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車馬很慢,想要聯系一個人就只能靠寫信。而這樣的聯絡方式想要得到一個回復就需要等很長時間。在這樣的很長的時間段里,又會有想說的話,并且十分期待著對方的來信。
當然作為收到信件的人來說,不可能草草了事,說上一句可能沒有任何作用的話就把信件寄出去了,往往都是想了又想才表達出來的真切的話語。
現代則不同了,科學技術發展這么迅速,社交變得越來越方便,隨時隨地想聊天就聊天,還沒有那么多的繁瑣過程。但是無疑也簡單了很多,沒有那么多的交心內容了,有時候有些話就是隨口就說出了,沒有任何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是為了“禮尚往來”,不想有失自己的“形象”,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也有冷漠的一面。
那么隨之而來的那些沒有任何意義的話語,似乎是時代賦予它們的這種魔力。這些話足夠讓一個熱情、主動的人瞬間不知接下來該如何表達想法。且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些詞兒:
TOP 5.
“對”。
自己說了一句話,想讓別人給自己解釋解釋一些問題呢,就先拋出一個問題,想著對方可能會好好談論一番,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結果就只回復了一個“對”,讓你更加迷惑了。還有一種,特別是想念一個人的時候,問TA是不是在做某某事,然后TA回復了一個“對”,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留下一個干著急的主動發消息的自己,不知道再從哪里挑起來聊天的興趣。
TOP 4.
“好吧”。
你表述了一些你的觀點,或者出于關心說了一些對對方好的話,但是對方表現出來的意思你很不理解,不知道TA是贊同你呢還是不贊同,因為TA回復了你一句“好吧”。如果你提出的是建議呢就有疑惑,這是接受了建議還是沒接受啊?如果你表達的是自己的想法,這是認同呢還是覺得你根本就是在胡扯呢?然而收到這樣的回復之后你也沒有什么話好接,真是愁人。
TOP 3.
“嗯嗯”。
這個回復對于前面的兩個來說就比較能夠應對更多的場合了。“你是在做這個事嗎?”“嗯嗯。”“你吃飯了沒?”“嗯嗯。”“你還在怎樣怎樣啊?”“嗯嗯。”用這個詞回復的時候語氣就沒有僵硬,還是拿想念一個人來說,TA回復了一個“嗯嗯”,就明顯比那個回復“對”的要語氣平和。但是這兩個字如果拆開了,就只回復一個字“嗯”的話,所表達的效果就和那個“對”字差不多了。
TOP 2.
“呵呵”。
這個詞最初只是一個笑的表現詞,特別類似于“哈哈”、“嘿嘿”這種的,但是網絡具有其強大的功能,催生了一些原本只是很平淡但是現在表達起意思來特別與以前不同的詞語。“呵呵”這個回復可以說應對的場合真是萬能的,別人夸了你,你可以“呵呵”TA,別人嘲諷你,你同樣可以“呵呵”TA,無論TA干什么,都可以用“呵呵”回復TA。TA不知道你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是高興啊還是生氣啊,無從得知。因而就不知道接下來該怎樣繼續聊下去,怕猜不對對方的心情而導致的尷尬。
TOP 1.
“哦”。
擱以前,這個詞所要傳授的意思就是“我知道了”,或者是恍然大悟的那種。為啥這個詞會居榜首呢就是因為它所代表的遠遠不止一個“我明白了”那么簡單,這個詞里可能夾雜著厭煩、無語和“好吧”。當收到這個字作為回復,就真的是一點兒頭緒都沒有了,上面談到的東西已經結束了,下面該開辟一個怎樣的話題無從知曉,不明白對方回復這個字所表達的是哪種意思。如果對方回復了一個“哦”,你再回復同樣的一個“哦”,那么可能今天的甚至幾天之內的聊天都到此為止了。
細想一下,如果是和之前那樣聯系都要靠寫信,這些詞不是說不會出現,可能出現的時候想表達的就是另外一種意思了。也就是說,之所以這些詞不再具有原來的韻味,就是生活節奏太快的緣故。
你給我發一句,我就能馬上收到并且回復你一句,少了應有的思考過程,馬上在腦海顯現的可能不是想要表達的意思。
那就,不要讓這么快的節奏打亂你本來的步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