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氣晴朗的話,我是愿意緩緩的經過早市,走過河邊,穿過小區,繞過操場到達教室的。天蒙蒙亮時的早市是很有誘惑力的。年輕時候覺得那是世俗的,無聊的,斤斤計較的,低級趣味的。忽而有一天就變了,喜歡早市上熙熙攘攘的朝氣:太陽還沒照射過來,這里已經帶來了一天的活力。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海鮮、干果、家禽等擺開了架勢,一一呈現自己獨特的味道和顏色。拉著行李車的大爺大媽,一邊精心選擇食材,一邊盤算著中午給孩子做些什么好吃的?商販們一邊討價還價,一邊也在估算著今天早上的收成。時時會有年輕的美女走過,身著裙裝,腳蹬高跟鞋,對我如同女神一般的存在。有時也會偶遇幾個早上沒課的學生,嬉嬉鬧鬧著出來買些水果提回宿舍吃。
這不就是生活里那些值得熱愛的煙火氣嘛?
而今天,微雨的早上,早市沒有成形。
走到一個小區門口時,一位六七十來歲的老奶奶坐在路邊,面前鋪著的塑料布上擺著一點點的菠菜,旁邊的袋子里裝著一些野菜,北方很多地方稱之為面條菜。看著被小雨打濕過的鮮亮的菠菜,腦海里隨即出現菠菜湯、菠菜餅的畫面,禁不住美食的誘惑,選了點菠菜。老太太極力推薦面條菜,“放點面,蒸蒸可好吃了”!“包水餃也很好吃”!雖然公婆回老家了,自己也不擅長這個,仍舊打算嘗試一下。從她的袋子里揀一些菜,她也給我幫忙。一邊揀一邊告訴我回去怎么擇菜。她的手上都是干裂的紋,看著堅硬、滄桑卻也執著。她穿著鄉下常見的黑色布鞋,鞋底沾滿了泥。這樣子讓我想起媽媽,她干活的時候也愛穿這種鞋子,大概十幾塊錢的樣子,我們給她買的鞋子她都收起來,有什么事情的時候才穿一穿。
下午無事在家里,做完經絡行走之后,生活似乎隨著我動作的緩慢,也慢了下來。我看見自己像已經過世的姥爺一樣,慢慢的坐在茶幾邊。拿一棵菜,揀掉底下的干葉和爛葉,然后再拿起下一棵,如電影里的慢鏡頭一般。
當時光慢了下來,當心慢了下來,我似乎進入了姥爺那時候的生命狀態。半下午的時候,菜市就已經開始稀稀落落有人了,他慢慢穿戴好衣服,一顆顆扣上扣子,帶上帽子,出門去到菜市,選好早就在心里琢磨好的豆腐,茄子,或別的蔬菜。回家之后,一棵棵擇了,細細在水盆里清洗。有時候他會買小魚,一條條用剪刀剖開收拾,早早地就燉到鍋里。有時候他會突然想起別的,然后就再走幾步路,再去一趟菜市,來回往返的路上,總是能碰到親戚鄰居之類的,然后就話話家常。知道我們要回老家時,他的準備工作隨著菜市一開始也就開始了。而每當我們趕了幾個小時的路,進到屋子的一剎那,總能聞到已經飄著的菜香。他是不用高壓鍋之類的,用的是最最普通的鍋,給我們燉幾個小時,做出最有家的味道的菜。他一生善良、簡單、清白!
我的生命里是深深地打著我的父母祖父母的烙印的。
他們在土地上生長,依賴土地生存,他們對食物有本能的珍惜與感恩。
今天中午的飯食是自己做的,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一點點蒸野菜,一點點蔬菜,當食物經過細細咀嚼,伴隨著牙齒與舌尖的攪拌,它原本的味道在嘴里緩緩蕩漾開來,身體所有的細胞都收到了一份對食物供養的感恩:慢下來,再慢下來,與食物做個飽滿的碰撞。讓它的生命呈現,也就是與自己的生命深度鏈接。
打開感官,放慢步伐,生命的美好一一呈現。
真實的生活,所需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