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第一次走進大西北,第一次接近山村,第一次當老師,第一次走月光照亮的山路……
(一)
一月,陽光明媚的傍晚,我同學校支教隊的小伙伴一起踏上去往甘肅之程,開始為期一月的山村支教與調研活動。
第二天下午,我們到了蘭州。在蘭州停留了一晚,次日清晨便乘車繼續前行。那天天氣晴朗,我坐在車上望著一路的風景,有一點期待,又有一絲緊張。中午到達會寧縣城,稍作休息,我們便又轉車去往支教的山村。
農村之于我并不非常陌生,只是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還未去到過朋友口中形容的“偏僻小山村”。因而去之前,自己也是做足了心理準備。
漸漸地,車子駛入了山區,大片大片的山嶺進入視野,路開始變得有些顛簸。從車窗向外望去,黃土地映襯下的天空呈現出單純的淡藍色,偶有幾棵孤樹立在大地之上,帶著一種獨立而倔強的美。之后,大概是進入村子了,每過一段路便出現幾戶莊戶人家。隱隱約約的,視線里出現幾個白底紅色的字,立在一處圍墻之上。當地的同學說,那便是我們要支教的小學了。
車子緩緩停在了校園門口。我下車,望了一眼學校的大門——“銀樹小學”。向里看去,中間是一條小路,兩旁大概是三排校舍。學校有些簡陋,但很干凈。
學校里有幾個學生,澀生生地望著我們,臉上泛著紅暈。領隊和校長交談之時,我們試圖與這幾個孩子交流一下,或許是由于陌生,或許是年齡尚小,他們只是害羞的向我們微笑,對我們的問題卻不作一聲。
之后,我們按照預先的安排住到學校宿舍或是當地的村民家中。我和兩個同學由兩兄弟帶著住到了村長家里,兄弟倆是村長大叔家的老三和老四,哥哥今年初三,弟弟初一,弟弟很愛笑,哥哥則沉穩些。他們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都在外地打工。
村長大叔家的條件在村里算是較好的,內外兩進院子。外面的院子里拴著一只牛,放著幾垛草,還有兄弟倆養的幾只小兔子;靠門口掛著幾棵“玉米樹”,旁邊有一口水窖。里面是一個四合院,院內的東西不多,墻角的一摞玉米整整齊齊地擺放著,看得出,平時收拾得很整齊。村里的房子沒有集中供暖,而是在屋內燒爐子,好在我們住的那間沒有燒火,不然對于我們三個連爐子都沒見過的人來說可真是有難度了。屋子里雖然很冷,但我們睡得炕上鋪了電熱毯,還是很暖和,也因此,我們三個養成了一進屋便上炕的習慣,備課看書一切事情便都在上面進行了。
之后的幾天,我們在這里——怎么說?應該說——住得很幸福。
(二)
到村子的第二天,我們要開始上課了。
雖然之前有講課的經歷,但聽課的對象是同齡人,因而效果多少還有些把握,然而這次面對的學生是自己之前未接觸過的山村的孩子,我便不太自信了——他們的教材是怎樣的,怎樣的方法才能使他們更好理解?他們需要什么,這短短的幾天我們又最應給予他們什么?我在心中產生了這樣的問題。也為此,在去之前自己做了很多準備。
然而直到上課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所想與事實有多么大的差距。
孩子們很害羞,這跟城里的同齡小孩兒很不一樣。他們的微笑很純真,小小的,澀澀的,甜甜的,讓人感到溫暖,又令人心疼。
第一課我們沒講太多課本內容,多是做一些游戲,講一些故事。當我讓四年級的小同學寫下并講述自己的理想時,他們依舊害羞,甚至不敢抬起頭來說。女孩子的理想職業很統一,多是老師,也許在她們心中,老師始終是個神圣而穩定的職業。男孩子的想法也有集中,多是想考上好的大學,而在他們這里,這所大學只有一個名字——清華,這個名字應是單純的代表了他們所有的大學夢想吧。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女孩兒,她說自己愛畫畫,我于是問她:“那你最喜歡畫什么呢?”“樹。”“為什么是樹呢?”“樹可以防風沙。”那一刻,我不知怎樣形容自己的心情。這里長年缺水,樹木匱乏,環繞村子的是層疊的山丘和大片的黃土地,春天萬物萌生的季節卻往往遭受風沙的侵襲。之前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對話場景太多,似乎有些漠視了,然而當自己親耳聽到這些話時,內心還是為之一顫。“大片的黃土地上長出一棵棵小樹苗,它們生長成林,綠蔭遮地……”我在心中替她勾勒出這樣的畫面。
這里的孩子很聰明,這與我之前認為的封閉落后很不一樣。許多問題他們一聽便能理解,當學會一種新的解題方法時,他們會滿意的笑,這笑容令我感到欣慰、感到踏實。他們懂得擁有理想,并有實現它的能力,只是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更多自信的鼓勵。
(三)
每天下午除講課外,我們還有調研的任務。
迎著午后溫暖的陽光,我們在大山環繞下的山村里且歌且行。平日里聽著沒太多感覺的高原歌曲,此時唱來卻意味無窮。一路行一路歌,感受的是自然間的無窮樂趣。而最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里人心的溫暖。村民們都很熱情,臉上的笑容就像這里的孩子一樣很真實。每每去到人家,他們總會拿出自己家中好吃的食物招待我們。村民的生活多數并不富裕,這是我來之前多少能想到的,然而親眼見到還是有些意外。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里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不重視教育,孩子大多都是上過學的,這也無愧會寧“狀元縣”的美名。
越是深入的進行,就越是了解到讀書對于這里的孩子是怎樣的意義——考上大學與考不上,對他們來說就是走出大山與繼續種地的兩種命運。與之相比,想想自己生來就是多么的幸運,上學對我來說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一直到大學也是如此。也許就是因為一切太順利,自己曾忽略了許多。
(四)
上課后的第五天下午,我們進行了朗誦比賽。
或許是年齡尚小,他們的朗誦中并沒有太濃厚的感情色彩,聲音卻生動真實。最令人驚喜的是幾個初二的學生,朗誦稿大多是我們為他們所準備,而這幾個人讀的卻是自己創作的詩歌。雖然作品的整體仍顯稚嫩,但感情的表達已足夠到位。在這樣一個小小的山村,在這樣一個數理化尚為重點的地方,依然有孩子們對文學的熱愛、對生活的思考,這令我驚喜,也令我愧疚——這些日子自己對文學似乎少有涉獵了。
比賽進行得很快,大約一小時便結束了,之后是頒獎儀式,再之后是我們每個老師的感言。我們認真地介紹著自己的家鄉、自己的大學、自己的生活,孩子們認真地聽著,眼神中是好奇、是渴望。
(五)
洋芋,也就是土豆,是這里最常見的蔬菜,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而對于洋芋的做法更是多樣,在村長家的幾天,我最多的感嘆是“原來土豆也可以這樣吃啊”。土豆絲、土豆片、土豆塊、土豆粉、土豆面、土豆餅……而最令我吃驚的是居然還有土豆飯,滿滿一碗土豆絲,我只當是菜,哪知這原來是一人一碗的飯呢。其實對我們來說也是因為新鮮吧,當時覺得還挺好吃,只是之后回家的兩個星期,我再沒有吃土豆的欲望。
每天清晨從住家到學校,迎著朝陽走走山路,到校之后在辦公室內看看書、備備課,然后開始當天的教學。下午兩節課后是翻山越嶺的拜訪、且歌且行的快樂,傍晚沿山路回校,竟看到了太陽和月亮同在一片天空、山的兩邊。晚上從學校再去往住家,數著滿天明亮的星星,走著被月光照亮的山路,到家之后看看書、看看電影……一天過得很充實。
整個村子被大山環繞著,與外面的世界隔絕開來,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社會的浮躁,顯得幽靜自然。眼前很空曠,內心則平靜無欲,心里想的也只有這里的孩子們和自己要教授的內容。
想讓孩子們開闊眼界、走出大山,卻害怕他們失去現在的單純,這是來這里之后體會到的矛盾;不愿擺脫這種平靜無欲的日子,但內心明白,這對于自己來說,只能是體驗,卻不能是生活。
(六)
最后一天了,我們大多沒有選擇講課,而是帶他們看看電影或是講些事情。
我將自己準備好的關于北京、關于甘肅的照片拿給孩子們,向他們講述著照片上的風景和故事。看得出,這些我們平日里在網上能輕易看到或是生活其中的地方,對他們來說則顯得神圣而充滿了吸引力。最后我將照片發給自己班的的學生,讓他們挑選幾張留作紀念,他們的欣喜也是令我意外的,而他們留下的照片則多是關于清華北大等高校——在孩子們的心中,大學依舊是他們最美好的夢想。
(七)
要走了。一大早我們就要啟程。
住家的阿姨早早就起來為我們做了好吃的煎餅,雖然還是土豆餡的,卻真的很好吃。
本想悄悄地離開的,不想依舊有許多學生早早就來到學校,同我們告別。我給住家的弟弟和幾個學生留下了聯系方式,囑咐了他們一些事情。
收到了幾個孩子的信和禮物,禮物挺簡單,漂亮的本子上寫著他們有些稚嫩的祝福的話語。寫信的是我們班一個文筆很好的學生,交給我時依舊是害羞的表情。他對我說喜歡我講課的方法方式,我則鼓勵他繼續熱愛文學,告訴他對于想學文科的他來說,數學也很重要。還是害羞地,他笑著,點點頭。
要出發了,我們將行李提出來,走到車前。孩子們跟著我們來到車前,一個小女孩拉著我的手,眼神里是有些不舍。她是我來這里教的第一個學生,因為當時學生還沒來齊,我對她是單獨的輔導。五年級,還有些小吧,忘記了在這個年齡時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不知該說些什么,于是對她笑笑,像第一次見到時的那樣。
坐上了車,透過窗子,看到竟有些學生哭了,我曾在之前想象過數種離開時的場景,卻始終沒有把這樣一種在文學作品里看到過狀況列入到現實中來,而這一次,它是真實的。
車子緩緩地開出了村子,像來時那樣,我坐在床邊觀望著外面的景象,還是大大的山,小小的樹,溫暖的人家,心里卻多了許多……
(八)
到家了,我漸漸的從山村回到城市的生活。
要過年了,城市里很熱鬧,到處是喜慶的顏色,每天和家人在一起,沉浸在幸福之中。
初一早上,收到了兩兄弟的短信,是問候的話,還有關心的話,因為當時有些感冒,不想他們竟還記得。內心暖暖的,再一次表達了感謝,表達了問候,表達了對兩兄弟和叔叔阿姨的新年祝福。初二,接到了一個學生的電話,想著他們對自己的惦念,心里很感動,覺得自己享受了太多幸福的驚喜。
甘肅的小山村,回憶很多,很美……
后記:此去甘肅之程記于2010年冬天,回憶起來已近七年。我曾與友人說,大學之于我有兩段特別美好的時光,這便是其中之一。那時的日子過得簡單,思緒只停留在山里的一棵樹、一寸黃土和手里的一本教科書上,充實而又美好。后來,每當生活中遇到惱人瑣事,便總想去爬山或是躲進山里清凈一下,以為只有這樣才會與煩惱暫時隔離,找回平靜的狀態。只是再后來,我的生活和工作離大山越來越近,現實中的歸屬地和解決煩惱的避難所成了一體,才越發明白真正讓人平靜的不是這處環境本身,而是它賦予你的內心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