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奶奶(2)|命運無望,“枯枝敗葉”也會綠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葉然(青年作家)

童年之所以值得回憶,只是因為童年里有的一切,二十年后,已經面目全非。

院子里的枯枝干經過一個又一個冬天的悲情守望,終于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發了芽。那是生命自然生長的結果。低頭專注于壓井的祖母聽到我說話,便停下來,走向我。我站在樹干的旁邊,她站在我旁邊。

祖母盯著剛剛發芽的枝干發呆的表情是迷人的。上了年紀的人對待什么事情都是溫柔的、感情細膩的,包括對一棵幾乎沒有生存希望卻又偏偏發了芽的枯樹。我說讓它死了算了。便上了手,去揪一棵樹上,唯一的樹芽。祖母明顯不高興了,將身體挺的直直的,一把手將我的手拽回來。

她半開玩笑地說:“別不懂事兒,跟我小時候一個樣兒。”她沒有將我跟父親的小時候比較。我與祖母長著同樣的鼻梁,有著同樣的脾性。不同的是,祖母的美,始終讓我望塵莫及。

祖母的青春年華是振奮人心的,也是悲情的美。抗日戰爭時期,祖母一家便過上了四處逃難的日子。祖母講故事的時間又開始了。打了半桶的水在水井旁呆著,祖母已經在院子里的板凳上坐好,看著坐在她對面的我了。

兒時,祖母走去哪里,我便跟去哪里。有她在的地方,就是安全感。

她講的抗戰背景與所有人知道的都一個模樣。然而,她每一次講述都是對她童年的一次回望和對屬于她的歷史的感懷。歷史在人的感念與尊重里,變得魁梧和偉大。

她的嚴肅又在故事里重塑了。

她說,因為自己是小閨女,所以要將灶臺里的煙灰抹在自己臉上,以防讓日本人看到,被抓了去;她的家人將她藏在麥秸稈堆里,并且告訴她,如果沒有他們來“取”她,任何時候,任何人來,都不要走出去。那時,以為電視里出現的如此畫面是被人重新勾勒的,直到祖母悲情地將這“故事”慢慢地講完。此時,沒有任何人能夠抵得上家父、兄長的呼喚聲值得信任。

祖母說,祖父是最怕死的,可是上了年紀的人又有誰不怕死呢?越是接近死亡,越成了生命的“膽小鬼”。祖母是個感性的人,而這種生命本體的特質,又偏偏具有遺傳特性。所以,我們便都是如此了。

縱使初春,還是天寒的,祖父也不忘騎車出去走一圈。回來時,祖母的故事已經結尾。祖母看到祖父回來,便知,做飯與吃飯的時間又到了。在祖母的一生中,有兩件大事是不能不做的:田地勞作,做飯給祖父吃。感情要看老,祖母與祖父一生的感情便是在此了。

祖父見廚房上的煙囪沒有動靜,便開始督促了。沒等他將話說完,我便迫不及待地告訴他一棵枯樹的發芽“事件”。當一樣事物失落到即將讓人忘記它的存在,轉而又見重生的希望,便像心心念念的禮物終于等來,拿到手的那刻,沒有其他的,只有沒有準備的歡喜——所謂的熾熱的生命竟如此觸手可及。

我常常向祖母說,祖父最是個“無所謂”的人,除了他自己,沒有人可以住進他心里。令我驚訝的是,祖母拒絕了我對祖父的人格的定義。在嫌棄里彼此相守,已經成了他們的相處之道。

關于做飯的事,祖父不再催促,也并沒有理會我說的發芽“事件”,他坐在自己的躺椅上。院子里,三人成組。我望著頭上熾熱的太陽,祖母望著瞇上眼睛的我的祖父。然而,祖母終主動起身了:“給死老頭子做飯去,不順心就‘叫喚’。”

我只是望著祖母將直挺的身體搬進廚房。這世上有一種感情,總是奇怪的很,吵不散的感情始終屬于物質困乏的過去。過去的童年是悲情的,縱使人老珠黃,吵鬧的情感,也是美的、粘著的。

似乎,不是今日向往的自由塑造了美好的終老相守,是傳統成就了它。在中原大地的一隅,有一對老人,終生未曾出走過,亦即將度過他們偉大的一生。

不知過了多久,院子里那棵發了芽的枯樹終還是枝繁葉茂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教學評價是為了教育而進行評價,而不是為了評價評價,更不是為了評價而教學。 教學評價在當代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偏向于單...
    54國慶閱讀 3,250評論 0 1
  • 感賞兒子知道明天是周一,兩天的游戲大戰終于在周日晚十點鐘結束。 感賞自己在兒子玩游戲的這兩天里,沒有特別崩潰(上午...
    燕子重生scy閱讀 136評論 4 3
  • 七律《贊兩會召開》 ……梁靖青 四海波濤掀巨浪, 五洲春雨送梅香。 南來北往賢人聚, 海北山南頌吉祥。 催馬揚鞭追...
    常樂人生閱讀 869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