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心 ――解讀嚴歌苓式“師生三角戀”章

我是在網上搜嚴歌苓的另一篇小說時偶然搜到《老師好美》這本書的。我是嚴迷,從《小姨多鶴》開始,但凡她的作品我都要讀,每部都精彩。當年,《小姨多鶴》我看過三遍,之后還寫了書評。

相比之下,《老師好美》這本書名氣不大,雖然從時間上看,成書有幾年了,但好像沒引起多大反響。很多讀書網站都收錄有嚴歌苓的系列作品,《老師好美》都不在其列,也可能是還沒過版權期。我終于沒有搜到她新近成書的那部小說,卻無意中發現了《老師好美》,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反正早晚都要看的。我在網上看了前幾章(試讀),之后彈出一個購書廣告。我并不吝惜花幾十塊錢買她的書看,但書看得上癮,你就等不急要一口氣把它看完。于是就像一個突然犯饞的人在家里翻箱倒柜找東西吃,我在網上搜啊搜,搜了好久才在百度文庫找到一個PDF版,下載下來有七十多M。

這是一個發生在校園的“師生三角戀”的悲劇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即將面臨高考的高三班級。兩個十七、八歲的男生劉暢和邵天一同時愛上了三十六歲的班主任老師丁佳心。于是因愛生忌,因忌成仇,終于,劉暢對情敵邵天一痛下殺手,自己也因此身陷囹圄,被判死刑。案情發生后,原本隱秘的“師生三角戀”也隨之曝光于天下,丁佳心成了社會輿論的眾矢之的,被學校開除公職后,一步步被逼入絕境。最后,丁佳心在重陽節祭祀邵天一返回的途中,被邵天一父親的徒弟們暴打至死。


(一)

第一遍看完,感覺寫得并不算好。雖然我看得意猶未盡。

在看的過程中,我就忍不住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相關評論,差評一片,包括一些嚴歌苓的忠實粉絲,也是大吃一驚的失望。好多讀者把小說與故事原型相對照,從故事原型的角度來解讀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主流的意見是認為作者美化拔高了故事原型中的女主角,而顯得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小說是有故事原型的,源于多年前發生于貴陽六中的一起最終導致兇殺案的“師生三角戀”,在當時是轟動全國的新聞事件。而小說的很多情節就取材于案件的新聞報道。

我的確也覺得這篇小說有所欠缺,但至于說美化拔高故事原型中的女主角,甚至說成是“洗白”,于我是不敢茍同的。小說應該不是對故事原型的改編,把小說與故事原型混為一談是讀者自己的混亂。《老師好美》不是報告文學,故事原型充其量只是小說的外殼,是創作的由頭,小說的血肉與靈魂,作者都按照自己的意圖置換了。小說中的女主角“丁佳心”與故事原型中的女主角不是同一種人設,沒有可比性。作者在情節設置中擷取案件的某些細節,也可看著是把生活的真實融入藝術的真實,沒有什么不可以。如果這部小說沒有故事原型做參照,也許讀者們對作品的看法不至那么糟。

網上有些評價我是認同的。尤其是邵天一和劉暢兩個男主角的性格特征和價值觀念趨同,人物形象混淆難分,對此我有同感。有些則認為是吹毛求疵了,比如“520”(我愛你)、“530”(我想你)這樣的網絡用語究竟是流行于2005年之前還是小說時間背景的2010年前后,并不重要,作者只是想突出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和這個背景下人物主角的語言特征,以考據癖的精神去拘泥那些用語在小說的時間背景中是否符實有什么意義?

一面覺得不好,一面又忍不住想要再讀。對網上那么多負面評價,我在默認的同時又生出一絲不安,覺得有些結論下得過于草率。很多負面評論透出一股膚淺輕佻的味道,尖酸刻薄,感覺缺乏對一個作家起碼的尊重――真不喜歡,不看就是了,批判的體無完膚,貶損的一無是處,恐怕也不是事實。我覺得這部作品有不足,但總體上瑕不掩瑜。嚴歌苓細膩精微的筆觸,再次顯現她對小說情感張力的準確把握,把讀者的心捕捉到故事情節中去,情不自禁代入自己。第一遍看完后我良久坐在椅子上,感覺內心莫名的空落,強烈地想找個人聊聊來填補這空落。找誰?聊些什么?我并不知道。這是一個“不懂”的世界,我急于要在這個“不懂”的世界里憑空拽出一個“懂”的人來,但是這個人果真站在我面前,我又不知道能和他(她)交流些什么,從何處說起。

閱讀是一種很私人的體驗,那些你最想表達的感受,有時恰恰沒辦法與他人分享。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老話,被成千上萬次引用。引用得多了,也漸漸有了“政治正確”的意味。人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千差萬別,什么都可以引用這句話作為爭論相持不下的總結。沒錯,每個人都有權對作品得出自己的結論并堅持這個結論,但前提至少應該是,你真的認真看了。

接下來,我看了第二遍。


(二)

第二遍看完,我仍然覺得有欠缺。但對一些情節的再讀和細思,至少使我感到作品的敘事在邏輯上是自洽的,連貫的。小說的敘事結構獨特,通過三個主角各自的視角還原“師生三角戀”,全析透視它的萌生、演化、失控和毀滅。在頗有難度的插敘倒敘的敘述手法中,各個章節的銜接形散而神聚,在貌似有破綻的地方,靠細節與細節的遙相呼應,默契配合,都可以邏輯貫通地連接起來。既然網上差評如潮,用不著我來添油加醋,那也不妨換個角度,來說說這本小說的好。

嚴歌苓創作的手法是老道純熟的,尤其擅長打伏筆,有的伏筆打得很長,形成作品的暗線。伏筆都不動聲色埋設在細節里,細節與細節相互勾通,彼此串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于潤物無聲中打磨局部,輝照整體。這是嚴歌苓寫作的精妙處,囫圇吞棗地讀,不加細細咀嚼品味,便體會不到她伏筆的用意。具體到這本小說,如女主角丁佳心,作者對她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情節路線圖是用伏筆來做路標的。她極其討厭抽煙,把它看成是對純潔的污染,而她前夫劉新泉就是踏過黑白兩道的污染源。在她前夫來找她請求復婚時,不經允許在她家里抽煙,在她看來就是污染的入侵,所以要把他趕出去。但“師生三角戀”曝光后,作為丑聞女主角的她已無力抵擋“不潔”的入侵,為劉暢翻案的沈律師不僅擅闖她藏身的招待所,還不顧她的衛生和自尊,在她衛生間里抽煙、上廁所,并在放有她內褲的水池里洗手。結尾處,她在重陽節到邵天一墳上祭祀,卻把沈律師忘在她衛生間的煙帶在身上,在邵天一墳前一連抽了五根。一個曾要把抽煙的前夫堅絕趕出去以抵制“不潔”的人,最后竟淪落到“不潔”。到這里已經暗示了她的死亡。此時她已一無所有,成了無處躲藏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女兒是她生命最后的寄托,也被她深惡痛絕的前夫奪走了。就連她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搭救的劉暢,最后都背叛了她,在監牢里杜撰供詞誣陷她教唆殺人。人被逼到絕境,也就只有一死。表面上她是被暴打致死,其實是被社會逼死的。

被暴打后她放棄了呼救,既是他殺也是自殺。這是作者對她命運的隱喻。

說到隱喻,這又是嚴歌苓擅長的。隱喻是作品更長的暗線,貫穿全篇,揭示作品另一層主題。連“丁佳心”這個名字都取得意味深長。何為“心”?作品在頭一章結尾就借丁佳心之口交代:“心,并不是指心臟,心是一個生命除了肉體存在之外的一切存在。那個存在不跟你要吃的、要喝的,但它要吃喝之外的一切,連你的夢它都要,因此它是生命的生命。那就是心。心的疼痛便是生命的生命在疼痛。”而兩個男主角邵天一和劉暢一貧一富各自的家庭,恰恰沒有這顆心。比如邵天一的母親和劉暢的父親在小說中都是以“吃”出場的,不厭其煩地一再追問自己的孩子“吃了沒?”、“吃飽了沒?”、“要不要再吃點?”他們都自認為愛自己孩子,但說得都是吃,唯獨沒有對“心”的體察和關懷。唯有班主任丁佳心懂得這樣的“心”,是全班學生共同的知己。兩個男主角都把她當成自己的情人,都想獨占這顆“心”,結果釀成一起殺人案,連他們共同珍愛的“心兒”也一并毀了,成了殉葬品。

丁佳心最后的死,首先也是“心”死了。作為女主角,“心”也是丁佳心個人的隱喻。“佳心”之名若細加剖析,可能有兩層含義,作者若取“善解人意之心”,也即懂得“心”的心,那與主題正相契合;如果作者是想表達“好心辦壞事”,那“佳心”的意思就可直解為“好心”。以作者寫作風格,一語雙關,兩層意思都有吧。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小說就是揭示“心”的秘密。寫它的缺失,寫它的微妙,寫它的傷痛和絕望,也寫它的易變和絕情。愛情由它而始,悲劇也由它而生。


(三)

知乎上有一篇評論我是部分贊同的。基本上,《老師好美》控訴和批判了應試教育體制和傳統的家庭關愛模式,指出它的弊端。幾個主角都是這一壓力下的犧牲品。這是主線或者說明線。我在網上還查到,作者本人也表示這本書是批判應試教育體制的。故此,本文沒必要再重復討論這個主線。下面我著重來說說我所理解的這本小說的另一項指控,或者說是另一個維度的主題。

嚴歌苓的作品通常有多層主題,各個主題在敘述結構上互相交融支撐又渾然一體,這在看《小姨多鶴》和她的其它作品時我都感受過。如前所述,這也是她擅長的。除控訴應試教育體制的主題之外,《老師好美》著重表現了丁佳心這樣一個三十六、七歲的中年女教師在“師生三角戀”的人物關系中自我的情感沖突,通過對丁佳心人物形象塑造和命運走勢安排來揭示女人在男權社會中的悲劇色彩。這符合嚴歌苓過往的寫作風格,刻寫女人在不同時代背景中的命運一直是她創作的主體。只不過,這一次是把人物主角放在高考的時代背景下,放在“師生三角戀”的人設布局中,以呼應時代的變化。有人把《老師好美》歸為“校園小說”一類,認為嚴歌苓的創作是在轉型。這個看法未免膚淺,“三角戀”只是故事載體,而“校園”只是發生的背景,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劃分,那也可以把這本書定性為專門寫高考的小說。而這顯然是荒誕的。嚴歌苓也根本沒必要“轉型”,寫女人,就是寫全人類。

小說中,無論邵天一還是劉暢,其內心獨白其實都是從側面摹寫丁佳心。人物關系是三角關系,敘事手法也是輪替插敘,但在這個關系中,丁佳心無疑是橋接的支點,真正的主角,就像她名字中的“心”。“心”是故事的起源(而非原型),或者也可以理解為“罪魁禍首”。女人是禍水,這是古老的中國思維,至今仍然無形地壓迫著女性,時而爆發出它的冷酷無情來。三十六歲的女人丁佳心成熟溫潤,知性善良,美得不可方物,美成了邵天一和劉暢共同的精神“毒品”,美得讓稅務局王處長“目光打著鉤向她領口里看”,美得讓劉暢的父親都忍不住在她腰上掐一把……這就是原罪,你太美了,出了事你就是罪魁,就是禍首。情節中劉暢有一段內心獨白,幾乎有道破天機的妙義:“三十六歲的女人進入最后的怒放期,招蒼蠅蟲子,既不是她的錯,也不是蒼蠅蟲子的錯”。誰是蒼蠅蟲子?王處長、劉審計師之流是也。邵天一、劉暢又何嘗不是?

蒼蠅蟲子垂涎花朵,花朵有什么辦法?

丁佳心沒有主動勾引邵天一和劉暢,她對邵天一和劉暢通過手機短信示愛的回應原本只是為了暫時配合他們的“模擬”。就像她主動去適應他們的語言系統,聽他們這代人的歌,目的也是為了教學,為了做一個稱職的班主任。她是一個用真情熱愛自己學生的優秀教師,是全班學生的小母親,給她的學生們家庭所無法給予的“心”的關愛。身陷迷戀的邵天一和劉暢對她來說就是一對碎片拼兌的瓷器,她小心翼翼地捧著這對易碎的瓷器,一步一步往前挪,一心只想把他們以及全班四十多個學生平安送進考場。不想“模擬”變成了現實,兩個學生對她亦是母愛亦似情愛的渴求變成了難以戒斷也不想戒斷的“毒癮”。當她試圖不再提供情感“毒品”時,發現根本做不到,于是只能一再遷就,給予,甚至不得不獻出自己的肉體。

案發后劉暢被判處死刑,她沒有法律責任,卻被社會輿論判處了死刑。耐人尋味的是,最后,被判處死刑的劉暢沒死,成了社會努力搭救的對象,她卻被社會一步步逼死了,而且死的時候身邊一個人也沒有。

雖然兇殺案與她和兩個男生的情感糾葛有關,不能說她完全無辜,但她的初衷,對“師生三角戀”的處理,也是從兩個男生高考的大局出發的,為此不惜犧牲自己。一切都是因為她太美了,當美最終引發血案,她卻要為她的美承擔罪責,接受社會輿論的道德審判。作者隱晦地指控了男權社會傳統思維對女性的戕害,揭示即便是在貌似男女平等的網絡新時代,男權思維的陰影仍然籠罩著女性。這是作品的另一層含義。

對男權社會的揭露和抨擊,還表現在對“不倫之戀”的質疑上。情節中丁佳心有一段內心獨白:“……五十幾歲的王處長想娶三十幾歲的丁佳心,沒誰覺得不合理,反過來(指她和劉暢的感情)怎么就大逆不道呢?”何為“不倫之戀”?這其實也是男權社會定義的,男權思維主宰了社會意識形態,形成了以男權為中心的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見。


(四)

小說中,女主角丁佳心所扮演的角色是復雜的,常常在老師、母親和情人之間模棱兩可,互相轉換,就像小說中她自己的內心獨白,她是一個各種雌性角色的綜合體,既是老師、母親,又是情人、知己。造成這種角色的除了她作為教師的職責和自身善良的母性之外,客觀上也是社會間接造成的。前面已經說過,由于學生們的家庭都不知道怎么愛孩子,丁佳心事實上充當了他們精神的依靠,填補了他們感情與親情的空白。

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充滿母性之愛的丁佳心,小說中她細膩柔軟的母性溫情無處不在,滋潤全篇。她是一個對學生充滿母愛的人,母愛意味著撫育、給予、奉獻和犧牲,她也是這樣做的。作者對她形象的塑造起初讓我感到迷糊,她對邵天一和劉暢的情感究竟是母愛還是情愛?總覺得她對兩個男主角的愛似是而非,就是一團曖昧。就像她和邵天一在一家餐館吃飯時的情節描述的那樣,兩個人在外人眼里不像母子,不像情人,也不像朋友。也許作者本來就想把這種混合情感調拌的不倫不類,以體現成年女性內心世界微妙的自我沖突。

不過看第二篇后我察覺即使都是一團曖昧,對邵天一和劉暢,丁佳心的情感還是略有不同的。對邵天一,她憐愛的成分居多。她賞識邵天一的才華,同情他的不幸,同時也被邵天一視為唯一的知己。但在她和他之間包含無數“愛”字的短信來往中,他對她的愛和她對他的愛是有錯位的。這是邵天一自己也感覺到的。“乖乖睡吧”是母親哄孩子似的,對“520”(我愛你)的回應“5120”(我也愛你)、“530”(我想你)的回應“130”(也想你)也只是含含糊糊的“模擬”,即可看成是對情愛的回應也可看成是對情愛的敷衍,或者是以師生之愛相蒙混。當邵天一因愛瘋狂,強行與她發生性關系后,她反而自責是自己對不起邵天一和他的父母,讓他走得太遠。她最終放棄抵抗,犧牲自己,讓邵天一“把兩年前在鄰家女孩身上及時剎住的動作,在她體內完成了”,也是出于對他的憐憫。

對劉暢,她情愛的成分居多。作為一個三十六歲的單身女人,她內心深處是有情感需求的。但是失敗的婚姻讓她對成年男人的“不潔”出乎本能地反感和抵制。為了不讓媒婆上門打擾,離婚后的最初幾年,她一直對外保密。劉暢的追求讓她重燃了愛的希望,在她眼里,這個十七、八歲的男生相比她前夫、王處長、劉審計師之流的污穢不堪,是一股明澈無染的涓涓清流。丁佳心對劉暢有過一段內心自述:“我何嘗不愛你呢?你的大度和理解讓我自慚形穢。我何嘗不想自由?哪怕荒唐,拋棄一切和你做讓人戳脊梁的戀人;哪怕曇花一現般的短暫戀愛,我也要……”她前夫前來糾纏“復婚”和“談判”事件中,劉暢對她的保護撫慰了她情感上的創傷。對劉暢熾烈的愛情攻勢,后來她幾乎接受了。

她的問題是,情感過于豐沛到失去界限,善良過頭到無原則地給予。她配合兩個男生的“模擬”,卻又掌握不好分寸,進退失據,使事情一步步滑向不可挽回的深淵。

值得玩味的是,她被動涉入“不倫之戀”是源于對純潔不染的愛情的向往,但彼此之間年齡與身份的錯位為社會所不容。而主流社會視以為常的“復婚”、“相親”,在她的體驗里卻是骯臟不堪的,正如劉新泉未遂的強行親吻,劉審計師的揩油掐腰,王處長色迷迷的眼神和那像土豆一樣歪倒不成形的擁抱。

對丁佳心這個女主角,有評論家稱是“矯情與失真的‘好美’”,在我以為只是一家之言,至少我讀的時候,這個人物在我腦海中就立體化了,鮮活可感,就像當年我讀《小姨多鶴》,多鶴就立即從小說來到現實。有網評說嚴歌苓在聽說故事原型后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在創作中想附體于丁佳心。我不知道這說法是否靠譜,不過,嚴歌苓筆下的女人,是要讓讀者去愛,去理解,去同情的,如果達到這個目的,說塑造失敗從何談起?涉入“師生三角戀”的丁佳心肯定不是什么道德完人,但如果從“政治正確”的高度把她塑造得三觀正,思想純,簡直一個高大全的人民教師樣板,就不矯情、不失真了嗎?

但敗筆在于,作者始終沒有寫出兩個男生的純真可愛之處。前后兩遍,我沒覺得他們身上有足以讓丁佳心這樣一個深惡痛絕成人世界骯臟齷齪的成熟女性動心的閃光點。說“純真可愛”,卻言之無物。兩個男生的心路歷程,若放在兩個成年男人心里,也毫不違合。這使得“師生三角戀”的發生,顯得過于膚淺,好像沒來由。


(五)

結尾又是神來之筆,讓我想起《小姨多鶴》的結尾。兩本書的結尾完全不同,但是,都好,都讓人回味悠長。悲劇的美,往往最能戳中我們內心的柔軟。相比嚴歌苓別的作品,《老師好美》算不上很出色,而我愿意看第二遍,這個凄美動人的結尾也是原因之一。就像把苦澀的橄欖最后嚼出甜頭,讓我不免反芻,回味是什么釀造出這個滋味。

結尾我看了好幾遍,有些話差不多能背下來。其中一句是劉暢在獄中得知丁佳心被暴打致死后,為她默哀時內心的自白,我引用出來:“……活的世界,必然在變的過程中,事物會變丑,變質,愛變成恨,恨變成仇,仇讓人揮拳頭執兇器,正如心兒被暴打,正如他杜撰供詞,指控心兒教唆煽動,正如千萬匿名網友向任何陌生或熟人潑臟抹污。”這句話是揭示性的,神啟性的,是造物主的定律,不可違抗的。整篇小說作者都是在表達“心”的需求,既呈現它的美好,又展示它的脆弱和敏感。到結尾,再揭示它易變的另一面――在一定環境中(活的世界),這變化也是必然的,早晚而已,忠貞會變成背叛,摯愛會變成仇恨。“師生三角戀”產生的根源是“心”,而它最終走向毀滅,也是“心”的異變所導演的。盡管最后劉暢“變心”而杜撰供詞誣蔑丁佳心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律師蠱惑蒙蔽,但無疑那就是間接壓死丁佳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心”死了,人也就活不了了。

“心”的易變使這場“師生三角案”注定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推而論之,一切形式的愛情,無論其發生的起始是多么純真美好,就本質而言,都有可能因為“心”的變質而變質。易變,也是“心”的本質特征。從愛到恨,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可以毫不違合地在同一顆“心”里變幻,翻轉,如一張紙的兩面。對“心”這個微妙復雜無以名狀難以捕捉的存在,到故事的結局,由作者的妙筆畫龍點睛,使其立體鮮活呈現在讀者面前。達到這個目的,就不能蓋棺論定這本小說為失敗。

結尾的結尾,是以三個主角手機短信對話的形式對“師生三角戀”進行濃縮、萃取和回放,類似電影蒙太奇手法,再現了這場似是而非的“師生三角戀”中那溫情雋永的美好時刻,意蘊悠遠,令人神傷。如果剔除“不倫”和血腥的色彩,單從師生之愛或男女之愛的情感角度來看,又未必不是至真至純的唯美。不說值得謳歌,也不至人人喊打,欲除之而后快。我想,作者深廣的寫作關懷,除了痛斥應試教育體制和男權意識形態的非人道之外,多少也隱含著對世間一切真摯情感的理解和寬容吧。

(備注:圖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0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73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1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39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68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04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01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7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0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26評論 3 35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5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3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33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4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80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71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21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推薦語: 1.2015年6月27日,《老師好美》獲得以“見證文學的力量”為主題的第16屆百花文學獎——長篇小說獎。...
    我在樹下等你讀書閱讀 2,084評論 0 0
  • 鄰家有位婆婆,大約90多歲,個子不高,很瘦很瘦 ,滿頭的白發,總是梳的整整齊齊,一根黑發都沒有,眼睛很大,有些渾濁...
    本來美麗閱讀 228評論 0 0
  • 最近身體十分的憊懶,嚴重的拖延癥,曾經看林子濠那期變形記我曾說過,要為他寫首詩,于今天已有兩月多了,每當閨蜜...
    Jessica楊小楊閱讀 439評論 0 0
  • 假如愛有天意之愚人碼頭 微風吹過海面所帶來的風 窗邊楊柳所輕拂著的愛意 以及一個連綿不斷的美夢 那是你憧憬幻想著的...
    云曦文止閱讀 491評論 1 2
  • 小學時光過得可真快呀,一轉眼,又快要跟同學們和老師們說再見了。在這六年的日子里,那些美好的回憶如同放電影一般在我的...
    劉麗_1ab6閱讀 12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