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個關于這個問題常見爭論的小笑話{來自知乎}
? 小人兒A第一個發言了:“這個問題很簡單,肯定是先有雞,而原始的雞都是直接產卵下小雞的,其中有一個骨骼驚奇的雞變異了,然后產下了第一個雞蛋,于是才有了蛋。慢慢地隨著物競天擇的理論,那些直接產卵的雞都死掉了,都被淘汰了,所以現在就剩下只能下蛋的雞了”
? ? 小人兒B剛聽完就不耐煩了,急躁說道:要按你這么說,你怎么不換一種對立的思路呢?從前,這個世界上根的本沒有雞,只有一種叫做gogodie的動物,而有一天這個gogpdie生下的蛋變異了,這個變異的蛋,最終長大了成了雞,于是才誕生了第一只雞,而這個雞是可以繼續下蛋的,所以后來雞就多起來了。
? ? 小人兒C聽完了之后好好想了想,然后說道:要按你這么說,我們再換個角度,你說雞蛋雞蛋,雞在前,蛋在后,雞生下來的蛋才叫雞蛋,所以肯定是雞在前,蛋在后。
? ? 這里用比較詼諧幽默的方式表達了一些人們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
? ? ? ? ? ? ? 首先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算得上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了,或許從哲學、科學角度都無法得出精確的答案。因為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命題是可大可小的,僅就這個命題而言很難得出答案,選擇雞或者蛋其中任意一方都會陷入死胡同。
? ? 你當然知道,如果你說先有雞,我會問你這只雞從哪里來,如果你說先有蛋,我同樣會問你這只蛋從哪里來,所以這兩個答案都是不可取的。你很可能
會用進化論來解釋,當某種動物進化成雞的時候,這種動物的蛋也就變成了雞的蛋,所以雞和蛋幾乎是同時產生的,不能分出先后。事實上,許多人都是這么回答的。可是,這種回答只是把問題往前推了,因為對于在雞之前的那種動物(比方說某種鳥)來說,問題仍然存在:先有這種鳥,還是先有這種鳥的蛋?即使一直推到植物,我仍然可以問:先有這種植物,還是先有這種植物的種子?
? ? 你先還是我先,這事咱們得搞清楚!
? ? 推到靠細胞分裂來繁殖的單細胞生物,我仍然可以問:先有這種單細胞生物,還是先有它的分裂?在所有這些場合,問題仍是那同一個問題,問題的性質絲毫沒有變。那么,我們還是回到雞和蛋的例子上來吧。
? ? 這個問題的難點在于,我們既不能追溯到不是蛋孵出來的第一只雞,也不能追溯到不是雞生出來的第一只蛋。在雞與蛋的循環中,我們不能找到一個開端。然而,沒有開端又似乎是荒謬的,我們無法想象在既沒有第一只雞也沒有第一只蛋的情況下,怎么會有現在的雞和蛋。
? ? ? ? ? ? ? ? ? ? ? ? ? ? ? ?
? ? 世界有沒有一個開端的問題只是在無限大的規模上重復了這個難題。難題的實質也許在于,我們不能接受某個結果沒有原因。如果你為世界確定了一個開端,就必定要面對這個問題:造成這個開端的原因是什么? 無論把原因歸結為世界在這開端之前的某種狀態還是上帝,你實際上都已經為這個開端本身指出了一個更早的開端, 因而它也就不成其為開端了。如果你否認世界有一個開端,也就是否認世上發生的一切事件有一個初始的原因,那么,沒有這個初始的原因,后來的這一切事件又如何能作為結果發生呢?我們的思想在這里陷入了兩難的困境。康德認為這個困境是人類思想無法擺脫的,他稱之為“二律背反”。但是,也有的哲學家反對他的觀點,認為這個困境是由我們思想方法的錯誤造成的,譬如說,用因果關系的模式去套宇宙過程就是一種錯誤的思想方法。
? ? 這兩種看法究竟哪種對,哪種錯?我建議你不妨再仔細想想雞與蛋的問題,然后加以評論。摘自——周國平《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 ? 然后,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待
? ? ? 我花了好幾天來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并得出了屬于自己的結論:這個問題其實不能用簡單的誰先誰后來回答,因為無論你的答案是雞還是蛋,你都深陷在邏輯的天然陷阱中不能自拔,因為它背后隱藏著的是一個很艱深的哲學課題。
? ? ? 在回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給雞樹立一個哲學上的模型,簡單地說,我們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給雞下一個哲學上的準確定義,但我們隨著思考的深入,你會發現這實際上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給雞建立一個哲學上的模式是困難的,因為所有生物始終處于不斷地變化當中,相對于動物的進化過程而言,人短暫的生命不過是南柯一夢,我們在有生之年基本上感覺不到一種雞在進化中的細微變化。人從類人猿進化成猿人,再進化到現代人,用了幾百萬年,動物進化的過程總是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先是出現了有機物、然后進化出了類似于病毒的生物,然后是單細胞生物……,最后人類出現了。
? ? ? 雞的先祖從始祖雞(不會產蛋的雞,姑且稱為始祖雞),可以設想,既然它不會生蛋,但它總得繁殖下一代吧,它也許是產卵的,只是它的卵外面沒有彈殼,比雞低等的爬行動物如青蛙,蛙卵的外面有一層保護膜,雞的祖先產的卵估計也有類似的結構。按照我的設想,雞進化了以后,應該就是雞蛋彈殼里那層膜吧。我們吃雞蛋的時候,撥開熟雞蛋殼可以看到一層膜,隨著雞的不斷進化,膜的強度在不斷增強,并且在膜的外面出現了類似彈殼的碳酸鈣保護物質,接著就是出現了軟殼的蛋,最后蛋不斷地變化,強度進一步增加,卵的外殼越來越硬,也許這一過程是很長的,也許是幾千年,也許是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終于有一天,出現了第一枚類似于現代雞的硬殼蛋。
? ? 就算我們找到了答案,我們找到了第一下蛋的雞的化石,也許有人會問,按照你的邏輯,把一只雞的祖先往前推的話,也許會推到一種原始的真菌,那我問你是先有這種真菌,還是這種真菌的孢子呢?
? ? ? 現在 的雞不是最初的雞,現在的蛋也不是最初的蛋,在雞這種動物長期的演化(如果你愿意,可以理解為進化)歷程中,漸變足以積累到質變,即,現在的雞與雞的祖先雖然同源,但是卻在具體形態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同樣,蛋也是。所以,現在的人談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用現在看到的雞和蛋來思考最初的雞和蛋,這是偷換概念,是不正確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把這個問題放到唯物辯證法中去,考慮運動的原理, 量變質變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解答這個問題。當然,人們都津津樂道于單單討論雞和蛋,而不考慮雞和蛋這兩種事物存在的具體歷史性,是形而上學的方法,是被唯物辯證法拋棄的。——的確,通過形而上學,是無法理解雞和蛋哪個先出現的。
? ? ? 如果采用辯證法,來拋棄現在的雞和蛋,去考慮最初的雞和蛋,那么,要用生物學來回答,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馬克思研究自身理論的一個重要的自然科學前提,從中可以了解到,雞和蛋的出現都是生物進化的突變現象,雞的祖先最初有四肢(見高中動物學所說的始祖鳥介紹,此處略),而只有當雞的祖先被人類的祖先逮住飼養起來,才慢慢成為人類世界的雞,而不是自然界的自由之雞。而蛋的問題,出現更早,據生物學的考察,生物在爬上陸地最初,產卵仍舊是在水中,但是,水中產卵孵化效率不高,卵的安全性和幼崽的成活率都太低,所以,經過相當長時間的演化,爬上陸地的卵生動物的卵的表皮除了原有的纖維柔韌外殼,又出現了越來越厚實的角質層,其主要組成材料是碳酸鈣。雞和蛋并不構成對立矛盾,因為雞的產生和蛋的產生都不是經過這種對立產生的,而是通過進化產生。由于現在的雞是由人工飼養形成,從人類存在的歷史和人類在自然進化史上所處于的時間段來看,現在的雞要比現在的蛋出現得早。即使考察最初的雞和最初的蛋,根據進化論的推演和化石考古,還是蛋先有,但是最初的蛋不是產生了雞,而是雞的遠祖,比如某種爬行動物。
? ? ? ? ? ? ? ? 最后,溯本求源
? ? ? 這個命題最后都要歸結到和宇宙時空的開端這個問題來,康德告訴我們,人的思維是有極限的,有些東西我們是無法通過理性來理解的。舉個例子,想象一下,一個物體是無限大的,可是比無限大的東西又是個啥樣子?既然它已經是無限大了,就不應該有它更大啊,否則它就不能稱之為無限大呀?時間的開端也是一樣的,既然世界本身并沒有一個開端,那就意味著世界在到達今天的狀態之前,已經走過了無限的路程,而無限的路程也就是走不完的路程,世界怎么可能把這走不完的路程走完呢?
? ? ? 哲學的思考無疑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特別是經過認真的思考,你有了一些自己的收獲的時候,這些收獲無疑是非常鼓舞人心的,要解決剛才的那兩個問題,我們必須跳出思維的陷阱,康德大師在他有生之年為我們指引了一個方向――“二律背反”,意思是思維是有極限的,或者說思維本身存在內在的缺陷,有些東西我們是無法用理性來理解的。在哲學的道路上,一個思想家不管他來自何方邁向何處,他都必須通過一座橋,這作橋的名字就叫康德。
? ? ?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舉出了4個二律背反的問題,其中的兩個我認為很有意思,有興趣的同修可以自己去思考思考,相信大家在經過認真思索后必有所獲。
? ? ? ? 1、正題:世界在時間上有開頭,在空間上有界限。
? ? ? ? ? 反題:世界在時間上沒有開頭,在空間上沒有界限,即世界在時空上都是無限的。
? ? ? ? 2、正題:世上一切復合物都是由單純的部分構成的,
? ? ? ? ? 反題;世上沒有單純的東西,一切物體都是復合的。
結語:本篇文章《從哲學角度說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中的這個難題是我自己一直想弄明白的。文章很多觀點來自前人,我收集整理資料,加之自己的見解,寫下了這篇小文章。通過不斷學習探索這方面的知識,讓我更加深刻意識到用哲學思維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