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剛剛播放就引來來了網友們的紛紛好評,而介紹關于劇中劉太后這個人物時只短短數集,有些人感覺不夠,有些人感覺不熟悉,這“劉太后”何許人也?
小編要通過這篇圖文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劉太后”,順便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宋朝的歷史,這樣言歸正傳,我們就講一下這位宋朝第一太后。
劉太后,人稱“劉氏”,名劉娥,出身不好,早年劉氏善說鼓兒詞,就是邊搖撥浪鼓邊唱歌。劉氏十三四歲的時候,她嫁給一名年青銀匠叫龔美。劉氏嫁夫隨夫,跟著龔美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
龔美手藝出眾,又為人和善,善于結交朋友,尤其與襄王府里當差的張耆交好。通過多方打聽,龔美看見了一條平步青云的機會,那就是襄王,正是未來的宋真宗趙恒,此時他的名字還叫趙元侃,尚未被冊定為太子,年僅十六歲。
宋真宗趙恒
后來聽說宋真宗趙恒招妃子,作為丈夫的龔美也想沾沾媳婦的光,憑著劉氏的外貌和能說會拉說不準這一下,“烏鴉變鳳凰了”自己也能以后大富大貴,這時龔美直著就與劉氏表妹相稱,又拉攏張耆,向宋真宗吹點耳邊風,夸其“蜀女多麼的貌美”,這一聽宋真宗的哈喇子都掉下來了,借著這個選妃機會,宋真宗就對著張耆說:“我的友,趕快帶來讓我見見”。
劉氏天生麗質,聰明伶俐,與趙恒年貌相當,趙恒一看便相中了,這趙恒哪見過女人長什么樣,一般只要比他乳母長得好看他都喜歡,很快如膠似漆。然而這個事讓趙恒的乳母秦國夫人知道,一聽劉氏曾經嫁過人還出身寒微,勸趙恒不要玩真的,結果宋真宗沒聽她的,宋真宗心想“談自己的愛情,讓別人說去吧”,他乳母秦國夫人一看宋真宗已經中了“愛情的毒”,愛的死去活來一發不可收拾。只好報與宋太宗,太宗大怒,為啥怒?身為大宋皇子不娶名門閨秀,就喜歡出身卑微的,卑微到也可原諒,弄半天是個“二婚”的,圣旨一道下來,就將劉氏趕出京城。
太宗一想,“是不是想媳婦想迷了”,然后通過精挑細選,選了為丑女嫁給了趙恒,“貌丑不止惑君”,就為十七歲的趙恒賜了婚,此時趙恒被封為韓王,新娘為忠武軍節度潘美的八女兒,十六歲的潘氏受封為莒國夫人,也沒活太長時間就去報到去了。
劉氏一想還是不能走,別管怎樣也不能走,走了什么都沒了,畢竟趙恒這伙計是內定的以后的“一把手”,便對著趙恒“一哭二鬧三上吊”,趙恒也不愿離劉氏遠去,趙恒也不知有什么辦法了,此時的張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說把劉氏偷偷藏自己家里,到時月黑風高時,讓宋真宗翻墻頭來見她,就這樣偷偷摸摸,劉氏過了十五年。
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歲的宋太宗趙光義病逝,遺詔傳位于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恒。趙恒繼承大統,這時的劉氏倒吸一口氣,心中無比暢快,總算解放了,再也不用與劉氏偷偷來往了,而劉氏也明白了自己的容貌也不在年輕,那什么和這些“小妮子”比,便開始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慢慢的不再是邊搖撥浪鼓邊唱歌小姐姐了,現早已才華出眾心機女了。
劉氏一看家族沒有實力,也沒人脈,舉目無親,便向真宗提出,愿讓表哥改姓為劉美,做自己的兄長,繼承劉家香火。其實,龔美早已跟隨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將自己的媳婦讓給他”就這一點,看出這個人多么的忠心。劉美任官,既不阿附于權臣,對部屬也關心備至,出任在外時他的隨從兵卒,都按省籍定時輪換,從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勢力,有了宋真宗這個靠山比什么都可靠,還拉攏什么多浪費錢。
劉氏也很想當皇后,可是當皇后,自身條件不行,明著當必定群臣反對,皇后呢,說白了也不是他相當就能當的畢竟選擇權在宋真宗手里邊,宋真宗也知道群臣反對劉氏當皇后,就這樣不封她當皇后,封郭氏為皇后,封劉氏四品美人,網友們或許一聽“美人”級別很低啊,其實在這個時候這個職位僅次皇后了,名副其實的后宮“二把手”,這時候的劉氏,終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劉氏雖然已經36歲,可是她聰慧溫柔,一直獲得真宗的專寵,有才華的女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即漂亮即有才華。
劉氏是不能生,郭氏是生的活不長。郭氏一連給宋真宗生了三個孩子,可惜呢最大的活不過9歲,后傷心過度,身子一天不如一天,不久便病死了。
宋仁宗趙禎
劉氏這下總算熬到頭了,榮登后宮一把手,畢竟名義上還不是,作了作宋真宗的思想工作,再天天吹枕邊風,宋真宗最后想立劉氏為后,此話一出招來群臣的極力反對,其中便是寇準、李迪等一隊的朝臣,可是劉氏也想到了沒有兒子,不管怎樣那個位置也做不上去,即使坐上去自己的位置也是坐不穩的,便想了一招“借腹生子”,劉氏侍女李氏生下一子趙受益(即后來的宋仁宗趙禎),但是一出生就被抱到劉氏那里,也因此皇子雖然是李氏所生,卻只認劉氏為母。
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劉氏懷孕,而劉氏既已"生子",真宗便詔告群臣,欲立為后。然而不少高級官員都知道劉氏"生子"的真相,真宗無奈,幾次欲"立之",劉氏都不得不"固辭"。劉氏也明白自己在朝中沒有自己的勢力,這時增個皇后位再被認為想當“武則天”,便幾次推諉。
寇準
宋真宗到暮年,患病無法處理朝政,便讓劉氏代為管理,群臣反對聲一片,而劉氏也發現如果朝中沒有自己人或者能為自己說話的人,隨時到能將自己推入險地,畢竟宋朝的文人嘴太厲害,“說不死人,寫也能寫死人”,便開始培植勢力,這個時候出來宋朝第一大奸臣了“丁謂”,丁謂這人極其聰明,只要能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宋朝官場“小能能”之稱,這人也有極強的政治長遠的眼光,他明白宋真宗也活不了幾天了,太子還小,以后仰仗的人便是劉氏,他用心也要抱好大腿,為了表忠心就拿“當朝宰相寇準”開刀,天天哭著向宋真宗告狀,宋真宗然后再找劉氏商量,劉氏再給宋真宗說“丁謂言之有理,是自己人,丁謂說得對”,然后寇準三次被貶,遠離了權力的樞紐。
[圖片上傳失敗...(image-df72a2-1586690137273)]
丁謂
劉氏看見“丁謂”如此能干,就讓他當了宰相,就順利接替了寇準的職位,丁謂這瞬間紅極一時,誰也不放在眼里,隨意任命官職,而朝中有個叫李迪的人和丁謂官職級別差不多,李迪對其很不滿,為何?一開始是丁謂和李迪連手把寇準給拉下來的,然后丁謂自己去向劉氏邀功去了,后來發現都成丁謂一個人的功勞了,“分贓不均”,甚至在宋真宗面前李迪公然向丁謂單挑打架,上去就是一板磚,宋真宗一看勃然大怒,將二人各降一級,罷去宰相,分別到到地方任職。
這時丁謂哭著去見劉氏,一鼻涕一把淚的說全是為了皇后,瞬間便把劉氏感動了,詔書還沒下發出去,劉氏便給宋真宗商量,將丁謂去戶部任尚書,作為沒有靠山的李迪沒那幸運到了地方為官,丁謂到了戶部心總算可以落下了,心想只要沒出京城宰相之位還是自己的,果然沒過多久丁謂又當上了宰相,丁謂心中想“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劉氏
宋真宗去世,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而小皇帝趙楨這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氏處理政務。
然而丁謂想獨攬大權,欺上瞞下,以為劉太后是女子無見識,劉太后雖然當初因為后位不穩培植他,多年下來早已查知丁謂的不法舉動,丁謂不過是劉氏一顆棋子罷了,怎能與劉氏相比,此時更是怒不可竭,決心除掉他。當年六月,與丁謂勾結的宦官雷允恭被誅,丁謂罷相貶謫。丁謂被貶后,劉太后開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聽政。
劉太后死后,宋仁宗沒有像漢朝對待“呂氏”唐朝對待“武氏”一樣,劉氏家族受尊崇更勝昔日。
后史學家常與漢之呂太后、唐之武則天并稱,史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