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辭風華年
“好好活下去,好好照顧媽媽,忘掉今天的事情,重新,重新開始”朱永平對朱朝陽說完這幾句話后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他的那個和兒子一起橫游珠江的約定終究還是無法實現,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他選擇救兒子,犧牲自己。
一個父親,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里才真正“看到”他的兒子,才真正開始疼愛他的兒子,這一路上該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悲苦。
朱永平是一個父親,卻根本算不上是一個稱職的父親。
對朱朝陽來說,朱晶晶死亡之后的父親,才是真正的父親,如果說朱晶晶的死讓朱永平意識到自己只剩下唯一一個兒子,那回放錄音筆時聽到的鎖鏈聲,就讓他徹底醒悟,原來自己虧欠兒子那么多,于是他盡力補償兒子,為朱朝陽畫身高線,和他立下橫游珠江之約。
可是朱朝陽在知道父親懷疑自己之后,是用什么樣的心態面對的?內心波濤洶涌,表面平靜無奇。
正常的孩子應該會大哭大鬧,而朱朝陽的選擇完全不同尋常,他冷靜得讓人害怕,就好像已經明白了一切,看透了一切的樣子。
朱朝陽被自己的父親懷疑難受嗎?當然難受,他一直崇拜的父親,卻在之后一次次地讓他失望,從圓滿的家庭開始支離破碎,再到放任女兒欺負朱朝陽,他低頭攪動的蒼蠅就是他心理活動的表現,這是通過人物的行為突出人物的心理,朱朝陽的破綻在攪動蒼蠅時就很形象地表現出來,只是朱永平沒有發現。
父親愛孩子是天性,而朱永平愛女兒是天性,愛兒子似乎就成了一種施舍。
正是因為他對女兒的偏愛使得朱朝陽心理愈加不平衡,才會有朱朝陽眼睜睜地看著朱晶晶摔下樓。
朱晶晶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欺負哥哥,朱永平作為父親難道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但是他還是選擇放縱,但他卻怎么也想不到,正是因為他的放縱,才讓兒子成為“殺人”兇手,讓女兒成為受害者。
“子不教父之過”朱朝陽的異化,朱永平要負很大的責任。
真正的好父親是什么樣子的?我覺得真正的好父親應該是嚴厲不失有禮,他能教會孩子大智若愚,真正的好父親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欲教子也不學呀!與其幻想未來還不如把握現在,因為現在他們都在,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似乎很多媽媽都和孩子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共鳴,《隱秘的角落》里面的王瑤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她在人流眾多的監控里面,可以準確地發現與朱晶晶之死有關的朱朝陽,即便她知道朱朝陽在少年宮有奧數課,她還是一口咬定是朱朝陽“殺”了她的女兒。
女兒死后的她萬念俱灰,只想抓住兇手為女兒報仇,她為報仇不擇手段,先是質問朱朝陽,然后像發了瘋似的指認朱朝陽是兇手,朱朝陽在和王瑤拉扯爭執時腦袋磕出了血,但是王瑤還是不放過他,趁母子二人去醫院的時間段里她在他們的房子附近貼滿“殺人兇手”的告示,給回到家的母子二人重重地打擊。
那時朱朝陽臉上的表情很掙扎,他仿佛置身在一個黑暗的牢籠里,怎么也逃不開,而王瑤覺得這還不夠,她去周春紅工作的地方大鬧,讓周春紅“身敗名裂”,這無形中又給朱朝陽一記沉重的打擊,加速了他的異化。
要知道,那時的王瑤根本沒有證據,她憑的完全是自己的直覺,當朱永平問他:朝陽為什么要殺晶晶?王瑤沉默了一會兒回答:因為嫉妒。這說明王瑤清晰地知道自己平時慣著女兒對著朱朝陽放肆無禮,但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對朱朝陽的冷暴力會重重回饋到她的女兒身上。
因為想不到,所以她放肆地給女兒灌輸“如果爸爸喜歡哥哥,就不會喜歡你了”的思想,放肆地把女兒養得驕縱不知禮數,對女兒故意踩哥哥的新鞋冷眼旁觀……就是這些日積月累的“放肆”,最終讓女兒失去了生命。
如果說朱朝陽是造成朱晶晶死亡的“主謀”,那王瑤就是“幫兇”。
朱朝陽和朱晶晶都是小孩子,厚此薄彼本來就容易產生嫉妒心,發現問題之后應該想著如何去解決,而不是想著如何加重另外一個人的嫉妒,這種做法贏得了一時,卻贏不了一世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道理王瑤不明白嗎?那不一定,也許她明白,就是不愿意朝好的方向做,有時候你對別人的孩子多一份善意,孩子和家長也會記得。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道理人們也都懂,他們會在心里存著感謝,這樣的又怎會想到去害你的孩子!
人與人的本質關系不是斗爭,而是友愛,“斗爭”在很多時候都是兩敗俱傷,兩人都在遺憾和痛苦中了卻余生,那何必呢!
同樣是后母,《下一站是幸福》里面的美音和元宋的關系就處理得特別好,也同樣是同父異母的妹妹,元宋和妹妹就相親相愛,元宋的妹妹非常喜歡哥哥,非常黏哥哥,元宋也把妹妹當小公主一樣寵愛。
對比朱晶晶,那可不要好太多啊。同樣是媽媽,王瑤不知教女,而美音善于教女,不同的媽媽讓兩人的未來截然不同。孰是孰非一眼便知。
養子不僅要育其體,更要育其心,因為比海洋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擁有優秀的品德,不管身處何地都能“吃”得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辭風華年:愛文學愛追劇愛自由,愿以文會友,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