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風的少年
小小少年,有風一樣的力量。在長滿嫩草的泥土地上飛快地奔跑,歡樂地追逐。
小小身影在灑滿林蔭的石板路上一次次定格。
童年的快樂就是這么簡單,稚嫩的小人兒似乎渾身充滿了獲取幸福的能量。反而越長大,越容易遺失通往幸福感的密碼。
小孩子的世界的確簡單又純粹,僅僅是出來找個有樹有草的隨處可見的公園撒個歡兒便能開心一整天。看看百鳥園里各種鳥,有色彩斑斕的藍孔雀,有臭烘烘的鴕鳥,有嬉戲水中的野鴨子,有拖著長長尾巴慵懶散步的各種錦雞,有孤傲屹立于湖中央的白鶴,有頑皮啄食兒的鴿子與斑鳩,甚至有尋常的公雞時不時打個鳴兒,小孩子自然更是看得熱鬧又開懷。
隨著帶小朋友外出撒歡兒的經歷越來越多,也便會更深刻地總結出來,游景點,訪名勝,踏古跡,也不過是從按部就班的生活里暫時抽離,去看一場場人山人海萬人空巷的熱鬧,反而不抵帶著孩子就近找個有蓬勃綠色的公園深度親近大自然,來得更怡人。一來大人小孩兒不累,二來避免了走馬觀花的糙劣感。
靜靜地看孩子在草地里挖挖土,看著土越挖越深暴露出一抔抔潮濕的泥土,問孩子,泥土是什么味道?孩子居然會說出頗有詩意和禪意的句子,泥土有樹葉的味道。這瞬間令我想起“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繁茂的枝葉又何嘗是無情之物,從春天抽出嫩芽兒到夏天枝繁葉茂再到秋天蕭瑟衰朽直至冬日里歸于塵土,飽含深情滋養這腳下的土地,這土地復又滋養著樹木本身。總之,頗有點兒輪回、生生不息的意味兒。
2、從此處到彼處的我。
從密集加班中暫時抽離,到藍天下,到綠茵里,到湖水旁,聽鳥類或高亢或婉轉的鳴叫,觸摸溫煦的空氣,感受吹起頭發的風,領略滿城飛絮的詩意,雖然沒有離開我住的城市,但仍然算是從此處到彼處的旅行。
拋開密集加班的身心俱疲,靈魂得到暫時的抽離,在春夏之交的時刻,來一場心靈的自由旅行。
與小朋友一起摘幾片好看的葉子,夾到書里做植物標本,記錄這個季節里的春林漸盛。摘下一朵如暖陽般的花朵,夾進厚厚的日記本定格小朋友美好的童年和這個撩人的春天。仰望藍天,卻被郁郁蔥蔥的枝葉遮擋,陽光只管從樹葉的縫隙里傾瀉而來,仿佛世間所有都慵懶又愜意。
甚至,用一朵可愛萌趣的花朵兒做拍照道具,極力凹一下造型!
3、任先森,是不稱職的攝影師,攝影技術我無力吐槽。
看了無數篇關于如何拍出高逼格照片的文章,也看了無數篇關于有個會拍照的男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之類的文章,每次看完都有或醍醐灌頂或恍然大悟的感覺,但我或者說任先森依然拍不出高逼格照片,雖然他脖子上掛著一個入門級單反,雖然有不明覺厲的感覺,但遠不及美顏相機帶給我的便利。
在攝影這件事兒上我幾乎沒有太大付出自然也不會收獲高逼格照片,所以我的心境是平和的,有高逼格照片來作為生活的烙印自然好,可沒有也無須患得患失,美顏相機帶來的虛幻美好也值得高興,畢竟美好的記憶是存在于我深深的腦海里而不是幾張高逼格照片里。我內心愉悅了,臉上自然笑靨如花,我無須通過照片向別人展示或宣告什么,我只管愛我自己的愛人、孩子、家人,過好自己的生活,做好自己的工作,享受每一天的平淡與真實。
總而言之,沒有過硬的攝影技術,我勇敢地大聲說,我依賴美顏相機。美顏相機能迅速熨平時光留下的溝壑,能迅速磨白陽光擲下的斑點。在拍照的事情上,與任先森相比,美顏相機才是我的真愛。哈哈哈哈!
4、老人不是特別物種,而是人老了而已。
六十多歲的果寶奶奶,得以從瑣碎的家務事中抽離,暫別煙火氣,來聞聞清新的泥土、青草、花朵的芬芳。
之前讀過一篇文章,內容大概是說要看一個家庭幸福不幸福,夫妻關系恩愛和諧與否,從廚房可大抵窺見一斑。如果一個家庭的丈夫或者妻子愿意付出時間、精力細細琢磨一道美味,將新鮮的食材經過炒、燉、燒、熬等等復雜緩慢的過程,最終變成一道道滋養家人們胃的美食,那么這個家庭必然是擁有高度幸福感的。
對于這個,我深表認同。而且我也是那種愿意走進廚房的人。雖然現代廚房缺少那種語文課本上描述的煙霧繚繞,青煙裊裊的韻味兒,但廚房里氤氳著的飯菜香,熱氣騰騰的生活氣息或者說煙火氣息仍然能帶給我幸福感。
但對于退休在家,全職帶娃做飯的果寶奶奶來說,可能廚房除了象征幸福外還夾雜著一絲枯燥與瑣碎。記得某一期奇葩說的辯題是圍繞老人要不要被送去養老院的論點。有的觀點認為中國的父母為子女犧牲太多,除了養大自己的子女還要繼續照護子女的子女,遠沒有西方老頭兒老太太們灑脫自由。他們多數終日買菜、做飯、接娃、遛娃、洗衣、拖地,絲毫無法享受自己的freedom及選擇權,所以該觀點認為,如果老人有意愿并提出跟自己的老伙伴住進養老院,子女應該支持,應該首先把老人看作自由人。拋開現在客觀存在的困難不說,比如雙職工家庭白天夫妻無暇陪娃、請保姆一來缺乏相互信任一來增加經濟負擔等等,我深深認同西方老人們的價值觀,確實應該拋下所有去享受自己最后的生命,在最后的人生篇章上揮毫潑墨,極盡絢麗斑斕才好!然而在中國好多的家庭都難以實現,年輕人要輕裝上陣需要犧牲老人們的自由為代價。康永哥說,老人這個詞匯本身就有本末倒置的錯誤,老人不是特別物種,而是人老,只是一個個老了的人而已,他們也有選擇的權利、有享受生活的權利、有追逐自由的權利。
單純從理想上說,我也希望自己的父母、任先森的父母能住進世界上最好的養老院,那里有可以與他們談笑風生的老伙伴,有懂急救、有常識、最專業的看護人員,他們在那里可以從身體上得到最好的照顧,從心靈上也不再孤單寂寞。然而我自認為,客觀條件不允許我做這樣的選擇。
那么,我只好妥協只好折中,在父母的絕對自由與日常瑣碎之間選擇一個平衡點,帶他們多出來走走,吃外面的也許不太干凈營養也不是那么均衡的東西,這樣他們不需要買菜、洗菜、燒菜、洗碗。帶他們踏踏青賞賞花劃劃船,帶他們吹吹湖邊微涼的風,帶他們坐在草坪里吃吃零食,打破日常瑣碎而重復的規律,呼吸一下森林里新鮮的空氣,讓身心都得到短暫卻珍貴的釋放。
給老人家拍拍照,給他們搭配適合春夏的色彩明亮的衣服,給果果奶奶畫一個自然卻精神的眉毛,晚上回到家給果寶奶奶做一個修復日曬的睡前面膜,畢竟女人無論到了多大的年齡,雖然嘴上說著不喜歡打扮,但心里始終住著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兒,愛漂亮,希望被人寵愛與呵護。這些小事情雖然細微卻溫馨、暖著老人家的心,讓他們也能從日常瑣碎里感知到來自子女的愛,來自這個世界的美好。
5、生活里不能避免負能量,此刻我們只想忘卻一切煩憂紛擾,大口吸氧,大步奔跑,大聲歡笑。
我跟任先森日常容易被工作所擾,此刻拋卻工作的繁重與瑣碎,流連于這撩人的春光里,陪伴著孩子嬉戲打鬧,攙扶著老人閑適安逸地散步,抬頭看云卷云舒,低頭看花開花落,游玩時忘卻塵囂只顧酣暢淋漓,工作中努力執著又灑脫豁達,生活里享受美好的被愛,也用盡全力去愛。
就這樣,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心態間順暢切入切出,不糾結過去,不浪費當下,不幻想未來,挺好。