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人口日益增多,在繁華喧鬧的城市待久了,隨之而來的卻是壓力、浮躁這些名詞。其中有近40.4%的人希望遠離喧囂,避開擁擠,向往著從城市搬到農村,向往著呼吸自然的空氣,尋找內心的聲音。
而正是這則報告直接激發了《向往的生活》節目組想要制作一檔完全只和生活有關的節目的想法,希望通過讓嘉賓們回歸生活本身,來講述一些簡單的樸實的道理。比如,要珍惜一頓飯的價值,講講中國人的待客之道,以及要過上某種理想的生活所需要做出的付出,和如果偷懶則必然會付出代價。
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適合做美食節目的黃小廚,適合做治愈系節目的何老師,還有音樂才子劉憲華。自己去田地里采摘,自己搭起爐灶,利用農家僅有的傳統生活用品,過自給自足的生活。如果再有額外的需求則需要他們用相應的勞動來交換,就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全程節目記錄了何炅、黃磊、劉憲華三位主持人一起守拙歸園田“蘑菇屋”,為我們帶來一幅“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溫情待客,完美生態”的生活畫面。
看片時我問自己這是否也是你向往的生活呢?
腦海深處遠遠的有個與園采菊東籬下有關的生活,只不過沒列入我的現實生活中。
現如今科技興起,時代不一樣,曾在課本里讀過的《桃花源記》中世外桃源并不是當下人的追求,陶淵明的《飲酒》在如今人看來也只是逃避社會的借口,并不能以榮。
誰都希望——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然而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紀里我們并不能輕易夠達到這種生活。面對各種社會變化和壓力,我們都在拼命學習出人頭地,躋身與北上廣深大城市中發展,因為那里的時勢資訊和經濟水平都是一流的,那就好比是中國的心臟,而我們都想離心臟更近,所以不停熬夜奮斗,要逃離小城市。這樣一來離我們那地偏心廣悠然自得的生活就更遠了。
在許多努力奮斗的人中,我想大多數都是為了生存為了有更好的生活才拼命賺錢升職加薪的。若生存除外,我們還是會喜歡慢生活,慢運動,畢竟誰也不想做一個工作的機器不停的轉。
每個人都應該幻想過將來自己會過什么樣的生活,我也曾這樣認真的想過,夢過。
比如:在上初中時我喜歡和好朋友一起在操場散步,在跑步中我們一暢想未來。未來我們還是很好的朋友,各自找個朝九晚五的向白領一樣的工作,然后一起租個房子,里面的裝修都是自己喜歡的格局,白天工作,晚上逛個超市買點菜一起回去做飯,或者周末看場電影買件衣服,兩個人就這樣搭伙過。只是那個時候我們并不知道白領階層已經在現在是最普遍的大眾群體了。
比如:在我不停畫自己喜歡的畫時,我想當一名畫家,穿著畫裙拿著畫筆去繪畫出我所喜歡的風景,喜歡那種文雅安靜的藝術生活。
或者在我愛上寫作時,我也想過一種與文字有關的文藝生活,陽光明媚的下午,坐在咖啡館窗戶邊上,一臺聯網的筆記本和一本好書,一杯茶也是很美很愜意的生活。
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想用腳去丈量這個世界,用眼去觀賞個世界。所以想當一名旅游者,一雙舒適的鞋,一個背包和一臺單反相機,當然還要帶上毛爺爺,一起仗劍走天涯。
去看海,向陽有海的城市,因為海是倒過來的天,是寬闊寧靜的。
去沙漠,向往那個干燥缺乏水資源的大漠,因為那里有生命力最頑強的花,有旅徒者對生命的渴望。
去深山小村莊里,去感受沒有被現代文明覆蓋的原生態環境,去感受大山的雄偉,風土人情的不同。
拿著單反相機把路過的全世界都映刻在時光里,留在回憶里!這樣的生活處處好風光!
比如:我要自己開個小店,自己做老板,給自己打工。裝修文藝,陳列復古風,,有書吧、有畫廊、有茶吧、有花草樹木、還有一個未來郵局空間。休閑時光來杯清茶讀本書,侍弄下花草,撰寫一下顧客留下的信函信息。
比如:我還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女強人,成為一個獨立的女性,不依靠任何人而生活,或許冷面缺乏熱情,但幸運的是可以自己選擇想要過的生活,不會因為沒錢而放棄什么。更重要的是我要回自己的家鄉去改造我生長的地方。把自己小時候不滿意的地方都來個不一樣的改變。
這是我長大以來所向往的生活,到目前為止它們都離我還很遠,但凡心中所向往地方或者東西,都是要經過自己一點點努力才能夠擁有的。身處都市的人們雖然享受不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但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耕耘上班。
我們都喜歡看黃小廚做的美食大餐,我們都喜歡大華可愛天真的笑,我們都喜歡何老師的調侃幽默,更喜歡他們那蘑菇屋的田園牧歌,所以你動心了嗎,那種生活真是愜意啊!是不是也想感受一下采摘的樂趣,自己造火劈柴做飯的滋味,給小雞喂食、花草澆水,仿佛真的是桃花源記了。
回歸現實,讓我們向往的生活只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解壓、和親近自然的感受。可以給我們生存之本的卻是像城市獵人一樣捕捉信息,捉住機遇,大展宏圖的快節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