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見面的自我介紹,都會說本名,除非此人的綽號名氣響過本名;如今不一樣了,大家都熱衷于網名昵稱,什么稀奇古怪的都有,甚至很多人交往了很久也是只知道昵稱,大家似乎沒多大熱情,去挖掘別人的本名到底是什么。
秦云這個名字出現在眼前時,我第一眼就斷定他是用本名作得昵稱。真相并不是如此,這恰恰是他的網名。這也是2016年我們見面時才知道。那時得知他是隔壁鎮的老鄉,才確信他不姓秦。因為老家周圍幾個鄉鎮沒有姓秦的家族,何況他還不是外地移民。
他們村周圍基本都姓洪。所以真不出所料的話,他就姓洪,問后果然不出所料。小洪在讀書群里素有老夫子之稱,因為時不時會曬出手寫的對子或者是內涵極深的古韻詩。
那次相聚時,幾個小伙伴就疑惑的歷史,儒學,國學等等一系列問題準備展開圍攻,結果問題還沒問多少,反倒被他的思路完全帶跑了。
別看他年紀不大,不管是道家,佛家,儒家通通有過研究。對一些特別難理解的古代文字也琢磨了不少,比如從隸書,小篆,女貞文,赤丹文等等。除我這個小白完全處于云山霧繞之中,其他幾個人的眼睛一直直勾勾盯著他不撒眼,不時發出感嘆,有種粉絲崇拜偶像的感覺。
經過了解,小洪對傳統文化能如此有興趣,跟他成長經歷有很大關系,因為家庭里對文化教育非常重視,他在小學時就能熟讀和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三百首》等等古典書籍。這在農村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因為有了很深厚的童子功,他對古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可是在農村,這些東西你哪怕再精通,都屬于不務正業范疇。生存問題才是第一位,為了以后能順利找工作,他選擇了理科,報考了機械電氣化專業。
人有時對喜歡的東西,是舍不得割舍的。就這樣,他在邊完成專業學習任務的同時,分出了特別多的精力,繼續鉆研包括國學在內的一些古文化知識。
畢業后他沒有從事所學專業,而是跨行互聯網做起了文化產業這一塊。這可能是他想離自己心目中的方向近一些的原因吧。
就在我們相聚后后不久,他發來信息說已經進了一家國學學堂,開始了國學教育這一精髓的傳授。獲此消息,我們都替他高興,因為所有過去的努力才奠定了如今他距離自己想要的目標越來越近。
離開杭州的小洪,已經在衢州那邊穩定了下來,正在朝著自己的未來奮力奔跑。在此,我們好好地祝福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