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封面
1 墻倒屋不塌
與西方古建筑的磚石結構相比,中國古建筑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木結構,其特點之一是能夠防御地震。
2 造園手法
一是規劃合理且布局靈活多變,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三是十分講究山石、植物等細部處理。
3 裝飾手法
建筑裝飾和詩詞歌賦一樣,要在有限的畫面里表達更多內涵,所以裝飾常用象征與比擬:形象、數字、諧音等。
4 色彩
不單建筑物本身,還要與周圍環境和諧:紫禁城是湛藍天空下的金色琉璃瓦頂,蘇州園林是綠樹碧水環繞的白墻黛瓦,藏區寺廟有濃艷粗礦的色彩碰撞。
5 風水
對風水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批判,不能一概而論是封建迷信。背山面水、負陰抱陽的自然環境更宜居,天井的方整明亮給人視覺和心理上的舒適感。
6 陵墓
從動用70萬苦工的秦始皇陵,到慈禧太后去世才勉強完工的定東陵,還有地上的殿堂和地下的地宮,無不讓我們看到歷史的艱辛。
7 祠堂
相比宮殿、園林、住宅、陵墓,祠堂的歷史其實短得可憐。明代才開始允許修建,之前只是貴族專利。
8 佛山
佛寺進入山岳,讓傳統中國文化中對自然的敬畏,與宗教神明的信奉相通。除了佛山和佛寺以外,佛塔和石窟也是不容錯過的佛教建筑。
9 清真寺
分為早期通商口岸城市清真寺、新疆地區清真寺和內地清真寺。早期的清真寺完全按照阿拉伯禮拜寺的形式建造;新疆地區的清真寺制式上更接近中亞地區;內地的清真寺才有明顯的文化結合。
10 封禪泰山
泰山高不及恒山、險不如華山、美不過黃山,卻成為五岳之首,與歷代帝王的封禪大典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