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亦如人生。不同的階段,對跑步的認知和關注的重點在不斷變化,逐漸深入。
借自己兩年多來的跑步歷程,還原一下內心對于跑步的認知改變。
第一階段:介入。凡事都有個開頭,每個開始背后都有一個愿景,都包含一個期望,都有一個算是高大上的動機。記得我開始跑步是兩年半之前,一個得益于社會主義優越性,物質生活極大富足,加上結婚以后養尊處優的幸福生活,體重就像坐了飛機一樣,飆升到了170斤左右,體態臃腫,生活懶散,穿不進衣服,走路都變得困難,負面影響紛至沓來,什么形象,什么健康,都在隨著體重的攀升而變得糟糕透頂。每一個胖子都有一顆減肥的心,但能走到最后的卻寥寥無幾,管住嘴邁開腿,金玉良言路人皆知,但是路上還是那么多胖子,飯店還是人滿為患。開始之前的糾結和反復早已模糊了記憶,只記得是為了減肥,開始了跑步之路。(在學校時候也跑過比賽,僅此而已,只是比賽時練一下,平時不跑的,不知道這算不算得有底子。(^_^))
第二階段:穩固。記得最早的時候跑步,還不知道有什么軟件,那個時候的朋友圈很少有人曬跑步,曬步數。人的關注度隨著跑步深入而逐漸改變,慢慢的跑的久了,遇到一些跑友,從他們那里得知了跑步軟件,于是就有了,每次跑步開著軟件跑,跑完了截圖,配上自己大汗淋漓的畫面,發個朋友圈,加上自己的信誓旦旦,一來二去,慢慢的堅持下來,于是就有了每日打卡,于是就有了月跑量的積累,于是就開始逐漸了解配速,一些相對專業一點的術語,慢慢的知道了原來有馬拉松,還有一些跑團,從加入跑團開始,心理上就感覺自己成了至少算個愛好者吧,每周固定的活動,跑友們之間的交流鼓勵,系統訓練,讓自己堅持起來更加游刃有余,這期間,體重也逐漸下降,速度越來越快,距離越來越長,順其自然的有了第一個半程馬拉松,有了140的目標,后續的130的目標,就有了MAF180訓練,配速跑,間歇跑,有氧混氧跑,等等,去年也終于進了半馬130,參加了第一個全馬。相應的運動裝備也逐漸完善,跑鞋,運動手表,都成了日常關注的焦點。這個階段,跑步成了習慣。
第三階段:質變。當堅持一個習慣到一定程度之后,最原始的初衷都可能發生了改變。就像跑步最開始的動機減肥,也在日積月累的跑量面前有所體現,從最高170到現在維持在145左右,雖然還不甚理想,至少那個目標早已完成,現在的跑步有了對于成績的更高要求,有了對于超越自我的進一步提升。有一段時間,對于軟件的依賴,對于微信運動,占領封面很迷戀,每次出門跑步,最夸張開三個軟件,還帶著手表,雖然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對堅持有一定的促進,但更多的包含虛榮的成分。甚至曾有一段時間,不帶手機不會跑步,實際上,帶著手機跑步,一個是增加負重,雖然可能影響不大,但對于高手來說,哪怕一丁點的負重,加上42.195公里的距離都是一個很大的消耗,另外,拿在手里或者綁在胳膊上,容易造成左右受力不均衡,導致跑步姿勢,脊柱側彎之類的不良影響。加上身邊高水平跑友的言傳身教,慢慢的,跑步很少帶手機,至于微信運動,什么占領封面,那都成了過眼云煙,我是來跑步的,我是要進步的,不是為了占領封面的。于是,開始了新的歷程,找幾個配速相當的,或者高于自己的,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制定計劃,一起訓練,一起進步,一起對抗惰性,一起戰勝無聊,揮灑汗水。
不單單是跑步,很多東西都是經過歲月的洗禮而逐漸變得純粹,有很多東西經過時間的淬煉才去偽存真。跑步,或許已經成為了愛好,跑步或者已經成為習慣,雖然每一次的堅持都有煎熬和汗水,都有無聊和較勁,或許只有因為愛好才能堅持到底,就像在別人眼里,傻逼一樣的奔跑,為了什么?就像在這個三伏天里,苦苦的支撐又是何苦?為了追求那個成績,有那個必要么?
或許,只有跑者自知。
這就是我的跑步歷程,一個菜鳥的心路歷程。
希望大家共勉。健康跑步,快樂跑步,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