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研究了三周,相愛了三個月,吵架了三年,彼此忍耐了三十年——然后,輪到孩子們來重復同樣的事。這叫做結婚。” ? ? ? ? ? ? ? ? ? ? ? ? ——泰恩
(3)
章惠是我的高中同學,那時候她就非常愛好文學并且文采飛揚。后來在工作中,她通過努力,擺脫了普通女工的身份,進了她所在的那個大集團公司的內部報社,做了一名記者。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后來精簡人員時憑實力留下來的是她,被精簡掉的卻有著研究生的學歷。
她的前夫就是她剛上班時,所在的那個下屬廠子的工人,他們因志同道合而相識,因彼此傾心而結婚。婚后過得也不錯,直到孩子出生三個月后,被確診為先天性腦癱,這個家庭的天空才由晴轉陰。
孩子的意外不幸,讓烏云籠罩了這個曾經美滿的小家庭。可憐的孩子既不會走路,又不會說話,健康狀況也是非常糟糕。公婆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直到最后做了甩手掌柜。孩子被章惠退休的母親帶著,一直帶到十一歲。孩子的生命也從十一歲就嘎然而止了。
雖然他們可以再要一個小孩,可是章惠工作太忙,心情也壓抑,他們的這個心愿一直都沒有實現。
前夫的父母不能再等了,他們不斷對兒子施加壓力,要求兒子趕緊離婚。他們渴望抱孫子的心情炙熱得像火焰一般,這份熱度慢慢也感染并點燃了他們的兒子。那就離婚吧。無論多深的感情,都可能會在時間的河流里發生變化,或者變得衰老無力了,或者已經溶解消失了。
他們的分手是平靜的,房子留給了章惠,雖然面積不大,現金留給了前夫,其他也沒有什么可分的了。半年后,前夫就結婚了,他父母想要孫子的愿望也被以最快的速度實現了。
章惠有過一段傷心欲絕的日子,但她天性樂觀,所以苦悶就像一場烏云,化作雨滴落到地面之后,天空便又恢復了一片晴朗。她努力工作,得到了領導賞識,公司的認可。本來那種程式化的東西對她就毫無難度可言,完成起來是游刃有余,所以工作壓力她感覺不到。
個人生活嘛,就一直空白了好幾年。后來朋友給她介紹了一個大她十七歲的,在一家三甲醫院保衛科上班的男人,那個男人也是離婚的,有一個比章惠小七歲的女兒。
說到這里,我忍不住要發發感慨,我認識的這些女人都太善良了,她們的心地好像在她們降生前,被神佛的善念凈化過似的,一個個都那么包容大度,先人后己。
章惠就是如此,她待人真誠,愛屋及烏,和那個男人的女兒處得形同姐妹,對她的感情甚至超越了同她親生父親的關系。后來章惠就和那個男人結婚了。
我們都是后來才知道的,她說畢竟都是結過婚的人,所以決定不再大張旗鼓地辦婚禮了,包括親朋好友都沒有通知,就幾個家里人吃了一頓飯。
后來她也挺忙,我也挺累的,我們好久都沒再見面,沒再聯系。直到最近幾個同學一起吃飯,她也來了,才知道她第二次離了婚。而且離了一段時間了。
原來那個保衛科的男人離婚是有原因的,他為人太小氣。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花錢不能大手大腳,買東西只認價格便宜,是會過日子到了讓人絕望的那種類型。因為他小時候受過窮,挨過餓,節儉的習性已深入骨髓。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這是優點,但到了今天就讓人別扭了。這個優點因為過了度,因為不隨時代與生活環境的變化而予以適度調整,都迂腐到餿了程度,與這樣的生活觀消費觀同步,大概需要天才般的忍受力吧。二是總對自己的老婆不放心,如果他見到老婆跟男同事,男同學,或者只要是男人說話,他就緊張而憤怒,就很快失態,雖然平時看起來是個很和藹可親的人,這時候不那么可親的更真實的他就冒出來了。
另外,由于章惠和他女兒處得特別好,她又是個體貼周到的女人,所以她把家收拾的干干凈凈,飯又做得香噴噴美味可口,還經常給老人孩子買禮物,這些都是掏她自己的腰包,不要男人分文。可以這樣說,在章惠和他結婚的兩年里,他家不用雇保姆就有人主動干活,不用掏錢就有吃有喝,而且沒費事孩子就擁有了母親加朋友似的關懷。但對這一切男人很麻木,他只有自己看到的那么狹窄的視野和悲歡喜樂。
價值觀的不同,導致紛爭不斷,實在是難以繼續相處了,一度地委屈自己并不意味著高尚。他的女兒看不過去,居然主動勸章惠跟她爸爸離婚。即使離婚后,他的女兒還同章惠你來我往,親密相處,保持頻繁聯系。
再次恢復單身的章惠,重新裝修了自己的房子,把房間打點得溫馨舒適。晚上雖然只有一個人,但她可以悠閑地欣賞自己喜歡的電影、電視劇,也可以安安靜靜地看書。到了周末,邀請自己的一兩個知己,來喝她親自煮的純正咖啡,或者共品上等茗茶,同樣是不亦樂乎。
最近她更是頻繁旅游,去了西藏、青海、貴州這些不曾去過的地方,現在她就不在家,她和朋友們一起去了龍州波浪谷,蘆芽山萬年冰洞和山西磧口古鎮,看她們發來的照片真是玩得開心又盡興。
回過頭來再看,那第一次婚姻似乎是不得不迎接的人生必須,第二次婚姻似乎就是多此一舉,雞肋而已。
第三次呢?不知道。反正現在的快樂也很值得去珍惜。
快樂是一種智慧,在孤獨中感受它,就是一種升華。
(4)
蕭曼離婚后靠自己賣玉石打開了一片天地,至今已經二十個年頭。但目前依然是單身狀態,雖然有一個年齡相當的男人在追她。不過打破單身狀態,似乎還遙遙無期。
她今生最大的遺憾和愧疚是離婚后沒有處理好孩子的問題。孩子被耽誤了,被養殘了。
去年,她的兒子25歲,與網上認識的29歲女友結了婚,今年她的孫子已經七個月了。
兒媳在建行工作,但兒子卻沒有工作,整日呆在家里,可以說無所事事。
在兒子五歲的時候她與孩子爸爸離了婚。本來,那有點不務正業的男人是不想離的。因此,就拿孩子當砝碼,離婚時男人爭到了孩子的監護權,他卻拒絕讓蕭曼探望孩子。
其實男人是以此要求復婚,這遭到蕭曼堅決拒絕,哪怕不讓看望孩子,也不會去跟你這樣的男人復婚。于是整整十多年,蕭曼沒有見過自己的兒子,出于躲開那個不堪的男人,也沒有去爭取自己的權益,或奪回孩子的撫養權。真是狠心又愚蠢。
于是,孩子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爸爸不成器,對孩子慢慢厭煩起來,視作累贅而不聞不問,孩子便成了徹頭徹尾的犧牲品。
爺爺奶奶沒有文化,連自己的兒子都沒教育好,就更別提教育好自己的孫子了。頂多是吃飽穿暖,沒有什么精神交流,更談不上著力培養。
尤為可憐的是,奶奶在孩子十五歲的時候去世了,就剩下一個不會做飯,什么都不懂的爺爺。這下就得住的不太遠的姑姑來照顧給他們了。孩子反正也不愛學習,因此剛過十五歲,就去外出打工了。
因為沒人管,孩子散漫得不成樣子。而再次成了家的父親,還是不愿搭理這個孩子,仿佛不是他的兒子。這時,經濟獨立的蕭曼頗費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了兒子。
也許是很多年不見,母子之間有著強烈的隔閡。看到孩子的第一眼,作為缺席的不稱職的母親,她的內心被震撼了:兒子的那兩只胳膊布滿了丑陋的傷疤,都是他自己用煙頭燙的。一個對自己下狠手自殘的人,心靈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和絕望?或者多大程度的扭曲?
徹底暖化孩子的心太困難了,他們還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和耐性。
那些年,近乎流浪的孩子,沒有學歷,沒有進取心,但也沒被擋住他去尋求人間溫暖的愿望。他從網上聊天認識了比他大四歲的女友,奇跡般地相處了四五年。因為女孩比他大,會照顧他,一定程度彌補了他童年的缺失。
母親雖然不情愿,但也無可奈何。女孩去蕭曼的玉石店看過了,并期盼著將來男友的媽媽可以動用她的錢與人脈為自己的兒子找到工作,加上自身年齡的原因,他們選擇去年結了婚。其實蕭曼兒子還太年輕,結婚早了些。不過拘于現實,也只能如此了。
婚房婚禮等一切花費都是蕭曼給兒子的,蕭曼的前夫作為父親掏了兩千元,爺爺和姑姑還有其他親戚一共給了四萬,這個婚就結完了。
蕭曼自覺為兒子好歹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遺憾卻深深留在心中。在家里待業的兒子,如果不是從小被拋棄,生活在充滿孤獨和冷漠的環境里,總不至于變成今天這樣。雖然他沒有成為天不怕地不怕的流氓,但他卻是一個內心發育不完善,既留有成長陰影,又沒能學會思考的文盲。
蕭曼不再缺錢,甚至不再缺愛,但她作為一個沒有盡到足夠義務的母親,內心的愧疚卻不是任何男人可以彌補的。
有時她想,也許當初就由自己來帶孩子,也不至于現在如此心焦懊悔吧?
每當她看到自己的孫子,就會想到更多,同樣的人生,是否會在她的孫子身上重復呢?
每個父母都要學會處理好彼此之間的厲害關系,前提是一定不要殃及無辜的孩子。據于此,對她的孫子,她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