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我們長時間只和自己水平差不多,或者不如自己的人交流,對成長很不利,我們應該經常去找段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流。(當然,高太多了也未必是好事,會消化不良)
有幾個原因:1、你遇上的問題并不是獨一無二的,其實前人們都遇上了相同的問題并且總結出了解決方案,你需要的做的就是找到之前掉過坑的前輩詢問解決辦法
2、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比你優秀的人有正向激勵的作用,能夠帶動整個團隊的勢能,比如常見的大學整個宿舍集體考上研究生。
3、段位更高的人有更多的權利與機會以及更高的眼界。“你可以但不想,和你沒有所以不想”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境界。
二、一味營銷、推廣,其實在消耗自己,想發展更好,必須好好做內容。(當然,人人都需要學會推銷自己,但得適度)
最近一篇新聞報道微信公眾號的整體閱讀率和閱讀量是在迅速下降的,曾經雞湯文的大號很多打開率巨幅的下降,反而一些產出高質量內容和行業干貨不那么出名的公眾號依然能夠拿到10萬+的閱讀量。
這說明營銷不是萬能的,關鍵還是要花大量的精力做好內容,用誠意做好優質的內容,用戶自然會買賬。
三、很多學習者問題在于看太多自己夠不著用不上的東西,而沒有把時間花在解決現實問題上。
在高度變化,多領域跨界的時代,完成任務都需要調取多領域知識,全部靠自學都來不及,學習進度都跟不上遇上問題的速度。世界上有讀不完的書和“學了一定有用”的知識。
但是人的注意力、時間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停留在如何學習,而不是“學來干嘛”,這樣學習者容易陷入為了學習而學習的窘境。如果一個知識不能被用來解決問題,就不值得學習。未來沒有專業,真正的專業的是你“特別擅長解決某型的問題”,才不會管你調用了哪些學科。
所以學會提問很重要,如何成為一個終身提問者,請看今天的另一篇:終身提問者:問題比答案更有效—《躍遷》讀書筆記(三)
四、不與努力匹配的財富是很危險的
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努力得來的才懂得珍惜。
有調查表明,大部分彩票中獎的百萬富翁在獲獎后大肆揮霍,賭博吸毒,迅速將金錢用盡,接下過著比中獎前更加不幸福的生活。
五、成為一個“做到”的作者,比做一個“了解并寫出來”的作者要難得多,但這意味著大機會。
知道了很多道理,還需要實踐和行動,兩者缺一不可。如何看清一個人不是聽他說了些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些什么。知易行難,愿我們都做一個實踐派,知道很多道理,并且過好這一生。
六、別太把自己當回事,要多關注別人需求,利他才能利己
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課談到,每個人都是自戀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我都是對的,我比你強。當你堅持“我是對的”就會不自覺的堅持自己所說的話,大腦潛意識會過濾與你觀點相反的意見,讓你固執己見。有“我比你強”的意識就是不自覺的打壓周圍的人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同時為了體現自己優于他人也會找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逃避結交更優秀的牛人。
在求助對方的時候要時刻想著這件事能不能夠對對方也有利呢,盡量思考雙贏的方法。
關于如何求助別人有機會也可以寫一篇文章。
今天是8月8日星期二,明天要出差一天,我是小飯,期待與你的下一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