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們都曾經經歷過那個青澀的階段,躊躇滿志,血氣方剛,卻又無畏莽撞,固執或者說執著得以為,單純就是美,努力就夠了,沒有正確的商業觀念,無法圓滑處事,看不慣太多的人,事。總覺得與環境不太融洽,棱角一收再收,為什么還是不夠好。
就是不夠好,迷茫,疑惑,甚至懈怠,沮喪,失落,無助,傷悲,尤其是很多情商不夠,從相對單純的環境中走出來的,以前只愛讀書,多想多慮的那些,自以為清高,過往太過于平順。反正就是很難一下子融入社會。
面對一個問題,我們要的是解決方案,是結果,所以目標導向,是職場的必備思維,也可以應用于生活中任何大事小情。
如果你不能解決,你要明白,是缺少知識,技能,還是素質能力。分析來看,無非是,哪些是自己的問題,自己能掌控的部分,通過學習,請教,配合,調動資源可以解決的部分。哪些是別人需要解決的部分,哪些是外部環境因素等等。然后你就知道該如何應對,以及,怎樣調整心態。
不擅長總結,但是總的來說,心態,是具有決定性的,關鍵的部分。
深刻么,不深刻,打開你的心扉,你的眼界,學習,吸納,觀察,判斷,提升。但是實現這句話,我用了很多年。
而當你有天積累了很多,真的能夠跨學科,跨行業,不僅僅能夠,站在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朋友家人得角度換位思考,也能用別人的眼光來看世界,就會發現自己的局限,也能夠更加快速的拓寬和深刻自己。
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那么多考試,我要怎么辦
相反我覺得固有思維并沒有那么強大,根據我的經驗,如果真的要講“你這樣想的原則是什么”,其實很多時候回答不上來,這其實就是說本質上還是在直覺思考。直覺思考轉化到你用模式去想問題,其實就是多用就好,你遇見一個要解釋的問題,就用新學的知識去套,可能會出現套不上去的情況,但是你嘗試多了就慢慢有一些時候有了應用成功的感覺,這樣的次數多了之后,固有思維就顯得沒有那么強大
當時中學的苦逼期間,自己大概是學弱那種類型(? _ ?),就是很努力但是比不上別人稍微努力。
理科方面理論學了不會運用,解題想一兩個小時沒有思路,但是別人幾分鐘就可以解出來。
文科方面明明背了那個問題,然而在做題的時候,就是能夠想不出來到底是對應哪個問題。
覺得自己總是差那么多,就想到底是為什么?
后來通過詢問他人和看書發現,自己在理科方面從沒有想過這些,比如在學習理論時理解它是怎么運用的,或者它的使用范圍等。解題的時候就是胡亂嘗試,沒有任何邏輯推理的試錯。
文科方面知識從來不建立聯系,所有的知識都是孤立的,所以才導致嚴重的情況,背完了答案甚至不知道它對應的題目是什么,更不用說靈活運用。
再后來我想到底是為什么,為什么別人可以有那么好的學習方法,而自己什么都不會?
我想是不是思維能力太差,邏輯思維差,系統思維差,所以解題沒有邏輯性,知識無法形成體系。
后來試圖找一些思維在學習上運用的書籍,可是卻感覺自己找不到。
思維方面書籍很多,但大都講的是純粹思維理論方面的,或者是思維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比如商業案例,工作等。
可是與學習聯系的,甚至如果上升的話,能夠和人任何活動聯系起來的這種書,好像并沒有。
或者是我還沒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