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一捧流年,寫金秋
文/孫永云
自從父親去世后,我已經九年沒有回過河南老家了,有近二十年的光景沒有再參與秋收農忙了。不過,我關于秋的記憶,就如歲月的浪花在時光的河流里飛騰著……
麥子收割弄到碾麥場里后,但凡下過雨,土里有點墑,人們就會抓住機會秋種。齊腳裸的麥茬子在太陽的照耀下白得晃眼,地上散落著來不及撿拾的麥穗。行走在地里,一不留神就會戳痛腿腳。一整塊土地,不到兩天的功夫,大豆、玉米、芝麻、高粱、花生,在父親的指揮下各居一隅。種子下地后,如果趕上風調雨順,那是再好不過了;若是趕上天氣干旱,父親就會雙眉緊鎖,勾著頭,背著手,在堂屋走來走去地直嘆氣。過不了幾天,父親準會把全家人都喊到地里去。干啥呢?抗旱呀!還好,對付干旱父親早有預防:每一塊地里都鉆了一口深井,或者緊挨的兩塊地鉆一口井。父親總安排我守在地頭,負責給機器加水。哥哥姐姐隨父母到莊稼地,幫父母拉那些綠皮的軟塑料水管,給莊稼灌水。灌溉也有講究,若是莊稼低矮時,那就拿起水管,來一個天女散花;若是秧苗長得高了,就得一溝一溝地澆水,不然,莊稼就會被水沖倒,影響長勢。晌午,秋老虎正發威,秋蟬發出刺耳的嘶鳴。一人多高的包谷林,密不透風。包谷剛揚花或是已經出穗,人在里邊走來走去,那綠腰帶似的葉子碰到臉上、胳膊上,立刻就會火辣辣地疼;花粉抖落在頭上、臉上、脖子里,粘上汗水更是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那年,正值包谷揚花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場大雨,整個地區的莊稼都嚴重受損。苞谷不能正常授粉,就會直接影響收成。這一下可難倒了父親,怎么辦呢?這可不是抗旱受累的事了。科學種田,這對于一個只讀過幾年書的父親來說,他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對策的。于是,我又看見了那個面容憔悴,剃著平頭,留著八字胡,穿著白色汗衫、黑褲子、老布鞋的父親,坐在大門口,悶頭抽煙的樣子。直到有一天,電視上某一個農業專家說,要如何如何人工授粉時,父親才又高興起來。一家人又被父親喊到那片青紗帳里,準備人工授粉。咋授粉?粉從哪里弄?每一棵苞谷上放多少花粉呢?這具體操作起來,還真讓人茫然無措。
父親端了一盆從別的苞谷上搖晃下來的花粉,一臉迷茫地問我(那時我已經讀中學了):“云,一顆苞谷上多放點花粉,還是少放點呢?”
我心想:原本花粉就不多,每一棵上少放點,就可以多放幾棵苞谷。于是,我就給父親說:“不如少放點吧,還能多放幾棵苞谷呢!”
父親想了一下,覺得我說的頗有道理。接下來,大家就按照我說的方法行事。秋收時,鄰居家的苞谷棒長得又大又好,我家的苞谷不但棒子小,有的棒子還是“瞎眼”貨(光有棒子沒有玉米粒)。我一想起自己為父親出的那個餿主意,心里別提有多難過了。
風來雨去,收獲的季節到了。原本寂靜的田野一下子熱鬧起來了:掰苞谷,割豆子,曬芝麻,人聲鼎沸,機器轟鳴。大人們在自家田里揮汗如雨,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則為大人提壺茶水,買包香煙,更多的時候就是湊在一起玩。幾個同齡的孩子,在割過的豆地里捉螞蚱,找蛐蛐,然后扯一根狗尾巴草,把它們長長地穿一大串,跑到地頭的小干溝里,點一堆干草烤來吃。烤熟的東西沒鹽也沒油,我們依然吃得津津有味。說笑間,一不留神,小伙伴伸手往臉上一抹,嘿,眨眼功夫,他就成了花臉貓了。烤苞谷,燒豆子,挖紅薯,好像能吃的,不能吃的,我們都得嘗一嘗,解解饞。有時干草堆得太多,漫天的煙塵,立刻會引來大人的一頓呵斥。
更多的時候,我喜歡在田埂上采摘紫色的野花,編成花環戴在頭上,追趕彩蝶和蜻蜓。玩得口渴了,我就去找沒有砍倒的苞谷桿,高粱桿——那種細細的、紅紅的甜桿子。我刮去葉子,去頭掐尾,細細嚼來,一股甜絲絲的汁液滑入喉嚨,實在是好極了。瘋跑累了,我們就找一個陰涼的地方,墊上干一點的秸稈,睡上一覺。你不必擔心著涼,也不必擔心父母突然到來的驚擾。那時的日子是自由的,無慮的,也只有到吃飯的時候,父母才扯起嗓子,呼喊幾聲自家孩子的乳名。
夕陽西下,秋風徐來,月亮如飛鏡般懸掛在天空。勞累一天的人們,這時也到收工的時候了。臨行時,大人們則裝一架子車谷物捎回家。有時,白天收割太多一時拉不完,家大人就讓孩子先留在地里看糧食,他們回家吃罷晚飯,再來地里過夜看守。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經常被父母指派在曬場看糧食。那時,往往父母拉一車糧食剛走,我便裹了衣服坐在捆綁好的糧食袋上,看天上魚鱗似的云朵,想象著天上也該有人,有水,有羊群……我曾為數不清天上的星星而苦惱,也曾為了看清楚月亮里的桂花樹而睜酸了眼睛。實在無聊,我就起身到周圍莊稼地里走走。那些沒來得及收割的莊稼,在月光下顯得影影綽綽,地里那些零星散落的墳頭,猛地讓人感到一股驚怵涌上了心頭。父母再來拉糧時,我死活都不愿意在待在地里了。
時光荏苒,多少個秋來又秋去。我曾經健壯的父母也雙雙故去。中秋月圓之際,我的思念之帆,不知何時已悄悄停靠在金秋記憶的港灣。
作者簡介 ?
孫永云,筆名冰沬迪影,女,重慶市墊江縣人,祖籍,河南省上蔡縣。自由職業,愛好文學。作品散見于《思歸客》《洛風》《詩意人生》《北方詩刊》《關東文苑》《大西北詩人》《長江詩歌》《西南商報》等。全國文學大賽中多次獲獎,現為《大西北詩人》《當代校園文藝》《芙蓉國文匯》簽約作者。
出品:大河文學(ID:dahewenxue)
編輯:大河小編?(微信:44991299)
圖片:來源于網絡
郵箱:dahewenxue@126.com
投稿時請附帶發送作者照片和簡介
覺得不錯,請點贊、轉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