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身為優秀的知識管理專家,蕭秋水[1]老師的《用所用的存在 與世界相會》展示了她本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的學習,一切皆是修煉。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學習模式
學無定則,切忌墨守成規,適合的學習模式至少考慮一下幾個方面:
學習內容的不同:理論學習與技能學習
理論學習重思考,技能學習更重操練,你覺得學哲學和電腦會用一樣的學習模式學習嗎?
學習時期的不同
學生黨和工作狗的學習側重導致學習模式的不同,剛開始工作和工作多年在財力以及精力 上的不同同樣導致學習模式不同,隨時間的推移,學習興趣的轉移、學習需要的變化以及對學習內容的深入理解,這一切都決定學習模式的不同。
個人學習風格及學習模式的不同
有很多理論歸納學習模式,以下提供一種常見的分類方式,將學習模式分為視覺模式、聽覺模式、觸覺模式。以下引用一個故事來講清楚這件事:
美國羅斯福和杜魯門總統都是聽覺型的風格,聆聽旁人的講解和朗讀,是他們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常常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信息。當上總統以后,常常叫內閣部長天天講解文件。而艾森豪威爾的強項是閱讀,在歐洲擔任聯軍總司令時,他的手下保證將媒體的每一個問題都寫下來交給他,因此,能在會議上口若懸河,簡明清楚地解釋任何艱難的課題。當了總統以后,問題大多由口頭提出,他得當場回答,由于他不善于傾聽,因此常常誤解了媒體的許多問題而答非所問。
所以處于對學習內容、學習時期以及學習模式不同的考量,每個人都應該激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你可以借鑒優秀學習者的學習模式,使用并總結,適用就堅持不適用就拋棄。而這個探索過程是一個不斷匹配的過程,只有愿意接納新事物以及意志力強的人才容易堅持。但是一個建立學習體系的人,將受益終生。
學習方法
概述
為什么學習
人的一生分為3個階段,同時3個階段有著自己的學習觀念:
未成年人階段,事理不明需被督促的“要我學”
未成家的成年人階段,自強自省精神呼喚下的“我要學”
成家的成年人階段,考慮社會環境與自我成長雙重需求的“要我學”好“我要學”
原則上來說學習不需要督促,那是對自我責任承擔的必要要求。況且,真正的力量是來自內心的驅動力——內驅力。永遠不要懷疑成長從來只是自己的事。
真正的學習必須包含輸入與輸出,你能想象只進不出會有什么壞處嗎,體驗過便秘的人都知道(這句大家當沒聽見沒看到哈)。接下來我詳細總結幾個常見的學習手段,當然如果你不喜歡比如說讀書,沒必要勉強,學習的途徑實在太多了,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即使有一天你會發現當初的自己不喜歡讀書是多么可笑。永遠記住重要的是成長本身。
讀書
讀書被稱為最具性價比的學習方式,最具價值的自我投資,如果你還不會讀書,一定要看看我接下來對蕭秋水老師書中的歸納以及聯想,這也是我要詳細講解的。
輸入:
選書技巧:豆瓣看評分,你信任的人的推薦,把這些書加入豆瓣“想讀”中,買書是直接翻閱“想讀”。充分利用豆瓣,“想讀”作為購書參考,“在讀”作為讀書計劃,“讀過”作為讀書總結。
讀書進程中可以考慮的讀書技巧:
不要心疼買書的錢。前面已經說過了,讀書是最便宜的自我投資方式,為了成長這點錢真沒什么的,況且我們國家的書籍與國外相比是相當便宜的了。
范圍宜專也宜廣。既要有領域精深的專家精神同時要保持廣泛涉獵、觸類旁通。可以補充一點的是專業領域與涉獵領域的接觸比例應該是多少,我這里引用“二八定律”專業:涉獵=8:2,我這個觀點參考采銅[2]老師的用主旨問題篩選材料和彭小六[3]的技能之劍理論,這兩個理論分別是他們二人分享個人知識體系構建這個主題提出的。
無需每字必讀。關于這一點,我想說就我個人而言是一個難點,因為總是怕擔心跳讀、略讀會錯過什么重要的信息,但是當你逐字讀完卻收獲甚少同時時間逝去,你會慢慢明白放下這種負擔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是多么重要。
抓住全書結構。這一點可以從某種程度拯救第一點,明白全書結構,你就可以確定你的閱讀節奏,哪里可以提速閱讀甚至不讀沒有時候,不讀什么同樣重要。
好書值得反復讀謝文老師說:自己讀書基本不重視細節,也不重視文采,只關心邏輯、情節思想。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讀,如果你想思考文采,就再讀一遍,只關心文采去讀。一本好書多角度的反復閱讀,這正實現對質的要求。這個時候前面略讀省下的時間就可以更好的使用在好書上了。當然反復讀不僅體現在關注主題的不同,還體現在時間、情境因為個人閱歷增進帶來的更深遠的理解。
輸出:
輸出是知識內化的過程,輸出是復習增進理解的過程
讀書筆記 具體來說讀書筆記的書寫方式極多,我本人給大家推薦一下《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中介紹的筆記記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方法跟拆書幫的理念如出一轍:RIA:1、R(Reading)閱讀圖書片段;2、I(Interpretation)拆書家引導促進;3、A(Appropriation)學習者拆為己用。
書評 這里的關鍵點是敢于書寫與分享,如果你因為自己的水平不夠就不去寫,那么你永遠也學不會如何去寫,嘗試去寫再不斷修正可能會得到更快的成長,只需記住一點,用心寫就可以開始了。
分享 將學習到的內容專屬給別人是檢驗自己的最佳途徑,教是最好的學。當你能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說明你心理的政體理解已經很全面了,說服不了自己的人是不可能說服別人的。
實踐清單 把書中提及的值得嘗試的內容列成清單,一件一件去實踐,并加深對書本的應用與理解。
視覺化 如果有設計或畫畫能力考慮視覺化書籍內容,包括讀書筆記PPT或者書籍故事漫畫化,視覺化表達的過程同樣考驗著邏輯能力。
影視
影視從來就可以既是消遣也是修行,雖然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娛樂方式。
首先,影視劇像書籍一樣創造了另一個時空,給予我們跟多的生命體驗。
其次,影視是一項綜合藝術,是一門學科,從構圖、服飾可以學習設計,從節目安排、環節設計可以學習項目安排,優秀的臺詞可以作為金句積累,典型的人物形象可以作為分析案例與寫作素材,從節目宣傳學習營銷手法……
更何況,有“奇葩說”此類的思維風暴型節目,以及科普知識類節目或優秀人文紀錄片,這些時候,看片的過程本身就是知識的輸入。
最后,你可以將思考所得寫成影評,同時你可以看優秀影評作者的影評,又是一種學習。
當然,如果有一技之長,為你喜歡的作品繪制手繪、制作海報、剪輯視頻同樣是很好的提升技能的手段。
旅行
我始終認為,旅行是一場冒險,是一次項目管理,這個項目包括出行前的準備、旅途中的游玩、結束后的總結,一次由你自己主導的旅行行程,是很好鍛煉機會。
在陌生的環境,一切的平凡都有可能成為不平凡,破除對未知的膽怯,保護好自己,然后享受未知帶來的欣喜,多么好的體驗。
多元文化的碰撞帶來的是視野與格局的擴展,有機會多出去走走,用開放的心態體會世界的多彩。
其他
有一個公眾號叫做“不止讀書”,創始人魏小河解釋道:關于為什么叫不止讀書。
因為真的不能僅僅讀書啊,你看這世界多么美好,美麗的風景美麗的人兒,美麗的數碼產品美麗的app,美麗的電影美麗的蒼老師,光看書你就白瞎了這神奇的祖國和世界給你的造化。書是生活,但不是全部,梁文道說,讀書到最后,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的去理解這個世界的復雜。
讀書終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能夠立馬見到效果的投資,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最好不是山倒海移,而是細水長流。
嗯哼,我的話說完了。最后一句:不止讀書,更請讀書不止。
這段話送給大家,不止讀書,讀書不止。
事實上,蕭秋水老師在書中提及的學習方法還有很多,我個人就非常喜歡其中情緒管理、待人接物、跳槽攻防戰、自由職業者、送禮的藝術,這幾篇文章都是用整套體系解決具體問題,并在文末設置好推薦清單,往往也不會僅僅只是書籍推薦,這里的每一篇文章本身就內容及其豐富,加上拓展材料,非常清晰實用,很好體現了蕭秋水老師知識管理專家的專業水平。
獲得改變
講了這么多,不去行動然并卵。
馬上行動
我說我要開始讀書,如何讀書呢?不行我應該先讀一些關于如何讀書的書,那我讀什么好呢?我要去豆瓣上看評價,這書不錯,不行不行太理論了,我一定堅持不下去的,這本書比較短,不行不行,這書評價也太低了,這本書可以啊,就是太貴了。終于買來了一本書,我要好好想一想什么時候讀書,讀書前要準備什么。這時候書就在我面前,咦,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
好嗎,你花在思考要不要讀的時間比讀書的時間還要多,然而你卻忽視了一切的思考都需要成本,而因為猶豫浪費的時間才是最可惜的。看清時間成本告訴我們想要改變,請馬上行動,猶豫只會加劇時間成本,讓改變更加困難。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請馬上行動
請馬上行動
請馬上行動
什么?不知道怎么行動,買本《用所用的存在 與世界相會》好了。
-
蕭秋水,蕭秋水,暢銷書作者、自媒體人。自由職業者,知識管理專家,旅人。被譽為“奮斗人生的典范”,致力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認為“工作是讓人成長最快的途徑”,信奉努力和學習,喜歡旅行、攝影、寫作、讀書、運動、繪畫,喜歡體驗各種人生境遇并樂于分享。 ?
-
采銅,采銅2011年6月3日,加入知乎成為第41161號用戶。至今為止,采銅貢獻了975個回答,獲得了493598個贊同與115293次感謝,其較真的精神、理想主義的情懷,被知乎網友公認為“知乎精神”的代表,著有《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
-
彭小六,簡書簽約作者,著有《讓未來現在就來: 成為高效能的行動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