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齊物論》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為異于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本課筆記:
人的語言比風還無常,我們不知道對方要說什么,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心是什么。我們說的都是有價值的嗎,還是一些無用的爭論?我們說的話,有時候跟小孩子自言自語沒有區別,根本沒有聽別人說,而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真理已經遠離我們了,只留下一個真真假假的世界,我們也搞不懂。而人說的真正掏心窩子的話也已經被藏起來了,只留下是非。我們的說話,已經不是在表達真相了,而是在表達情緒,然后再證明,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道隱于小成,道是指真正讓你的內心感到安寧的東西,符合自己內在使命的東西就是每個人的道,每個人的使命。人往往為了那些普世的價值觀,舍棄掉了可能給他帶來更大幸福感的事情。為了一個安穩而放棄了詩和遠方。莊子還是鼓勵我們,不要以為人生這樣就滿足了,去追求你生命中內在的呼喚,帶給你最大幸福的那些事,去完成它。不要僅僅活在社會的成見里。人的滿足感不要是那么膚淺的存在,人要不斷的超越自己,去看到新的生命境界。當我們滿足于眼前的小成就時,真理就不會出現了。
言隱于榮華,榮華就是聽起來很好聽的話。真正想說的話,卻被一些冠冕堂皇的話遮蓋了,這樣最后內心的聲音就被淹沒了。舍棄華麗的辭藻,說心中最直白的話,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內心真正的聲音。
好聽而又華麗的語言如果不是建立在真上面,沒有意義。對別人說榮華,可能是出于社交禮儀。但對自己還說榮華,就是自欺欺人。
真話是需要勇氣才聽得進去的。真話有時很傷人,但好過假話的砒霜。
在莊子的年代,儒家和墨家形成了非常激烈的門派意識,已經不是在探討學說本身,而是在爭論你高我低,你對我錯,沒有當初成立的初心,只剩下是非了。莊子的學派的純粹和美好在于這個學派就莊子一人,不存在弟子信徒,一旦形成了教派,就很難維持初心了。就像人和人的相遇,當初都是懷著美好的心情在遇見著彼此,慢慢美好不見了,只剩下是非。越是了解彼此,我們的偏見和成見就越來越多。人生若只如初見。與其去辯論彼此的觀點不正確,還不如去見識這些觀點,哪一個才讓我更幸福。
不忘初心,不要因為路走得太遠,而忘了當初為什么要出發。
聽了這一課我深有體會的一點是,不管是工作中跟同事,客戶,還是生活中和家人,朋友,同頻率真的很重要,傾聽也很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我會發現不同頻率的人之間的交流就猶如嬰兒自言自語,溝通起來毫無效率。而破解或者改善的渠道可能就是敞開心扉去傾聽,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
這樣,心敞開了,光就進來了,多了接納,理解,少了是非和辯論。
我對道隱于小成的理解是,安于現狀,止步不前,關閉心靈,沒有更好精神追求的人,必然心靈是浮躁的,不能獲得精神上的安寧。我也告訴自己,迷茫和浮躁的時候要聽一聽內心的聲音,去找到能讓自己更幸福的事,給精神的和靈魂的賬戶充值。
最讓我茅塞頓開的是言隱于榮華。生活里大多數人都喜歡聽好話,悅耳的話。有多少人一聽到逆耳的真話是虛心接受的呢,我看到太多人一聽到別人的夸獎立馬是喜上眉梢,神采飛揚。而一有批判頃刻間晴轉多云,電閃雷鳴更有之。若是這樣的人,那旁觀者只有閉口不言真心,或長期喂之以假話的砒霜。自己找不到痛點也不愿別人指出,在自己虛幻的世界里沉醉的人別人又奈他如何呢?孔子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
對于給別人忠告,我是不太擅長的。我總是在意我的措辭是否讓他人不舒服。所以講一件事情之前特別是給出忠告前,總要鋪墊很久才到要害。弟弟曾經就跟我講過,希望我們彼此說話可以直指要害。后來對他,我通常是有話直說,雖然有時候話不好聽,但是不遮不掩,爽快利落,他知道,那是姐姐的逆耳忠言。很開心他有這樣的覺知。
對于自己,榮華更是可怕的。想起遇見未知的自己中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我不禁問自己,我自己面對自己的時候是誠實的嗎?我常有自欺欺人的對自己說著動聽的話嗎?我發覺我一直害怕面對自己情緒的暗面,認為不好的低沉的情緒是不應該被認可的。于是習慣性的忽視它們,對自己換之以榮華。是時候去直面他們了,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最后是對孩子的教育,這兩個小故事給我很大的警示。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是在養孩子。我也要學著做一位清醒并且有智慧的媽媽。
和人相處時,行走在路上時,找回初心才會讓自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