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廣電總局“限童令”的影響,備受網友關注的《爸爸去哪兒4》從湖南衛視轉戰到芒果TV播放。節目從電視平臺轉到網絡,很多人并不看好它的前景,但沒想到,節目播出后,卻收獲了口碑與播放量的雙豐收,還意外地捧紅了“阿拉蕾”崔雅涵,這個非明星家庭出身的素人小萌娃。憑借頻出的金句以及超齡的情商,小小年紀的她現已成功地圈粉無數!
當問她為什么來參加節目的時候,她很認真地回答說:“因為我很優秀!”當被問到這幾個女孩哪個最漂亮的時候,阿拉蕾脫口而出,“都漂亮!”節目中,阿拉蕾天真告白董力,“等我長大,我媽就把我嫁給你”,可愛認真的樣子萌倒一片觀眾。而且,阿拉蕾還對董力說,“記住,你就是我的爸爸”,這句話也太暖了!
可以預見節目播完后,這個小姑娘的人氣將大大超越前幾季中李湘女兒和曹格女兒。看到阿拉蕾這么萌的小姑娘金句頻出,很多人都恨不得立刻回家也生養一個。可是,生娃容易,想養個口吐蓮花的萌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羅振宇在《即將到來的階層社會》中曾經說到,他在美國看到過一個統計,在孩子長到四歲之前的這個階段,美國窮人家庭的孩子與富人家庭的孩子相比,會少聽大概3000萬個單詞。富人家庭里的父母跟孩子是有大量交流的,這對孩子的智力和理性發育有很大的幫助。窮人家庭的媽媽,孩子喊她幾遍,她可能嗯嗯答應兩句就完了,沒空跟你說話。所以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他的智力發育就被鎖死在一個水平線上,再也沒有出頭之日。
其實,羅胖所說的就是教育界著名的“三千萬詞匯鴻溝”(The 30 Million Word Gap)。這一概念來源于美國學者Betty Hart和Todd R. Risley八十年代在美國所進行的長期追蹤研究。兩位研究者從孩子還完全不會說話時開始追蹤到三歲整(36個月),長期觀察兒童詞匯發展軌跡的變化。
研究發現,不同收入人群之間,兒童詞匯發展的差異,就是父母詞匯差異的真實體現。簡單地說,在兒童四歲之前,富人家庭的孩子,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至少多“聽”到了三千萬詞匯。這就是著名的“三千萬詞匯鴻溝”的來源。H&R的研究提示人們,要關注親子之間每天、每小時、每個句子乃至每個詞的互動和溝通,因為正是這些最基本的交流單元,構建了兒童學習經驗的大廈,也造成了不同背景之間的兒童今后發展的巨大鴻溝。
那么,該如何彌補“三千萬詞匯鴻溝”呢?如果只是簡單地多和孩子說話,并不能填補三千萬詞匯的鴻溝。“三千萬”產生的根源,并不僅僅是家長和孩子說話的“量”,而是源于父母知識的差距。觀察者發現,孩子3歲時使用的詞匯86%—98%都來源于他們父母的詞匯。
那么,這些詞匯從哪來呢?當然是你現在所讀的書了。醒醒吧,如果你自己不讀書,說出的話都特別low,甚至還可能有臟話,怎么可能養出一個妙語如珠的孩子呢?
別老埋怨你爹你媽,沒讓你生在富貴之家。當你一天到晚忙著淘寶、追劇、打游戲的時候,或許你該想想,別讓你未來的娃,也有一天埋怨你。娃還沒出生呢,你就先給娃挖了個三千萬詞匯的溝,等著他們去跨。他們又不是劉翔,萬一跨不過去,摔溝里,永無出頭之日呢?
還等啥,趕緊地,看書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