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這樣說就好了!當時那樣做就好了!
其實,人總是在試錯中不斷成長的。那既然有現成的直路可走,我們又何必非走彎路呢?今天,剛讀完佐佐木圭一的《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再結合我遇到過的精彩案例,就讓我們走條直路吧!
情商高低,先天區別并不大。心理學家說:“情商是技巧,通過后天的刻意練習和培養是可以提高的。就好比大廚,美味是有“秘方”的。那我們來看“秘方”吧!
案例1:
隨著阿里巴巴創下美股最大IPO,馬云先后晉升中國首富、亞洲首富。可是,20年前,馬云還是屌絲的時候,去酒店應聘做服務員都沒人用。
為什么?你看現在人人都調侃他,長得像個外星人ET。
生活中,并非人人都可以像馬云那樣獲得成功。雖然容貌是天生的,但我還是想說,提高情商的第一步就是:讓你的外表更有吸引力!
不要說:我很丑,可是我很溫柔。也不要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現在是一個顏值當道,鮮肉橫行的年代,可是縱觀古今,同等條件下,你會發現美貌的人物總是更受歡迎的。
人家亞里士多德早就說了:美貌比一張名片更有介紹力。
在心理學上,這被稱為“首因效應”。因為五官之中視覺所接收的信息會高達87%左右,即使開始交談,它所占的比重仍然高達55%左右。
美不一定一身名牌,最起碼干凈、得體、有品、符合自己的個性與風格就可以了。
結論1:提高情商,先從變美開始。
案例2:
三伏天,家里的空調突然斷了電。老婆問出差在外的老公:“是找師傅修,還是等你回來再說?”老公說:今天就回去了,你等我吧!”
來到家稍作休整,老公就忙不迭趕快去看空調怎么回事。找了好大一會兒,也沒看明白原因。天氣本來熱,再加上急躁,老公的手和臉弄的都是灰塵,突然就發起火來:“怎么我一不在家空調就壞了?啥都讓我修,我是萬能的?你不會找師傅修?”
想吵架還不容易啊!
“你兇什么兇?找不著毛病還有理了?我電話問你你不是讓我等你回來的?!”
好吧,聰明的老婆才不會這么做。
因為她能看見愛人發火的背后,不是對老婆的責備,而是對自己此刻無能的一種憤怒。
其實生活中哪有萬能和完美的人呢?
她會怎么做?
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發火,不在這一刻“針尖對麥芒”。轉身去衛生間絞來一條涼毛巾,先給老公把臉上的灰塵擦干凈。“別著急嘛!你又不是藍翔技校畢業的,怎么能啥都會呢?”
“滾!你才是藍翔技校畢業的……”
結論2: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也善于感知、理解他人的心境。使用幽默化解尷尬。
案例3:
客戶購買了非常昂貴的面膜。收到貨后,由于快遞的原因,外包裝損壞,客戶堅決要求退款退貨。
可以這樣說:“對不起,女士。但是這種情況不是我們造成的,我們貨發出去的時候是完好無損的。您可以和快遞聯系索賠。”
一句話能把人說跳,一句話也可把人說笑。
還可以這樣說:“真的對不起,親!全都是我們的錯。我非常理解您現在的感受。要是我收到這樣的貨也會生氣的。”
好,現在客戶的火可能會消掉一些,繼續解決問題:
“親,您先別生氣好不好?我們來解決問題。您剛才提出的要求我們都可以解決。可是這也讓您生氣了是不是?”
“我們花錢消費是買快樂的,不是買氣的。快遞那邊我一定去罵他們。我會讓他們知道,他們得罪了我最尊貴的客戶。另外,為了彌補,我把自己留用的同款面膜免費送您,好不好?”
溝通到這一步,即使難纏的客戶也會滿意了,不是嗎?稍微講究些的客戶,也不會要求退貨了。
結論3:出來問題雙方溝通,先把自己的責任承擔起來。學會道歉,道歉之后再找“但是……”之類的借口,都是不真誠的道歉。
案例4:
老婆上班遲到,挨了主管批評。下班來到家:“我不就是遲到一次嘛!還得看人臉色!”然后巴拉巴拉……
“誰讓你遲到的?遲到你還有理了?遲到就是你的錯,還不讓人家說?”
這樣說可不怎么好聽。
其實在雙方的交流中,學會傾聽要比學會說話更重要。特別是女性,她們只需要傾訴一下自己的小情緒,并不是真的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精神發泄”。
指責不是重要的。小學生都知道遲到不對,難道老婆不知道嗎?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傾聽是我們對任何人的一種至高的恭維。
傾聽的同時,能夠做到“共情”就更好了。
什么是“共情”?直白點說就是“感同身受”。共情在心理和精神治療中是非常重要的。別人說話時給予“點頭示意”,善于做一個“點頭高手”,多說“是”。先贊同,再提出不同意見,對方就比較容易接受。
“誰又叫我老婆看他臉色了,告訴我,我去揍他!”
“不過,你也得注意,遲到總是咱先不對,走哪兒也說不過去這理,是不是?”
結論4:在雙方交流中,聽比說更重要。學會共情,適時給予對方點頭示意。先贊同,再提出不同意見,對方比較容易接受。
案例5:
你和女(男)朋友約好周末一起出游,突然公司需要加班,不準請假。
A:這個周末我們公司需要加班,我不能陪你出去玩了。
B: ?對不起,寶貝。公司突然要求加班,還不準請假。但是我更想見你了。
如果你赤裸裸直接就說要爽約,對方肯定會失望,認為自己不受重視。但是B答案把逆境轉換成順境,甚至會讓對方產生“怦然心動”的感覺。
再比如:家里本來有水果,客人又送了很多水果。就說桔子吧:
A: 你們怎么不吃啊?快點吃,再不吃都壞掉了,多可惜!
估計這么說家里人會覺得,我們的胃又不是垃圾桶,早就吃膩了。
B: 聽說最近感冒的可多了。幸好我們家里這么多水果,多補充維生素C就不會得流行感冒了。
結論5:在面臨不利情景時,多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考慮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
案例6:
假如周末想約人出來吃飯。是直接問對方“ 周末有空嗎?咱們一起去吃飯怎么樣?”還是給出選擇:“這個周末,咱們是看電影還是去郊游?”
比如你想約客戶見面,可以問:“我們是選在中餐廳還是西餐廳?
再比如熊孩子就是不愿意穿鞋,可以問:“你是喜歡紅色的還是喜歡藍色的?”
這種“二選一策略”比直接提問達到目標的幾率大多了。
結論6:二選一策略的重點不在于選A還是選B,重點是對方無論選哪個,你都成功地達到了目標。
案例7:
在美國波士頓,《卡拉卡拉大帝》遭到了禁播,因為里面含有大量殘暴、血腥的鏡頭。禁播消息一傳出,相鄰省觀看《卡拉卡拉大帝》的觀眾急劇上升。這種心理被稱為“卡拉卡拉效應”。
我有一對活寶朋友,每當節日雙方互買了什么禮物,總是會互相藏起來。越是看不到禮物,越好奇。兩人像孩子捉迷藏似的玩的不亦樂乎。——生活中不正需要這樣的小情趣嗎?
結論7:禁忌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越會讓人好奇。所以,想引起對方興趣和好奇心,先反其道而行之。
案例8:
餐廳里小孩子亂跑,服務生:請您讓自己的孩子坐在座位上好嗎?不要妨礙其他的客人。
沒用啊!小孩子還能不讓他跑?媽媽們很不屑。
“剛做好的湯很燙,端出來撞灑了,會燙傷孩子。"這樣一說,媽媽們很快就各自看好自己的孩子了。
再比如:老公上廁所總是不合上馬桶蓋。老婆說了很多次也沒用。
“聽說不合上馬桶蓋會破財的。不信你看看風水學。”
從此后馬桶蓋每天都合得好好地。
結論8:嫌惡效應——揣摩對方不想發生什么事的后果,然后再考慮怎么說。
案例9:
一個粉絲告訴咪蒙,她男友劈腿了2年,她周圍所有的人都知道,只有她自己不知道,她想過要自殺。咪蒙告訴她:“我和男朋友異地戀5年,他劈腿5年,他所有朋友都知道,我還傻逼似的一直以為他對我好。”粉絲聽了,心情好多了。
其實咪蒙最善于用有趣的方式自嘲和自黑。把自己活成一個笑話,才是對別人最好的治愈方式。這一點,我覺得正是由于她深喑人性——展示弱點,增進感情。
結論9:當別人難過的時候,唯一的治愈方式,就是讓TA知道自己不是最慘的。
篇幅所限,不再多說了,再看下去你會累了。
古往今來,能成事者,一定在說話上有其獨特的能力。情商高,也正是一個人綜合實力的表現之一。
真正的情商高,不是圓滑世故,也不是虛偽逢迎。它讓你周圍的人喜歡與你相處,樂于與你合作。自己高興,別人也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和任何人都聊得來,世界就是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