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2018年12月2日星期日,晚餐后,吳某康在家吸煙,被母親發現,其母親用皮帶抽打兒子。吳某康當即進廚房拿了一把菜刀,將母親砍了20余刀,致其母親當場死亡。案發時間為12月2日星期日晚上九點多。其母親死亡后,吳某康一直帶著2歲的弟弟在家住宿未外出。”
作為一個家長和老師,我看到這條新聞是非常痛心的。從新聞的報道中,可以看出這樣的悲劇產生是有原因的。是什么樣的憤怒致使這樣孩子走上這條不歸路。悲劇已經發生,我們需要好好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在今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和班里的學生談心,甚至跟好幾個學生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我發現很多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都不是很和諧,父母不理解和支持孩子,有些父母甚至會對孩子進行隨意的打擊和辱罵,讓孩子的內心非常難受,因為他們都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但是只要他們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父母就會覺得他們不聽話。有些家長總是喜歡拿孩子的短處去比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孩子做得不好,得到的不是鼓勵而是打擊與嘲諷。令孩子非常痛苦,只是父母不知道他們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里面講到母嬰關系的重要性,孩子與母親良好的親子關系,才能帶給孩子比較健康的人格。0—3歲是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時期,父母應該給于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能夠安心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3—6歲,孩子對外部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探索,而不能有各種手段壓制孩子的天性。3—5歲大約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已經開始自我意識比較強烈,想要表達我能行的概念,父母不能為孩子代勞,不然孩子會產生“你能行,我不行”的無力感,慢慢他會對父母和自己充滿憤怒。
人與人的正常的關系應該是“我和他”,人與人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的,不管對方大小,老少,我們應該是平等的。但是在親子關系中,現實出現個更多的模式卻是“我和它”,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物品,認為自己要怎樣對待孩子都可以,因為孩子是他生的。但是他們忘卻了孩子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們也會受傷,渴望得到父母的愛與肯定。在新聞中提到,孩子的母親比較嚴格,甚至會用皮帶抽打孩子。我想她這樣對待孩子應該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孩子的人格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肯定是受到了嚴重的踐踏,使他產生了嚴重的心理疾病。他對母親產生了仇恨,又沒有一個疏解的渠道,憤怒在他的內心積壓,到了他內心無法承受的時候他就爆發出來了,悲劇就產生了。
另外,新聞報道中,還提到孩子的父親常年在外頭打工。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長期缺位,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特別是男孩子,母親與父親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男孩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一個正面的男性榜樣,男孩才能學會遵守規則,學會負責。父親長期不在家,孩子在母親那里受到傷害,就沒有一個疏解的渠道,孩子心中的憤怒無處發泄,就只能攻擊母親,如果孩子不攻擊母親,也許就會通過自殘的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不滿,甚至絕望
現在我們的整個社會都變得非常功利,大人通過賺錢的多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轉嫁到孩子的身上,就是孩子必須通過優異的成績來尋求父母的認可,如果達不到,就會是父母失望,甚至生氣,父母也總是認為孩子不打罵就不成氣候。可是誰來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沒有健康的心理,孩子的發展又怎么可能持續下去?我們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在這方面還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我并不是要為這個孩子開脫,可是我真的覺得他還可憐,悲劇很大程度上,是他的父母造成的。
如果他的媽媽從小能夠給他足夠的愛,愛孩子并不是無條件的滿足他的物質需求,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多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行事,讓孩子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聲音,尊重孩子的選擇。只要孩子在不違法,不傷害自己與別人的前提下,去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在孩子遇到困難與挑戰的時候,父母多給于鼓勵,讓孩子慢慢對自己有信心,建立一個比較健康的人格。
新聞中的男孩12歲了,已經接近進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孩子典型的特點就是叛逆,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非常強烈了,對自己的生活需要有較強的控制感,但外部情況失控,孩子必須得到適當的心理調節,才能適應。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受不了父母的碎碎念,他老是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父母應該用對待大人的方式來對待他,而不是把他當成一個小孩子來教訓。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孩子的心理訴求,并且尊重他的心理訴求,孩子反叛的概率就會小很多,因為你尊重他,讓他的自我價值感比較強,人變得比較有自信,對別人也相對比較寬容。慢慢會度過他的青春期,他會回過頭來照顧父母的感受。
不是生了小孩就能成為父母,做好父母是需要學習了。很多工作都需要崗前培訓,但是這份最重要的工作,卻沒有做任何的培訓就上手了。如果我們的社區能夠開設更多具有實用價值的家庭教育課,父母能夠抱著謙卑的態度去學習,尊重孩子的天性,那么悲劇也許就會減少一些。
雖然孩子是借由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但是孩子并不是我們的所有物。即使我們與他再親近,他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作為一個人的人格。呵護他,家里應該為孩子筑起一個安全島,而不是成為傷害孩子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