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在訓練營新結識的朋友嫣然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話。她說,心情不好,和最好的朋友有點誤會。朋友勸她低調行事,發那么多作品,唯恐別人不知道她的存在……嫣然難過于好友的不理解,其實她只是喜歡文字,不為成為作家,只為芬芳歲月,芬芳自己。
訓練營的習作每天必須發朋友圈,打卡,簽到并截屏給組長,這是訓練營的規定。一開始,我也稍微遲疑了一下,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既然入了營,營規還是要遵守的。
再加上看到管理員李喆的一段話,也就釋懷。有小伙伴也曾提問這樣的問題:“每天在朋友圈打卡簽到,同事和領導看到會覺得不務正業,朋友看到會認為我裝逼,我也覺得挺難為情,可不可以不發朋友圈?”李喆如是說:“寫作在你眼里真的這么丟人嗎?當你發自拍的時候,轉發高大上的雞湯的時候,甚至曬美食的時候,有沒有覺得那些比起你的愛好與夢想,太微不足道了。”
其實訓練營又叫治懶組。象我這樣有點拖延癥的人,假若合理安排時間,很多事也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明明心里想干,卻偏偏就是“臣妾做不到”。有時候就得讓別人幫忙逼一把。這也是我進訓練營的初衷。
對于寫作,壓根沒指望成為作家。吃幾碗干飯自己還是有數的。只是想挑戰一下自己,期待遇見更好的自己。同時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盡量充實自己,讓自己的內心日益強大。足以抵御生活中的一地雞毛。
當然,這無關文筆,無關矯情,只是證明我曾經實實在在地活過,并依然如一棵小草般兀自伸展葉子。多年以后,翻開這一寸寸光陰,細細品讀。我定會對著舊時光里的自己額首微笑。
對于別人的不理解,也是再正常不過。因為別人不是我,又豈會懂我?千人千思想,萬人萬模樣。在別人眼中的對,應該,必須。在我這兒也許通通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時候,我注重的是“做”這個狀態,至少,我在做。亦如嫣然說的只為芬芳歲月,芬芳自己。
所以,我們不要活在別人眼中。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