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開始接觸教練技術,在2008年學習了教練技術體驗式課程。之后很多年,一直再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相關的課程。
這些年也在從事培訓相關的工作,為了讓自己在工作上更精進、生活中更通透,走進了五維的課堂,三天的學習,給我最深的收獲就是——教練,是一個賦能的過程。
賦能這個詞最近一直很火,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有用到。
那到底什么是賦能呢?
賦能,顧名思義,就是賦予能力和能量。它最早是積極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旨在通過言行、態度、環境的改變給予他人正能量。
在這里我更愿意用另一個解釋來定義賦能,即:“持續的為環境、組織及個人注入能量的行為”即為賦能,這里的“能量”可以包括“環境的、思維的、行為的、情緒的”等等。
那上面說到的這些能量,在五維的課程當中,都有給到我們。
一、自我賦能
這個主題也是我來五維學習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因為在過往的工作當中,時而會感到無力,總覺得很多心里的東西不知如何表達,表達出來的似乎又沒有強有力的支撐。同時我又知道這不是別人的問題,也不是環境的問題,而是我自己的問題,是我自己內在的問題。
我清晰的知道這樣不好,我需要轉換能量。這個時候就需要自我賦能了。
我們都知道,自我賦能,就是自己給自己力量,回到自己的“動力之源”。同時清楚的看到我們的動力之源并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的內心。
人之所以會“無力”或“受害”,是因為把力量寄托在了“外在”,以為那個“力量”在外在的“某個人身上”或“某個地方”。所以就拼命的去外在尋找力量,自己給自己設置了受害者的地位,就是把力量拱手相讓了,同時也不需要再去負責任了。這也是陳序老師在課程中講到的“責任稀釋法則”。就像俗語講的“抱著金飯碗去要飯”的道理一樣。
通過自我教練,當我們重新變得有力量的時候,是因為愿意看到動力之源在自己內心而不在外面,愿意和自己的動力之源緊緊相連,這時我們對當下的目標就會更清晰,因為有了動力之源的支撐,同時也愿意去負責任和面對了。
在影片《巨齒鯊》中,45歲的李冰冰不僅和好萊塢一線大咖杰森斯坦森上演了對手戲,還又一次主演了電影中的C位角色。
我們知道,中國的大部分明星去參演好萊塢的作品,一般飾演的都是無足輕重的小角色。而李冰冰卻說:“我不想去(好萊塢)做邊邊角角,要做就做到最好。”
于是,面臨轉型的她,不斷突破自我,努力發展好萊塢電影事業。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李冰冰是37歲才開始學的英語,而曾經她的高考英語,僅得了27分。
如今已經45歲仍保持著窈窕身材的她,依舊努力練習英語口語,不忘充實自己。
時間會回報努力的人,愿意給自己賦能,并讓自己不斷升值的李冰冰,競爭力也更鮮活、有力。所以,在《巨齒鯊》中,她能再次以C位出現在觀眾眼前,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要做就做到最好。
賦能,可以讓你更與眾不同、更稀缺、更重要、更有影響力,成為一個更強大的個體。
持續給自己賦能的人,能擁有更大的力量,在實現個人價值的路上,也會越走越遠。
在五維的課程當中,也給到了我們很多自我教練自我賦能的工具,比如生命意圖的練習、五項打卡。
對于的我自己來講,給我最大賦能是自我覺察,通過寫覺察日記、豐盛日記,開始慢慢覺察自己的情緒、意圖、期待,開始對自己有越來越深的了解,內心真的很喜悅。
自我賦能的小貼士:
放下手機,放眼周圍,你會發現很多美好
放下手機,放眼周圍,你會發現很多美好
早睡早起身體好
每天問一下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多看書,多學習,腹有詩書氣自華
鍛煉身體,讓自己不僅有才還有顏
賺錢,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有品質
常回家看望父母,常給好朋友打電話或見面,親情和友情是最珍貴的感情
學會做個傾聽者
學會玩,學會有品位的玩
自己的煩惱,不要帶回家,不給任何人分享
堅持每天做好五維的五項打卡(發現美的眼睛、覺察日記、豐盛日記、強有力提問、松規條日記)
二、為他人賦能
為他人賦能,顧名思義,就是賦予他人能力和能量,在這里更多的是關于能量的。因為能力很多時候可以通過自我學習獲取。
如果讓我把人分兩種,我想除了男人和女人,第一蹦進我大腦的應該是正能量的人和負能量的人。
同樣的,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這兩種人也是時刻存在。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兩種人每天都在霸占著我們的屏幕,向我們傳遞著不同的信息。你會選擇關注哪一種呢?我想更多人的回答是“正能量的人“。
是的,我們都會愿意關注正能量的人和事,因為通過關注這些,會帶給我們啟發、能量、激情、熱情……
甚至當我們糾結、迷茫的時候,朋友的一句話、不經意的一則路邊廣告、手機上的一篇文章,都有可能幫我們撥開迷霧。那種感覺,用一個“爽“字足可以形容。
十一長假剛剛過去,就在十一期間,有一則新聞,我想大家都有關注,就是那則“4歲萌娃向國旗敬禮“的新聞,數以萬計的人被感動感召。之所以那么多人關注,我想,這其中不僅僅是因為孩子的可愛,更多的是激起了很多人的愛國情懷、家國夢想。這是一次完美的賦能過程。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為他人賦能,和年齡大小無關;為他人賦能,和身份高低無關;為他人賦能,和自身能力無關;為他人賦能,和所處環境無關。
在為他人賦能的行動上,我們可以成為一名教練,運用五維中學到的工具支持身邊的人,比如:生命意圖、雙輪矩陣、深度匯談、九宮格等。
就在前兩天我也為我的一個同事做了一次生命意圖的教練,剛開始的過程中他想到的詞都是負面的、不好的,通過慢慢引導和挖掘,他開始自己有意識的轉換能量,整個過程大概花了兩個小時,中間他會有游離、干擾等等,我也有覺察我自己的位置和情緒,不斷的調整,最后到結束的時候,當他找到他的生命意圖、看到圖騰的時候,我有看到他的眼睛是發光的!更看到他發自內心的喜悅!同樣我哦的感受是比他更開心
愿意賦能的人,在照亮他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
用利他思維給他人賦能,利他能夠更好地利己。擁有“利他”的開闊胸襟與高遠視野,不管是你的人生、還是事業亦或財富,都會達到一個新高度。
學會給人賦能,其實就是給自己賦能。
不管遇到怎樣的困境,拿出勇氣從正面去解決,這是非常重要的。產生這種勇氣的源泉,就是對對方的關愛之心。只要能舍棄自己,不顧自己的得失,全力為別人付出,這時候真正的勇氣就會涌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稻盛和夫
三、為團隊(組織)賦能
關于賦能一詞:
在2015年出版的《重新定義公司》一書中,是指要聚集一群聰明的創意精英,營造合適的氛圍和支持環境,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快速感知客戶需求,愉快地創造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在2017年出版的《賦能》一書中,作者描繪了由透明的溝通、去中心化的決策網絡、靈活的小團隊運作等要素構成的賦能型組織。
賦能意味著解放每個人的潛能,營造合適的組織氛圍,讓人發揮出來。在團隊或者管理中,我們必須深入理解“賦能“,就像《賦能》的作者麥克里斯特爾提到的那樣,它不是簡單地放松控制,而是要求獲得權力的人必須擁有相應的視野和知識,并采取明智的行動。
賦能,給予個人充分的自主性并發揮個人的創造性,這使得組織更加靈活、個人更加有影響力,從而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
總體來看,賦能對于組織和團隊中個人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更高了。這就需要對團隊成員進行教練、激發和輔導,真正賦予個人以自信和責任感,以及能力和能量。
從個體的角度,重要的是三點:我愿意干、我會干、我也有條件干;即能量、能力和環境,這三大要素就是賦能予人的關鍵所在。
能量,使一個人有投入工作的能量,有熱情、有信念、有狀態。
能力,使一個人有精通工作的能力,有方法、有水平、有效果。
環境,使一個人有完成工作的成就,有機會、有條件、有支持。
圍繞著發揮個人創造力,整合組織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不是簡單的調動情緒,而是支持人們發揮出最好的一面。不是柔聲細語,而是溫度與壓力并存地拓展團隊成員的能力。
“管理賦能“也使一個人的意識、視野、境界得到提升,從而創造更大的成就。
以上部分感謝華章書院仲艷松老師的文章《如何運用德魯克管理思想賦能予人》
為團隊賦能的三個小貼士:
賦予團隊利他性的愿景
樹立團隊成員的信仰
懷有仁愛之心去做事,為他人著想
四、為環境(世界)賦能
生而為人,環境創造了我們,同時也我們創造了環境。
在這個“萬物皆連”的時代,通過連接,環境本身就是個放大器,每個人都能借助這張網,將自己的能量放大,也可以向環境輸入能量。
從自我賦能,到為他人賦能,再到為團隊賦能,最后必然我們能為我們的環境、我們的世界賦能!相應的,環境和世界也會賦能于我們!
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環境對了,這個世界就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