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雨綫 ? ? ? ? ? 時間/ 2016年12月21日
時隔多年,不知怎的,今早突然想起那年冬至,皚皚白雪、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冬日里的冬至,總覺得,北方的冬至比南方來得猛烈,來得激烈,來得熱烈!
猶記得,那是我們上大一時,全班(其實也是全年級,因為我們那一屆縮招)76個同學,人雖不多,可也算是遍布大江南北、橫貫東中西三部,山東的、山西的、河北的、河南的、安徽的、湖南的、湖北的、重慶的、四川的、甘肅的、新疆的……后來在班主任和班委的推動下,決定冬至那天晚上不上晚自習,在大學東區食堂二樓“包場”,全班同學自己包餃子過節……
猶記得,那時的我,雖然生平只愛大米,頗有“無米不歡”的味道,總覺得沒米飯的話,吃不吃也沒什么要緊的。不過,那時,聽到冬至包餃子,心里是無比期盼和激動的,我想,原因有三:第一,全班第一次除了掃雪、跑操、上晚自習、上課等的集體活動,應該會很有趣,畢竟有群有趣的同學;第二,還可以學包餃子,雖然手笨,不一定能學會;第三,過節,一起熱熱鬧鬧的,可惜沖淡冬日的寒冷……
冬至那天晚上,我們全班齊聚食堂,當然少不了正副班主任。那一次,真正見識了我那些男同學女同學的心靈手巧,在包餃子這件事上的“殺伐果決”,和面的,搟面的,剁餡的,游刃有余,場面凌亂中又井然有序,大家忙得不亦樂乎,那時,我才終于見識了那根短木棍——搟面杖的妙處。
三五成群圍在一塊兒包餃子的同學,說說笑笑,比速度,比手藝,比花色,比造型,看得我眼花繚亂,那時,我才發現北方女子的蕙質蘭心之處,發現北方漢子也有顆玲瓏剔透心,包餃子時,手法嫻熟,左捏捏,右捏捏,搗鼓幾下,看眾還沒有反應過來,精品就出現在眼前了,我就徒有驚嘆和羨慕的份兒了。
對于我這類對包餃子一竅不通、什么都不會、手不靈光、眼不巧的人來說,倒顯得不知如何“安放”和“處置”,本來有同學手把手一步一步教,可惜,徒弟太笨了,每次都要“師傅”救場,還引來陣陣笑聲,反倒拉慢了大家的速度和進度,雖樂趣多多、心也有不甘,最后只好以失敗收場了。后來,就攬了運送活,運送餃子皮給包餃子的同學,然后把包好的餃子運送給食堂大師傅……
一群人,聚在一堆,又是同齡人,總是笑料百出,一會兒,這里爆出笑聲,一會兒,那里爆出驚叫聲,放眼瞧去,不僅是手上裹了一層白白的面粉,有的同學,臉上、額頭上,甚至耳朵上都有了,追過去的,跑過來的,抹面粉的,打鬧的……場面好不熱鬧!這時的我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時期,眼里心里都只有追跑打鬧!
真正吃餃子時,男同學多的桌,肯定是你爭我搶,互相逗樂,不過,也別有一番趣味。女同學,顯得文靜得多,亦有其姿態……
這該是最有樂趣的冬至了吧……
一直覺得,北方人比我們南方人更注重冬至,或許和天氣有關,因此,冬至那天,我的北方同學們是一定會去吃餃子的,甚至一天吃餃子都無所謂,理由是“吃了以后,耳朵就不怕凍”……而我,每次,都是以不愛面食拒絕,怪不得,怕冷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