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家鄉位置偏僻,經濟滯后,于是教育的發展也落后很多地方。
其他地方在小學三年級就學的英語,我們到了初中才觸及。
漢語拼音字母,超級瑪麗、坦克、魂斗羅等家用游戲機里的單詞,start、go、help……便成了我們學英語的全部基礎。
底子薄讓我們學習英語苦不堪言。當然這與教育方式也有關。幾章簡單的對話課后,英語試卷里竟出現了閱讀理解題。
兩三百單詞組成的短文里,認識的單詞屈指可數,更別說要理解大意,解答題目了。
? 剛開始,大家的英語水平都在一條線上,并沒有誰與眾不同。
? ?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課程的繼續,有一種叫做天賦的東西開始在部分人身上閃閃發亮。
總有人以大家瞠目結舌的速度結束單詞背誦,大搖大擺走出教室享受自由。
總有人被老師當眾宣告第一名的成績,迎接四周艷羨火熱的目光,收獲嘉獎。
并且還總是她或他。
學霸小游,老師的重點培養對象,同學們的學習榜樣。大家背單詞的時候,他在操場揮汗如雨;大家做題的時候,他在小說世界里神游;晚自習時,他抱著游戲機,對著《三國志》里的中國地圖,縱覽天下形式,運籌帷幄,思考救國方針。
可無論是背單詞,還是考試,都沒有人能勝他。
這一切都被老師看在眼里,他非但不制止,竟借機向其他班老師吹噓,因為自己教育水平高的緣故,帶出了一個天才。這也讓小游聞名整個年級。
斷點式的學習,使他游刃有余的應付了前兩年的考試,但在第三年知識匯總時,小游卻感覺力不從心了。構建不了完整的知識網絡,漏洞太多,考試成績越來越不理想。
到最后,老師和同學都已經習慣他的成績在中等偏下了。待到他醒悟過來要努力時,中考已至。
而班里幾個資質一般,但貴在勤懇的人卻追了上來,在中考中遠超小游。
通往成功的路上,天賦從來都不是最好的仰仗。
依靠天賦,在最初的確能夠輕松超越常人,領先的太過容易,便輕視了學習,中斷了持之以恒的努力。
然而天賦就像灶中燒的正旺的柴火,不添加勤奮的干柴,始終也會有燃盡的時候。
縱然天才如方仲永,最終也只得泯然眾人矣。
現實世界里,大眾也只會根據結果評判,對本有天賦最終卻并未有好結果的人,也只會幸災樂禍的說,你也就只是有點天賦而已。
而那些最初走得很艱難,像是永遠不可能追上那些天才的步伐的人,以勤奮作舟,一步一個腳印,不放棄努力,一直選擇向前,最終厚積薄發,老天也不會放棄他們。
? 2.
畢業進入社會,學設計的意識到,整天待在辦公室是浪費生命;做銷售的發現,自己竟如此討厭與人溝通;學建筑的醒悟,其實自己是文藝青年。
于是部分討厭現狀的人決定改行。
決定開墾第二職業。
第二職業哪里尋?
青蔥歲月里,曾經擅長并有天賦的某項愛好,或許將為找尋第二職業指引方向。
它潛藏心中已久,此時感受到了你內心的召喚,蠢蠢欲動,正欲覺醒。
設計師便開始自學攝影,銷售員轉行研究機械,學建筑的拿起沾滿灰塵的畫筆。
? ? ? 但隔行如隔山,學校里的幾年,即使是個學渣,在知識儲備以及技能方面,或多或少也都有了一定的基礎。
如今決定跨行,等于是完全摒棄所學,在新的領域,從落后別人幾年的零基礎從新開始。
縱使你在那項領域里非常有天賦,要超越別人幾年的積累也是很難。
那沒關系,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堅持學習,總有一天能趕上浸淫行業多年的翹楚們。很多人這樣為自己打氣。
但,總有一天是哪天?
很多人畢業工作已有兩三年,年齡二十四五,遠遠的都可以看到前方若隱若現的而立山頭。
相比業內的專家們,我們已經落后太多,想要望其項背甚至超越,僅憑腳踏實地去努力還不夠。
成年人的學習與在校學生的有很大不同。
學生的唯一任務只有學習。除掉睡覺的8小時,他們甚至可以支配剩余的16個小時用來看書。但對有工作的成年人來說,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富足的時間。
身處社會崗位的我們,要肩負所在職位的責任;要應付明爭暗斗,爾虞我詐的職場關系;下班后還有不得不去的酒局。
它們一個個張著貪婪的血盆大口,毫不留情的將精力最好的時間吞噬。
玩著角色扮演的我們,不可能再像學生那樣偏重過程型的學習。
我們更需要效率和方法。
更需要目標型,總結型的學習。
自媒體火了,在內容創業,知識變現的大好背景下,寫作是一條非常好的出路。
不少人開始利用空余時間寫作,想打造自己的公眾號,寫專欄,出書……
但馬上便遇到了問題。
拿每天業余2小時寫的東西,與整日咬文嚼字的專業寫手搶飯吃,好像很沒道理。
詞匯量太少,寫不出優美的句子;缺乏閱讀輸入,沒有干貨積累,文章邏輯混亂,自己都不明確究竟要表達什么,只是為了寫而寫。怎么可能打動讀者呢?
選擇努力的目標,總結出努力的方法。
寫作是一個很大的概念。
要開始自媒體寫作,寫作的方向是劍指公號軟文,或是主攻傳媒專欄,抑或是連載小說報紙書刊,都需要我們根據自己的特點做出選擇。
術業有專攻,什么都想涉獵是不可能做好的。
確定了目標,接下來的關鍵是怎樣利用已經剩余不多的時間,以及如何分配精力。
做好時間管理,列出需要提升的各項能力,分別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無關的APP、游戲和劇是無底的黑洞,它們接過工作的接力棒,繼續吞噬下班后的精力。
等到我們在其中滿足了心中的懈怠,意識到需要努力的時候。眼睛卻已承受不住眼皮的重量,已無力再進行有效的學習。大腦便會勸你道,今天先這樣,明天再努力吧。
這種妥協就像是不可抗拒的魔咒,讓人每天都在重復這樣的心理交戰。
總是屈服于內心的懈怠,能力也就始終得不到提高。
乘著精力正盛,唯有立馬行動,才能將所有的誘惑拋在腦后,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
憑借持之以恒講究方法和效率的學習,加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才有可能和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有對話的機會。
你所擁有的天賦,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努力的方式不對,也就是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沒能達到有效努力的效果。也就不能稱得上是有效的努力。
很可能只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卻是暴殄天物,始終也難以登堂入室。
長時間看不到努力后的結果,加上面臨著各方的壓力。很多人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懷疑自己的能力。最后遺憾地在跨行的路上選擇了放棄。
而在專業人士眼中看來,沒能走到最后的你,也就只是有點天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