的廉價勞動力。酒店里上班一般時間都比較長,經常是深夜,但一有時間,她就學習,雖然每天時間短但日積月累,酒店里的一年,她通過了學校的一個考試,還獲得讀大專(非全日制)學費的幫扶計劃,大專順利畢業了就能獲得一筆學費的補助,但最開始要自己付出一部分學費錢。她便讀了,利用自己節約下來的錢,存了大半年,沒有向家里索要一分錢,2500左右。
最后一年,也就是今年,她參加一個高職院校的特招考試,她本來只是試試,沒有想到竟然考起了。
知道消息的那一刻,她自己都不敢相信,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
當初在支教的時候,以當時她的水平估計,班上的一個中等生,她能考起大學就是一個奇跡。本來支教的地方能考起一兩個大學,就已屬難得了。
五年后,她以一個中職的身份靠著自學創造了這個奇跡。當時,跟她一班的,成績比她好的多的,也沒有考上。
有時候,真正努力起來了,連我們自己都覺得是一個神奇。
她放棄了在珠海的那邊的學業,2500元的學費也就拿不回來了,來到了她考起的大學。家里窮,也拿不出一分錢,幸好申請到了一個助學貸款。拿著僅存的幾千塊去學校,再怎么也要讀下來。我默默地給她加油。
她選的財務管理專業。每次跟我聊天的時候就會給我說,這個專業的難,但會堅持下去。
她又報了一個專銜本,在專科期間爭取也拿到本科學位。本來本專業的課,她們學校就排得就夠滿了,現在這個星期六日又排了專銜本的課程,一周都是課,那連時間去做兼職呢。可她有哪怕只有半天的時間,如果有兼職能做的話,她都會去做。學校在郊外,去市里就要坐一兩個小時的公交車。
有次,她給我說她剛去市里發了幾個小時的傳單,就20塊錢,除了來回車費所剩無幾了,10塊錢,可能對她來說能吃兩三頓飯了。
只要有可能,都會竭盡全力去拼。
最后,她利用朋友圈賣起了當地水果來,芒果、石榴等。每個中午,人家吃飯的時間都是她去郵寄快遞的時候。我問她這個能賺多少,她給我說外地的還是包郵的,沒得什么賺的,就一兩塊錢。
一邊忙著繁重的學業,一邊還要為生計而奔跑。
昨天,她報了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這也是她們學校的硬性要求。填寫報名資料,每一步她很害怕填錯了。一個個地向我求證。
她期望,每一個機會都不錯過,大學不掛科,能順利畢業,能不白過這個大學。
學校的課,老師講的很快,沒有一點會計基礎,數學也差的很,為了能一次性考過初級會計證,我利用了星期五、星期六晚上通過網絡給她上課。時間都是一步步地擠過來。
一個大涼山里面的貧窮女孩,一步步地書寫著自己的人生。
她說,努力,能遇見最好的自己。
正如有人所言:“越努力,越幸運。”
同樣的都是大一學生,一些迷茫,打著游戲,看著韓劇;一些目標篤定,靠著意志,如蝸牛慢慢往上爬。
我對我表弟說:“做點事,充實自己吧!”
對那學生說:“你的努力不會白負的,你的大學定不會浪費。”
走吧,我們一并前行。
-End-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