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基礎心理學~心理過程
基礎心理學分三塊:心理過程、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
心理過程分為:知、情、意,也即認知、情緒或情感、意志
情緒ABC:A代表事件,B代表認知,C代表情緒。我們表生情緒,不是事件A,而是對A的認知。所以,調節情緒,關鍵在于改變認知。
情緒背后,往往是認知在起作用。要善于覺察。
這也是做咨詢要去不斷確認對方知覺的原因。只有在不斷確認中,擴大對方的知覺,才有可能改變他的情緒狀態,從而改變他的想法。咨詢師自己也要擴大自己的知覺,擴大自己的容器,擴大了才能接納來訪者。因為:接納才有溝通,溝通才有合作,合作才有改變的可能。
焦點強調行動:因為頓悟一般不會帶來行動,但行動往往會帶來頓悟。頓悟就是思考,有了思考,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我們的情緒才會改變。
一、認知:
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注意、智能。
這些都會影響你的情緒,而情緒又會影響你對這件事的感受。
1.感覺
含義: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應。感覺具體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溫覺,冷覺,痛覺,機體覺,運動覺,平衡覺。
感覺不對勁,可能是感覺障礙:幻視、幻聽、幻嗅
感覺分為內部感覺、外部感覺和痛覺。
外部感覺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溫覺,冷覺。
內部感覺包括:機體覺,運動覺,平衡覺。
看一個人,不要單看心理,要身心社三者統一,在這個大系統里去判斷。因為這三者相互影響。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會影響社會功能等等。
痛覺:有痛覺,才能更好的活下來。痛覺是信使,是提醒我們的。
感覺現象:感覺適應、感覺對比、感覺后像、聯覺。
感覺適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在糟糕的模式下,也難以突破,因為適應了。所以,要善于打破舒適圈,覺察意識到自己當下的狀況,防止溫水煮青蛙。感覺適應有不好的一面。好比跑步:長期同時速、同心率、同里程地跑,只會讓身體保持在它適應的那個狀態,發揮不了運動作用。只有改變心率,或者改變里程,或者是改變速度,才能給身體新的刺激。
感覺對比:
一開始得了1000塊獎金,同事沒有,很高興。過了幾天,同事得了5000,你還是1000,有了對比,你就不開心了。這就是感覺對比。
比較有好處,也有不利的地方。
幸福源于比較,痛苦也源于比較。怎么讓自己能夠大概率地保持幸福感呢?縱向比而不是橫向比。優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于過去的自己。如果能夠讓自己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每天都收獲價值感,幸福的感覺就能持久地保持。
感覺后像: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看了明亮的燈光,閉上眼還有燈泡的影子。
聯覺:
把好的和好的,或者壞的聯系起來。
冰箱做成白色,因為白色與冷相關。
打游戲,在于把贏了一關這種好的感覺與金幣獎勵相連,這也是聯覺。
2.知覺:
知覺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錯覺。
空間知覺就是感覺空間的大小,形狀是什么像。一個人一在房間就特別恐懼,有可能是空間知覺出現了障礙。
時間知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錯覺:正常人都有錯覺。精神障礙的人才出現幻覺。正因為人人都會有錯覺,所以,不要以為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眼見不一定為實。
要去跟對方確認,只有對方自己的感覺才是第一位的。
3.記憶:
包括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一秒以內的是感覺記憶。一分以內的是短時記憶。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量是無限的。短時自己只有5~9個,青春期可以達到11個。所以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畢竟,盛年不再來。
長時記憶是無限的,所以要終身學習,善于用腦。下夠足夠的量,成長自然出得來。
記憶的遺忘規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及時復習。
4.思維
人類特有的。怎么看這個世界, 有些什么思考。幫助人,就是要了解他的思維模式,知道他怎么想的怎么看的。
5.想象
有人想象力好,有人差。
6.注意
很多人習慣給孩子貼注意力障礙、多動癥標簽。只要沒有太大影響到社會功能,就帶著問題去生活,不要太在意和關注。焦點解決主張:與問題共存。擴大白而不是消滅黑。
二、情緒情感
三種情緒狀態:心境、激情、應激
人大多數時候除處在心境的狀態。
1.心境:
含義:一段時間持續的心情。
心境平和,就會更穩定更穩固。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就是指平和的心境。
2.激情
熱戀期是激情狀態。
激情狀態不長久:三分鐘熱度。
人正常的狀態是大體平靜。如果不能大體平靜,就會出問題。比如:持續低落,就抑郁,持續高漲,就狂躁,持續糾結,就得神經癥。
所以,熱戀歸于平靜之后,要么走向婚姻這種平靜狀態,要么走向解散。
正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啊。激情不過是生活里的剎那火花,加鹽調味的,嘗嘗就行了。
3.應激:
含義:應對突發事件時候的一種狀態。
應激有好處,因為可以充分調動我們的能力。但如果應激太強,也會導致后遺癥。如:一夜白頭。
如果這段時間有點應激狀態,要想辦法讓應激狀態下來。不能老是處于緊繃狀態,打仗的狀態,要給自己松綁。
情緒體驗:
情緒體驗過程包括主觀體驗,生理喚醒,外部體現。
如:想到自己在演講,意識到自己是不是緊張了,生理立刻喚醒,會產生緊張感,緊接著會出現發抖這些外部反應。
怎么處理自己緊張害怕等情緒體驗: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不去與這種情緒對抗,隨他。
給自己找事情干,讓自己忙起來,轉移。
因此,人要慎獨。畢竟一個人時,容易產生一些情緒體驗。
為所當為的意思就是做你當下能做的事。柳下惠坐懷不亂,原因在于他為所當為,一門心思在讓姑娘暖和起來這件事上,沒有給自己時間和機會去產生男女性愛的情緒體驗。
三:意志
就是常說的毅力。
一個人意志不正常,可能就出了問題,意志有強弱。
意志有三個特點:有意識,有目的,克服困難。
有意識,有目的,克服困難去實現,就叫意志。
舉例:跑馬拉松,意識到自己正在參加馬拉松比賽。跑完半馬是目的。克服跑途遇到的種種困難,最終跑到了終點,這就是意志帶來的紅利。
意志受環境、情緒狀態、認知的影響。
跑馬拉松時,看到有人在走,你也會想走,看到有人半途而廢,你或許也會中途棄跑。這是環境的影響。跑步的過程中很累,會影響你跑的速度,甚至棄賽。覺得重在參與,跑步完也沒關系,這樣的認知,也會影響你繼續跑下去。
所以,干一件事,最好給自己好的環境,好的情緒,積極正向的認知,這樣可以提升你的意志力,從而提高將事情干成功的機率。
意志的沖突:雙趨沖突,雙避沖突,趨避沖突,雙重趨避沖突,多重趨避沖突。
雙趨,就是兩種都想要,但只能要一個。雙避,是兩個都不想要,但必須要一個。所以,人就很糾結。
雙趨避,更糾結。
怎么辦?不要貿然行事,三思而后行。思好了再行動,思出了自己的觀點再行動,思出了解決方案再行動。
當糾結時,人要學會關注正向。
糾結,代表擁有,代表在乎。要不然也不會有沖突了。
例如:孩子難養,說明有孩子。工作忙,說明有工作干。
中原焦點初25中25謝承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