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蘇白,這個人好像你
陶了了偷偷的觀察著坐在身邊的這個男生,熟悉的側臉,細瘦的手,還有那個黑色的眼鏡框,著實讓她無法移開自己的目光。
這個人,和蘇白好像,陶了了在心里默念。
公交車里的光線太過昏暗,只能借著街道一旁霓虹燈的光線來觀察他。她將余光瞄到了那個人正在擺弄的手機上,他在給別人的朋友圈評論,這倒和蘇白一點也不像,蘇白從來不會給別人評論。
再次將余光移到那個人的側臉,他在微笑,抿起的嘴唇,揚起的嘴角。陶了了一驚,這個熟悉的微笑,她有多久沒見過了。如此近的距離,讓陶了了的心里泛起了一陣悸動。
她不禁苦笑,呵,蘇白,時隔多年,你依舊能輕而易舉的牽動我的情緒,哪怕只是一個可能是你的人。
這一刻,她突然很怕眼前的這個人不是蘇白,怕自己的心再一次的失落,想到這兒,她收回了自己的目光,自顧自的看向了窗外。不如就當 這個人是你吧,蘇白,陶了了心想。至少這樣,我可以當自己在千萬次錯認中,認對了一次。可是,如果你就是蘇白,我要怎樣問候?“hi,蘇白,好久不見”“蘇白?真是你啊,剛才看著就像你。”其實,她最想說的,是“蘇白,這么多年,你,去哪兒了?”
(二)我是蘇白,請求加你為好友
第一次遇見蘇白,是四年前的校學生會迎新年晚會上,那時,蘇白大四,是校學生會的主席,陶了了大一。
她只是蘇白從各個學院邀請的眾多演員中的一個,而她從排練活動到演出結束,與他的對話,也只是打電話給他換演唱的歌曲而已。所以到現在,她都想不通,品學兼優,能力才藝兼備的蘇白為什么會主動聯系上自己。
也許是因為他說讓演員記下她的手機號方便聯系時,不問世事的她脫口而出的那一句“他是誰啊”被他聽到,讓他想了解這個不認識自己的人。也許是他彩排彈鋼琴時,他的投入讓她不知不覺中站到了他的身邊,讓他覺得她與他是志同道合的人。
幾個星期的排練后,迎新年晚會在意料之中的贊揚聲中圓滿結束。那個時候,還流行人人網。登陸人人主頁,習慣的打開了好友請求,蘇白的名字出現在最頂端的位置。盡管有些疑惑,這個萬人矚目的蘇白為什么會加自己,陶了了還是選擇了接受。
(三)你好,我是蘇白
冬日的陽光總是有著揮之不去的慵懶氣息。午飯過后,陶了了躺在寢室的床上,微閉雙眼,小心翼翼地透過指縫享受著懶懶的陽光,昏昏欲睡。手機的振動打破了午后的寧靜,是蘇白發來的短信,“你好,我是蘇白,可不可以出來走走?”簡單明了,卻給人一種不容拒絕的感覺,陶了了想都沒想,就回復了一個字。“行”。很多時候,陶了了都在想,如果她當時選擇了無視,結局是否會有一點點的不同。
見面的地點約在校史館,校史館的門前有一條長長的甬道,是陶了了從寢室去校史館的必經之路,兩邊雜亂無序的種著各種叫不出名字高矮各異的樹木,也許正是因為雜亂,這些樹木在覆蓋了厚厚的積雪后,竟讓人恍惚于是否無意中闖入了童話的世界。
陶了了很喜歡這里,她經常從甬道的這一頭一步一步地走到甬道的另一頭,再從甬道的另一頭一步一步地走回來,對這個南方姑娘來說,北方踩雪發出的咯吱咯吱聲比南方的涓涓細流聲好聽百倍。
剛到甬道,陶了了就看到了蘇白,蘇白轉身自顧自往前走,她默默地跟在蘇白的后面。蘇白有一點點的駝背,黑色的外套,黑色的褲子,黑色的鞋子,還有黑色的眼鏡。老氣橫秋這個詞用在他的身上還真是剛剛好。本來以為見面會很尷尬,但蘇白的健談讓氣氛變得很融洽。蘇白是本地人,他帶著了了沿著通江的街道一直走,從日光微斜走到明月初升,從白雪皚皚的江畔走到霓虹閃爍的街道。
12月份的北方,空氣里似乎都懸著冰碴,陶了了卻沒有感覺到一絲寒冷。一路上,蘇白講著他小時候的故事,他告訴陶了了,他上學很早,所以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沒什么朋友,雖然他比陶了了大三屆,但卻也只比她大一歲。那一天,他說,陶了了,你是一個很懂得聆聽的人。他說,陶了了,做我妹妹吧。那一天,誰的心似乎在不覺中漏了一拍。
(四)愛你所愛
那段日子,蘇白總是時不時的約陶了了出來走走,他很喜歡大自然,陶了了也是。冬至日,他帶陶了了去吃餃子,圣誕節,陶了了送給他自己做的禮物,冬末,他帶著陶了了去城市的邊緣看大橋落日。
在陶了了的心里,她是喜歡蘇白的,對于她來說,蘇白的“出來走走”比部長發的“收到回復”更能治療她的拖延癥。但她從來不會主動找蘇白,至于為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就像她不知道當初為什么會那么爽快的答應和蘇白一起出來走走一樣。
蘇白喜歡軍事,她就買來軍事方面的雜志,一頁一頁的看。蘇白喜歡舊書,陶了了就在學校附近的舊書攤搜羅舊書,碰到同樣愛收集舊書的店主,還要好說歹說好一陣子。蘇白喜歡做實驗,她就自告奮勇的加入蘇白的實驗團隊,復印了成摞的實驗資料,一有時間,就鉆進圖書館惡補。從小就對毛茸茸的東西沒什么好感的陶了了,天剛亮就去喂蘇白做實驗需要的兔子,人手不夠時,還要硬著頭皮去殺小白鼠,忙的不亦樂乎。
室友都覺得陶了了是被什么上身了,一個天塌下來都與她無關的文藝女青年竟然變成了如今的拼命三娘。
時間在忙碌中過得飛快,期末考試結束,陶了了在蘇白的陪伴下來到了車站,乘上了返鄉的列車。腦海中一直回想著蘇白在她耳邊說的那句“了了,謝謝你這段時間這么幫助我,作為回報,下學期我給你彈鋼琴,只彈給你一個人。”這句話,足足讓陶了了高興了整整一個假期。
(五)戀人未滿
由南向北行駛的列車緩緩前行,給北國的初春帶來了濃濃的暖意。
一下車,陶了了便看到蘇白向她招手,她向蘇白跑去,很想抱他一下,將自己的想念一股腦兒的都倒進蘇白的耳朵里,卻在他的面前停住了,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哥,假期過得怎么樣?”因為她總是覺得,她和蘇白的關系,少了些什么。
校園里,蘇白拖著陶了了的行李箱走在前面,一路上,很多人都和蘇白打招呼,然后目光都似無意般地落在陶了了身上,有好奇,也有羨慕。這是蘇白第一次帶著陶了了在校園里走,這樣的情形,也早就想到了。
蘇白帶著陶了了來到他的家里,給她彈了她最喜愛的《夢中的婚禮》,還有她從未聽過的《噴泉》,蘇白的手指在琴鍵上不規則的跳躍,一串串的音符在陶了了的耳邊飛舞回旋。
《我的歌聲里》的旋律悠揚平緩的響起,陶了了不自覺的哼唱起來,她的聲音漸漸地融入到流暢的旋律中。“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一絲顧慮,你就這樣出現,在我的世界里……”兩個人配合的默契至極。
一種無法言說的情緒在陶了了的心中緩緩升起,有那么一瞬間,“蘇白,我喜歡你”這幾個字差點就脫口而出。但陶了了知道,她不能說,因為他們兩個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與其尷尬的說出來,她寧愿把這份感覺深深地埋在心底,來換取這樣簡單平淡的陪伴。
只是現在,她才知道,她當時唱的就是兩個人的結局。
(六)原來只是妹妹
當最后一片冰雪消融的時候,蘇白進入了畢業實驗的階段,與陶了了的聯系漸漸少了,這樣突然的轉變,讓陶了了有些著急,也有些失落。她做了壽司想要拿給蘇白吃,卻遭到蘇白的百般拒絕,她主動約蘇白見面,蘇白卻以忙不開為借口避而不見,直到陶了了的朋友告訴她,看到了蘇白和其他女生在一起牽手散步……
這一次,陶了了終于發了脾氣,她打電話給蘇白,接通以后,幾乎以咆哮的方式把所有的話全都倒進了蘇白的耳朵,她說,蘇白,你知不知道我喜歡你。她說,蘇白,你不喜歡我,為什么要主動認識我。沒有等到蘇白回話,便掛了電話。掛掉電話的那一刻,一直以來對蘇白的感情似乎在一瞬間膨脹到無法承受,接著又消失殆盡,如此反復,終于將陶了了的淚水逼出了眼眶。
許是她弄錯了蘇白對她的感情,放大了蘇白對自己的每一分好,才讓自己越陷越深。許是蘇白喜歡的是不喜歡他的自己,付出真心的她,讓他不知所措。許是蘇白根本就沒有喜歡過自己,只是覺得自己不同于其他女生,便多了些接觸罷了。
這不算是失戀,因為她根本不曾擁有過。陶了了帶著她給蘇白寫的日記重新走了一遍他們曾經走過的路。她沒有追問蘇白他對自己是什么感覺,也沒有追問蘇白為什么會突然間回避自己。因為在一個喜歡落空了的人心里,錯覺還是背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心心念念的人似乎在一瞬間消失,連帶著的,還有她心中僅存的一絲企盼。
(七)真的走了
蘇白沒有再打過電話,陶了了也沒有尋過蘇白,她整日將自己丟在鋼琴班,一遍遍的彈著那首屬于他們的歌,從手指生疏,琴聲斷續,到閉上雙眼,依舊彈奏自如,再到自以為忘記了歌曲的旋律。一切都那么的理所當然。
可是只有她的心知道,她并沒有忘記蘇白,走到校史館,依舊會想起初遇的午后,每逢大雪紛飛,依然記得雪地里玩鬧的場景。而蘇白,自那以后,真的消失了,注銷了人人,刪除了她的QQ和微信。很久之后,陶了了撥過蘇白的電話,但號碼的主人卻已不是蘇白,再后來,這串號碼便成為了空號。
“姑娘,終點站到了,你不下車么?”陶了了忽的回過神來,身邊那個酷似蘇白的人不知什么時候下了車,現在坐在她身邊的是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她拎起行李箱下了車,向候車室走去。夏日的晚風,清涼而柔軟,陶了了即將離開這裝滿回憶的城市,而蘇白,也將徹底成為她生命中的匆匆過客。
對于一個想要消失的人,一切的尋找都是徒勞,而這樣一段朦朦朧朧的感情,也將逐漸暗淡,火車會開向遠方,記滿日記的紙頁會泛黃,舊城最后也會沒有故人的痕跡。
許多人毫無預兆的到來,又毫無原因的離開,這也許就是青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