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博斐訊集團創建了新的互聯網品牌“易公司”,開發了一套在線系統,形成“線上提供服務+線下完成業務”的模式。服務標準化,價格產品化的新形服務方式。告別了傳統的看人宰價,服務不規范,一直讓創業者東奔西跑的模式。
年初時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李樸民指出,2015年全國新登記注冊企業平均每天超過1萬家。這個蛋糕足夠大,快法務、綠狗網、知果果等企業也是蛋糕的分食者,提供類似的工商注冊、財稅代理、知識產權、資本運作等方面服務。在同行業的公司中,易公司做出了三個差異化:
1、不做天貓,做京東。易公司模式類似京東的“自營+平臺”,工商、稅務、知識產權等標準化業務完全自營,設計法務、資本運作服務等會和供應商一起合作;
2、在服務的源頭上搶客戶。免服務費的工商注冊是易公司用來吸引客戶的主打產品,企業級服務的用戶粘度很大,一旦開始使用某個企業的產品,再換其他企業成本較大,所以一定要擴大入口。
3、和創業機構合作。易公司不斷的各大創業孵化器以及各大創業機構聯合,為創業者提供服務、共享資源,然后選擇好的公司進行路演,幫助這些企業實現和投資機構的對接。
企業級服務提供者的理想狀態是打造生態,拿下一家客戶后,成為這家客戶其他服務的中間人,比如對接投融資,進而拓展業務,豐富盈利模式。
易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付費服務,例如財稅、知識產權等。目前易公司每月新增客戶約2000家,其中有80%是付費用戶。
為創業者提供了十多年的服務,易公司深感創業過程中的“坑”太多,一不小心就容易掉進去??偨Y了“創業四大坑”:
1、注冊資本金不能太多。現在很多企業很虛榮,不斷提高注冊資本金,比如5000萬、3000萬,對于初創型企業,這樣是不對的。除游戲類企業要求1000萬注冊資本金外,科技類、文創類的注冊資本金最好不超過300萬,100萬左右為宜。太少了不行,實力太差;太多的話,萬一虧損了,賠進去的比你這幾年賺得還多。
2、注冊公司名時一定要同步考慮自己的商標、商號,避免被人搶注。如果要求公司名與商標名一致,一定要及早考慮,可能出現公司名注冊成功,而商標名已被搶注的情況。并且互聯網的域名等資源也要適當考慮。
3、要在資本進入以前,整理好公司的無形資產,補全相關牌照,否則會影響公司估值。現在的創業者完全不重視無形資產部分。
4、在沒有會計的情況下,盡量委托專業規范的財務公司打理財務,請他們做相關財務判斷。這樣能在各項指標上看到公司的現金流是否正常,判斷何時應該啟動融資。
2016年易公司的重心仍在于擴大入口,成立更多分公司,加大對營銷宣傳和系統建設的投入。希望能為更多的創業者服務提供更專業,優質,價廉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