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用成語來形容現在的人,那一定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等等。簡單兩個字來說,就是浮躁。
從人們喜歡的文章類型就可以看出來?,F在,各大平臺上熱度最高的文章都是跟錢,跟賺錢和速成工作技能有關的干貨文。
它們的標題往往就讓人眼前一亮。比如說《我是如何在一周內賺到X萬的?》《學會這一招,你也能年入X萬》《我是如何從一個繪畫小白轉變成專業設計的?》等等。
其實多數只是標題黨,就算貨真價實,成功也往往不可復制。我曾經也喜歡干貨文,收藏了上百篇干貨文章,準備需要的時候再翻看。
但激動的心情往往只能維持5分鐘,看完了文章馬上就將其拋之腦后,日后還會去翻開的文章,那更是少之又少了。
干貨文,那能叫文章嗎?在我的理解,文章應該是帶著文學氣息的文字作品,它的作用應該是促進人心智的成熟。
干貨文寫得好就叫文章寫得優秀我實在不能認同。但如今,干貨文卻大受歡迎。而現代人那么浮躁,也是有原因的。
2
我想,首先是因為很多人想有錢,卻還沒錢。
瑞信研究院的《2016年全國財富報告》顯示,全球0.7%的成年人掌控著全世界近一半的財富,而處于財富金字塔底部73%的人口,每人擁有的財富不到1萬美元。而在中國,財富超過5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人數位列全球第二。
在這個遍地黃金的時代,大家都想揣點到自己兜里。但錢多的同時,牛人土豪也多,他們率先把錢賺走了。
導致蜂擁而至的后來者們擠破頭,也只是能賺點小錢。所以,有人就想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賺更多的錢,而學得慢不如學得快,看到此類文章,肯定兩眼發光。
錢的問題還造就了快餐文化。吃飯原本是一種很享受的事情,現在成了應付。很多人工作賺錢之后,吃飯只花10分鐘。這也沒有辦法,誰都想好好吃飯,但午餐時間一般都只有1小時,吃飯完還要休息一下,為下午的工作,哦不,是為下午的賺錢養足精神。
有次聽朋友說起一件事。朋友公司的前輩交給朋友一項工作,叫朋友兩天之內完成。朋友接到第一份任務之后很開心,仔細對前輩的資料進行研究之后,提出了3種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交給前輩的時候前輩說了聲謝謝,誰后又說了句,其實你沒必要那么認真的。
做事一直很認真的朋友當時非常納悶。對一件事情負責,難道還做錯了?
朋友思來想去沒有找到答案,于是拿來跟我討論。
我想,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里,認真難能可貴,認真永遠不會錯。但也不能怪前輩,要怪就只能怪這個時代了。
其實還是錢的問題?,F在人們的生活壓力很大,兒女要讀書,父母要贍養,自身還要還各種貸款。如果不快速賺錢,就頂不住壓力,就活不下去。
所以根本沒空靜不下心來研究一件事情,馬馬虎虎應付一下,能交差,能如數拿到工資就滿意了。在乎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對認真的重要性沒有認識。所以沒有變故的話,永遠都只能拿那么一點工資。
3
其次是社會迷惑性太強,很多人的追求越來越流于表面。
我喜歡關注每年的作家富豪榜。發現排名前100的絕大多數都是寫了些快餐書的作家。版稅還高得驚人,幾本網游小說版稅達3000多萬。
有人說過一句話我很贊同。他說,一群不成熟的讀者催生一群不成熟的作家?,F在市場上不缺好的作品,但還都是老一輩作家的作品。但好的作品少有人讀,只有快餐書受歡迎,于是大家都去寫快餐書了。
現在生活節奏快,多數人只能空閑時刻看一下書,權當消遣,所以容易理解,故事吸引人或者篇幅很短的作品更受吸引。
有內涵的作品一般都晦澀難懂,一般人沒有閑功夫閑智慧去研究。于是自然而然就消失在人們視野了。
現在更多人不看書了,用于休閑的話玩手游,逛淘寶更加直接且輕松。不過接觸的事物俗套了,整個人就俗套了,變得越來越沒有審美,甚至更加愚鈍。
有次跟朋友出去旅游,碰到一件事讓我們苦笑不得。當時草坪上有兩座雕塑,雕塑刻的是人,一人拿著鞭,一人拿著锏,一般人一看就知道是門神。
這時走過來幾個女孩,其中一個女孩說,那是財神嗎?
其余兩人笑了。“那是門神,你呀?!蹦莻€女孩哈哈大笑。
當時,我們心里表示了對這個女孩的深深憐憫。
4
這是一個人人都浮躁的年代,好書不讀讀網游小說,旅游權當走馬觀花,做事情粗心敷衍。
在這樣一個時代里,我們是跟著時代沉下去,還是就算被看成另類,也要堅持自己呢?
想要出類拔萃,還是要認真一點,深刻一點,我們的目標是讓自己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